广西百色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东兰烈士陵园、凭祥友谊关、百色起义纪念馆、龙州起义纪念馆、红八军军部旧址、靖西烈士陵园、红七、红八军乐业会师旧址、红七军军部旧址、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古河革命纪念馆、下坳革命烈士塔、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河池红军标语楼,广西百色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东兰烈士陵园位于东兰县城西更闹坡,原占地面积94.7亩,建筑面积29720.5平方米,园内设:大门亭廊、仿古排门、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塔、韦拔群烈士陵墓、解放东兰烈士纪念碑、英雄群雕、著名烈士石雕像、纪念亭、纪念活动广场等纪念建筑设施。其中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版面展线长190米,陈列史料、文物600余件,展览内容有:《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剿匪》、《援越抗美和抗美援朝》、《对越自卫还击战》、《将军及红军老干部》、《悼念先烈活动》、《开创未来》等九个部分,共八个展厅,面积1420平方米。2009年
凭祥友谊关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尤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端,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拱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距凭祥市区18公里。早在汉朝这里就已经设关,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初叫雍鸡关,后改名界首关、友谊关,大南关,明朝设镇南关。1953年1月,经当时的政务院批准,改称睦南关。196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友谊关。1995年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命名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
百色起义纪念馆,位于广西自治区百色市东北郊迎龙山。由张云逸大将提议,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批准,成立于1961年,原名“右江革命文物馆”。1996年11月1日,正式改名为“百色起义纪念馆”。纪念馆大门四根粗大圆柱稳稳地支撑着皇冠形的外廊,象征着百色人民顶天立地、气壮山河、砥柱中流的气魄。在大门上方的正中,镌刻着-总书记题写的“百色起义纪念馆”七个行书镏金大字。大门两侧分别是高7.3米、宽8.9米的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场面。序幕厅的正壁是高4.28米、宽25.23米的“百色起义”汉白玉大型浮雕,以磅礴的气势,
龙州起义纪念馆,原名中国红军第八军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85年2月1日。2001年,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纪念馆迁建于县城东区“钟毓”坡,总占地面积7.69公顷,建筑面积5436平方米,座落在纪念广场的南端,2004年8月19日落成,并更名为龙州起义纪念馆。馆内收藏着龙州起义时期和中国红军第八军许许多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赤色龙州》专题陈列共分21个部分,展线长680多米,陈列立体文物400多件,平面文物图片、图表800多张,内容丰富翔实,全面反映了龙州起义、红八军反帝、反封建的光辉战斗历程和左江各族
红八军军部旧址位于龙州县城新街19号,1985年2月1日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4922.5平方米。原为龙州乃至广西西南地区有名的“瑞丰祥钱庄”,由一幢法式建筑风格的楼房和一幢中式传统建筑组成,是龙州起义前后党的领导机关和红八军军部所在地。当时左江地区的苏维埃临时革命政权机构-左江革命委员会也设在这里。1929年12月初和1930年2月初,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先后两次到龙州停留20多天,在此期间他组织、领导和发动龙州起义,开辟左江革命根据地以及创建中国红军第八军,他一直选择在这幢法式建筑里居住、办公。红八军成立后,在瑞丰祥钱庄设立红
靖西烈士陵园座落在新靖镇环河村球路屯东高城岭,距县城约2公里,占地面积82487平方米,于1979年2、3月间为安葬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牺牲的烈士而修建,安葬对越自卫还击战和对越防御作战期间牺牲的革命烈士。几年来共投入1170万元进行墓区、陈列馆维修改造。靖西烈士陵园于1995年被列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靖西烈士陵园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合理设置功能区域,完善配套服务用房和设施,为社会公众创造人性化的瞻仰和悼念环境。陵园背靠石山,面向平川。园内青草如茵,绿树掩映。步入陵园大门是停车场,沿阶拾
红七、红八军乐业会师旧址,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位于百色市乐业县城东南三乐街292号,距革命老区百色市168公里,是我国建军史上一个主要的革命纪念地。1930年10月16日,红七军按党中央部署,北上途经乐业,沿途寻找红八军,10月23日两军在上岗石拱桥接头并把队伍开进城,在县城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后北上河池整编,然后开赴江西。这是中国建军史上重大事件。会师旧址原为一覃姓民居。红七、红八军在乐业胜利会师后,此处作军部机关驻地。现已辟为纪念馆。旧居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4年),原为一栋三进一花园卧龙式木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现存革命文物历
红七军军部旧址位于百色市右江区解放街39号。旧址始建于1720年,由广东商人梁煜倡议同乡人共同集资兴建,成为广东商人赴百色经商的主要落脚点。粤东会馆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具有南方古建筑的艺术传统和风格。整个建筑占地面积2331平方米,建筑面积2661平方米,会馆座西向东,以前、中、后三大殿宇为主轴,两侧配以相对称的四进厢房和庑廊,构成“日”字形封闭式独立建筑群。殿宇庑廊,布局严谨,庭院通道,铺设红色阶砖和长方形条石,殿堂廊下,全为实木大圆柱或花岗岩方形石柱支撑。中间主体建筑三大殿宇的内山墙上现今还完整保存着十分精美的水墨壁画。整个建
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广西田东县平马镇。旧址原是经正书院,始建于清代,是当时平马人士捐资兴办的一所学堂,整座建筑古香古色,占地7336.25平方米。百色起义前夕,当时领导右江地区革命的主要领导人-、张云逸、雷经天等曾工作、生活在这里。1977年8月17日,-为旧址题写址名:“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1995年12月被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保护单位。现在,此旧址内布置着有关当时革命运动的展览分两部分:一为右江工农民主政府部分(陈列面积6843平方米),包括右江苏维埃政府和0右江特委的会议厅、
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位于东兰县城西南部32公里的武篆镇府内,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武篆民众筹款建筑,是座木石结构的4层六角塔,底宽7米、高17.5米。1923年至1930年间,该楼曾作为韦拔群组织农民攻打东兰县城时,指挥部和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和武篆区农民协会办公所在地,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就在楼上办公和住宿。红七军主力北上后,桂系军阀重兵镇压右江革命,下令将魁星楼上的尖项拆掉,改为平项,红色楼身也用石灰刷成白色。1958年上级拨款重修魁星楼,楼顶加高,增加了第四层,使魁星楼显得更加雄伟庄严。1963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原名北帝岩,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武篆巴学村,分别距县城、武篆镇38公里和4公里,是个天然石洞,洞口宽64米,洞高43米,纵深137米,洞内宽敞明亮,干燥平坦,可容纳数千人。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发表《敬告同胞书》,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30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武篆,认为韦拔群在北帝岩宣传了马列主义,提议改名为“列宁岩”。1962年6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为“广西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77年
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一派喜庆气氛,坐落于该乡境内原中国共产党右江地方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桂西区指挥部旧址“红楼”里的古河革命纪念馆隆重举行开馆仪式。古河乡素有“红-乡”的美誉,除现存保护完整的革命旧址“红楼”外,该乡丹桂村还是参加过红军长征的已故共和国少将、原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央军委“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获授者覃国翰同志的故乡。在血与火的年代,这里曾是革命的摇篮,一面红色的旗帜,全乡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今年以来,为慰藉先烈,激励后人,该县多方筹集资金,从民间征集革命文物,筹建革命纪念馆。现已建成的革命纪念馆,设于革
下坳乡是革命老区,在1949年至1968年的各种对敌斗争中,该乡有44名战士壮烈牺牲。为缅怀先烈英灵,继承先烈遗志,使广大青少年有一个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都安县筹资10万元,在下坳乡板买坳建造革命烈士纪念塔。该项目占地1亩,工程项目包括高25米,边长8米的正方形底座的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名录碑,以及周围场地硬化、绿化和围栏等设施。工程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今年2月竣工。该革命烈士纪念塔竣工开放,可以给下坳乡及其周边的永安、隆福等乡镇的群众和中小学生前来瞻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原址宝珠观,始建于明朝嘉靖3年(公元1524年),清朝乾隆9年扩建,嘉庆、道光、光绪及民国初年多次重修,供奉北帝、如来、观音,定农历三月三为庙会;过去有和尚十几人,分上下殿,砖木结构,院落式建筑,正脊有琉璃构件,硬山顶,双耳形烽火墙,琉璃瓦檐。1942年桂林“七‧九”事件后,以钱兴为书记的中共广西省工委机关撤到农村,1945年夏迁到昭平县黄姚镇,以宝珠观做隐蔽地开展革命工作。当时随省工委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千家驹、张锡昌等大批爱国知名人士。1947年7月,省工委奉命撤消。1986年修复中共
红军标语楼位于广西河池市的红军标语楼建于1926年,原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河池宿营地旧址”,是一座3进2层建筑,夯土墙,木楼板,小青瓦屋面的建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6.57平方米,并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楼原为民主人士吴自若先生房子,是一座土墙、木楼板、瓦顶的民用楼房。1964年建成纪念场所。1930年初,红七军经隆安、亭泗战斗后,主力向凤山、东兰革命根据地转移,然后向黔桂边游击。红七军总指挥李明瑞和军长张云逸率领第一、二纵队,经凌云、天峨、南丹等县进入河池,于1930年3月31日攻占河池县城。4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