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峰口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古称卢龙塞,路通南北。汉代曾在此设松亭关,历史悠久。东汉末曹操与辽西乌桓作战,东晋时前燕慕容儁进兵中原,都经由此塞。后易名喜逢口。相传昔有人久戍不归,其父四处询问,千里来会,父子相逢于山下,相抱大笑,喜极而死,葬于此处,因有此称。约至明永乐后,讹称为喜峰回。明景泰三年(1452)筑城置关,称喜峰口关。今通称喜峰口。喜峰口长城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城西北60余公里,是明洪武初年大将军徐达在燕山山脉首建的32座重要关隘之一,是明长城蓟镇的重要关隘。喜峰口雄踞在滦河河谷,左右高山对拱,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为兵家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