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好玩地方必去旅游景点景区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小营·江南红巷景区、宝成寺、潘天寿旧居、功臣寺遗址、梵天寺经幢、清泰第二旅馆旧址、石龙洞造像、相国井、杭州碑林、龚自珍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一个地方组织诞生地、杭州郁达夫故居、杭州孔庙碑林、于子三墓、通玄观造像、钱塘第一井、慈云岭造像、吴汉月墓、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旧址、求是书院旧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小营·江南红巷景区
小营·江南红巷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上城区小营街道皮市巷3号,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的地方,却是当年我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的诞生地。1922年8月,时任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兼江浙区执行委员会书记的徐梅坤专程来杭发展党组织。9月,中共杭州小组在这里正式成立,从此,小营街道皮市巷3号在浙江的党史里写下了浓重一笔。为纪念中共杭州小组成立这一我省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同时也作为建党90周年之际献给党的一份“生日大礼”,上城区和小营街道从去年11月就开始精心筹建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指导下,经过方案编制、史料征集、文稿撰写、展陈设计等一系列环节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宝成寺
宝成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成寺坐落在吴山东南麓,吴越国王妃仰氏建,原名释迦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额宝成院,北宋熙宁间,苏轼第一次来杭任通判时,曾到过当时的宝成院,并题下了“宝成院赏牡丹”一诗。南宋宝佑五年(1257)赐额“宝成寺”。寺内的麻曷葛剌造像刀法简练粗犷,艺术手法夸张,是国内惟一有绝对纪念的麻曷葛剌造像。麻曷葛剌造像是藏传佛教“大日如来”范文的音译,2001年7月,宝成寺麻曷葛剌造像因其在宗教历史和宗教艺术史上的特殊地位,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紫阳山,开凿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题材为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潘天寿旧居
潘天寿旧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潘天寿旧居时代为民国位于荷花池头42号。潘天寿纪念馆(PanTianshouMemorialPavillion)位于杭州上城区南山路212号,这里原是潘天寿先生晚年居所,1981年--化部批准设立纪念馆并对外开放,1991年在原有旧居基础上扩建现代化新馆。是文化部所属的画家个人纪念性博物馆,由中国美术学院代管,具有纪念、陈列、收藏、研究、教育等数种功能。2000年7月9日,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定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定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潘天寿基金会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功臣寺遗址
功臣寺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功臣寺遗址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功臣山南麓,是一处唐至五代时期的大型廊院式建筑遗址。在对该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先后清理出部分早期建筑的基址、局部的围墙基础、砖(石)制的排水沟、砖砌路、天井铺地及一些砖瓦、吻兽和陶瓷器等历史文化遗存,经与文献史料相比对,可断定其为吴越国国王钱镠“舍宅为寺”而建的功臣寺遗址。遗址呈较为明显的廊院式平面布局,强调秩序和中轴对称,由前殿、天井、钟楼类建筑物、大殿、天井、过廊、后殿及两侧厢房等建筑组成。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五代吴越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3年5月,功臣寺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梵天寺经幢
梵天寺经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梵天寺经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凤凰山东麓梵天寺路。梵天寺为五代吴越国名刹。据《吴越备史》载,梁贞明二年(916年),钱镠迎鄮县(今鄞县)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塔到杭州,建城南塔珍藏。后城南塔毁于火。乾德三年(965年),吴越国王钱弘俶重建,后改为梵天寺。梵天寺经幢建于公元965年,是南塔寺的门前遗物,左右各一对,高近15米。经幢通体用太湖石雕刻而成。双幢形式、结构基本相同,南北对峙,相距13米,幢高15.76米,由基座、幢身、腰檐、短柱层及幢项五部分组成。幢顶为日月宝珠,雕刻精致,纹饰各异。基座为须弥座,共三层,雕有覆莲、幡龙、菩萨像等,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清泰第二旅馆旧址
清泰第二旅馆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泰第二旅馆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1933年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清泰第二旅馆旧址,又名群英饭店,建造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其前身是由张恂伯等合伙创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位于城站下羊市街的杭州清泰第二旅馆。当时同盟会主要成员王金发、顾子才等经常出入该旅馆,孙中山先生也曾下榻于此。1911年辛亥革命后,政府将原来的旗营开辟成湖滨新市场,清泰第二旅馆也于民国二年(1913年)从下羊市街迁至湖滨延龄路。1933年,该旅馆迁移到仁和路。此后,许多知名人士如邵力子、沙千里、沈雁冰、于子三等均出入过该旅馆。抗战期间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石龙洞造像
石龙洞造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龙洞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慈云岭右侧南观音洞靠山顶处,1992年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石龙洞造像又称千佛洞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慈云岭右侧、将台山南坡。开凿于宋代。洞口雕有“一佛二弟子”像,即释迦牟尼居中,两弟子阿难、迦叶分立左右;其下方雕造“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佛和9尊罗汉造像。左侧洞壁上依岩势凿刻出一组大小佛像,其中位居中央部位的为“三世佛”立像,高60~70厘米,周围是分列31排的小佛像,约500余尊。在造像的一侧还有北宋时期镌刻的《心印铭》,字体遒劲,字迹尚可辨认。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扩约10米范围,东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相国井
相国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国井位于解放路北侧浣纱路口西北角。据乾道《临安志》载,井为唐代宗朝(763~779年)〔咸淳《临安志》云为德宗朝(780~805年)〕杭州刺史李泌所开。因李泌曾任宰相,后人在井旁建相国祠,故名相国井。杭州自隋建州后,城市日益发展,至唐开元年间人口已达8.6万余户。杭州城区是由浅海弯演变成为陆地,地下水卤咸,不能饮用,故杭城居民饮水成为一大问题,严重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李泌任杭州刺史后,发民工自涌金门至钱塘门分置水闸,掘地为沟,甃瓦石为筒,引西湖水到城内各地,并置六个出水口,即西井、金牛池、方井、白龟池、小方井、相国井,俗称六井。后五井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杭州碑林
杭州碑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碑林位于劳动路65号杭州孔庙内。孔庙以大成殿为中心,正前分筑戟门、泮池和棂星门,左右两边即碑亭与碑廊。碑林汇萃了唐至清末共五百多方石碑,内容包括了帝王御笔,地方史料、名家法帖、人物刻像、水利图刻和儒学、宗教、墓志等,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原是杭州孔庙旧址。碑林内共有碑、帖、墓志等500多件,荟萃了自五代到清代的五朝名家手迹的石刻。数量最多的是"南宋太学石经",现残存86块。杭州孔庙(碑林)原为南宋临安府学所在地,始建于绍兴元年(1131年)。此后府学除焚毁重建或规模增扩外,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度后,一直是杭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龚自珍纪念馆
龚自珍纪念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龚自珍纪念馆位于杭州城东马坡巷6号小采园内,占地六百多平方米,1990年开馆。龚自珍,名巩柞,字瑟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和林则徐等人共同开启了抨击时弊,抗御外侮,通经致用的进步思想,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龚自珍纪念馆建于清末,属中式宅院,为清代桐乡人汪维所建“小米山房”,俗称“小米园”。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出生于马坡(婆)巷。龚自珍(1792-1841),道光九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学务博览,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革图强,“以朝章国政世情民隐为质干”,“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一个地方组织诞生地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一个地方组织诞生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一个地方组织——杭州党小组,在皮市巷3号建立,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颗新火种在浙江省——杭城点燃。原皮市巷3号由于种种原因已被拆除,并建起了“香溢大厦”。现在,你可以在杭州市解放路皮市巷口看到,香溢大厦东侧墙上镶嵌着“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一个地方组织——杭州党小组建立旧址”纪念牌。这是浙江省最具标志性的一个“红色资源”,是一个极其具有宣传教育意义的“红色基地”。杭州市上城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在小营街道辖区内小营巷57号(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对面)打造一个杭州市党建教育基地,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初定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杭州郁达夫故居
杭州郁达夫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郁达夫杭州故居——“风雨茅庐”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大学路场官弄63号,1933年,因积极从事进步文化活动,郁达夫受到国民党当局的警告和监视,-离开上海到杭州避难。“风雨茅庐”系郁亲自选址、亲自设计,于1936年春建成的新家,是一幢结合中西建筑风格、清丽典雅的砖木小楼。全国抗战爆发后,郁达夫毅然告别“风雨茅庐”,义无反顾地辗转福州、武汉等国内多个城市,并奔赴南洋投入抗日斗争。他以笔作-、主编多个文艺副刊,发表了400多篇抗日救国文章,并化名赵廉,利用各种机会掩护和支持华侨及印尼人民的抗日活动。1945年8月29日,因身份暴露,郁达夫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杭州孔庙碑林
杭州孔庙碑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孔庙有碑、帖、墓志等500多件,荟萃了自五代到清代的五朝名家手迹的石刻。数量最多的是“南宋太学石经”,现残存86块。馆藏的南宋太学石经以及五代吴越王室墓葬出土的星象图更是难得一见的文物。这块地方原为南宋临安府学所在地,始建于绍兴元年(1131年)。此后府学除焚毁重建或规模增扩外,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度后,一直是杭州的官办学府。2019年10月7日,杭州孔庙碑林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于子三墓
于子三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子三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1952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上城区万松岭路凤凰山北麓。于子三(1925-1947),又名泽西,山东牟平县人,1944年冬入西迁贵州的浙大农艺系求学,受浙大“求是”学风熏陶和革命思想启迪,毅然投身学生爱国-,任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1947年10月29日,在“反内战、反饥饿、反破孩”的爱国-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上仓桥监狱。1948年3月14日葬于此。墓为混凝土结构,呈半圆形,高1.8米,直径2.8米。占地440平方米。在墓碑和围墙上分别刻有-和吴学谦的题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墓曾多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通玄观造像
通玄观造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玄观造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南宋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上城区七宝山东南麓太庙巷7号。通玄观是南宋临安府有名的道观,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后屡圯屡建,至清咸丰间(1851-1861)毁,唯存壁间造像。岩壁坐北朝南,长30米,高3.7米,自西向东,依次雕凿四龛六尊道教造像及南宋至明代的摩崖题记和碑十一通。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钱塘第一井
钱塘第一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塘第一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五代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井深约4米,内径1米多,静止水位约1.8米;井壁用条石抹角砌筑,井台水泥抹面,仿方砖铺地;井圈为水泥抹面六边形,高32厘米,内径34厘米;三面围有二层走马楼,砖木结构,民居形式,从风格判断为民国遗构。古井及龙王祠旧址,坐东朝西,总体布局呈“凹”字形。天井中部分布五井,旁有界碑镌刻为“古大井墙界”。大井为五代吴越国师德韶所凿,初凿时周长四丈,规模甚大,井口无盖,名“吴山第一泉”。南宋绍兴年间,常有人落井溺亡,太尉董德之用大石板盖住井,留有六个井口。南宋淳祐七年,杭城大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慈云岭造像
慈云岭造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岭造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五代公布时间:1961年4月15日位于上城区玉皇山慈云岭南麓。后晋天福七年(942年)五代吴越国在此建资延寺时凿山造像。主龛内圆雕造像七尊,中间三尊坐像,即本尊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身后有宝珠形背光,内雕缠枝牡丹,边缘饰火焰纹,均为全跏趺坐式,端坐于仰莲须弥座上。两侧有菩萨立像和天王立像各两尊。七尊造像的上部浮雕飞天和伽陵频伽鸟各两尊,作散花状。龛楣呈拱弧形,正中横列七佛,两端为骑狮的文殊菩萨和骑象的普贤菩萨,均为浮雕。北面地藏龛,内雕地藏菩萨像和左右胁侍。地藏光头大耳,作和尚打扮,半跏趺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吴汉月墓
吴汉月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汉月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五代公布时间:1961年4月15日位于上城区施家山南麓。吴汉月(912-952),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国王钱元瓘的次妃、钱弘俶的生母。墓系土坑石椁墓,前有斜坡形墓道,后为墓室。墓穴呈长方形,长7.6米,宽2.87米,高3.10米,分前后二室。墓穴除前后两室的门框用青石凿成外,余皆以红砂石板砌成,石板交接处用榫卯衔接。墓内雕刻侍女立像、四神、十二生肖及星象图。墓早期被盗,1958年发掘,出土能修复的壶、罐、碟、盘、碗等13件,玉器1件等。该墓今原地原状保护。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旧址
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1918-1919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上城区青年路27号。杭州基督教青年会由地方基督教人士发起创办,以“非以役人,乃以役人”为宗旨,曾开展平民教育,赈灾救济等活动,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现存建筑由主楼与钟楼等组成,占地面积4484.38平方米。主楼建于1918年,三层西式洋房,外墙用清水砖,券窗,一、二层均设券柱式拱廊。钟楼建于1919年,入口作半圆拱券形,楼内设报时大钟,重1200公斤。该会建筑形式和格局在欧美国家的现存同类建筑中也不多见。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求是书院旧址
求是书院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求是书院年代:1897求是书院位于上城区大学路3弄5号。杭州知府林启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创办,是浙江近代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初名求是书院,几经更名,1928年改名为“国立浙江大学”。旧址普慈寺,现存大殿,坐北朝南,面宽五间,通面宽22.15米,通进深18.14米。单檐歇山顶。七架抬梁式带前后三步廊。外檐平身科明间四攒,次间三攒。稍间一攒。求是书院是浙江大学的前身,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杭州知府林启利用普慈寺创办,是浙江首所新式高等学堂。求是书院,曾聚集了很多晚清的青年才俊,他们在书院汲取新学,还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