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奇E国少儿职业体验城、慈湖公园、慈城年糕历史陈列馆、宁波大学、日湖公园、清风园、向宅、宁波恩荣坊、慈城清道观、校士馆、程氏庆余堂、大耐堂、冬官坊、周氏全恩堂、贞节坊、姚镆故居、世恩坊、莫驸马宅、刘家祠堂,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奇e国位于宁波江北庄桥奇艺国创意园区内,占地1.6万平方米;它拥有真实的街道、路灯、建筑,甚至还有飞机和港口;3-15岁的儿童拥有并开发着这里的一切,他们像成人一样在这里工作着,并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它引用国际流行的体验式教育方法,培养孩子们简单实用的社会生存能力并正确引导孩子们的职业观念。奇e国拥有近63种社会职业供小朋友体验,他们可以成为医生去了解医院的操作流程、可以成为-员坐着消防车去灭火、可以成为交通警察指挥道路秩序、甚至可以驾驶飞机或车,还能当模特享受明星般闪耀的感觉。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嵌入式儿童教育模式——孩子们的心灵
慈湖公园位于著名的慈湖中学对面,公园内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是市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地址:宁波市江北区民权路类型:城市公园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慈城年糕是浙江地区著名汉族小吃,它已有数百年生产历史。著名的生产厂商冯恒大,将自身产业文化与古镇文化结合,创办了“慈城年糕历史陈列馆”,现已成为慈城古县城旅游的一处特色景点。馆内完整地展示了年糕从种植到制作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种烹饪方法。地址:宁波市江北区慈城古镇内类型:博物馆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宁波大学是由教育部、国家海洋局、浙江省和宁波市共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1985年10月29日,占地1283亩的宁波大学奠基典礼隆重举行。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景点位置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日湖公园东起江北大庆南路延伸段,南至通途路,西界湖滨路,北接环城北路,是一个开放型的城市公园。日湖公园的主要景点有桃溪观鱼、黄金沙滩、伊甸园、森林氧吧、滨水步道等五大景点。日湖公园还设有免费游泳区,锦鲤池等设施。地址:宁波市江北区环城北路类型:城市公园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宁波市江北区有个古镇叫慈城,慈城镇是千年古县城、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从公元738年到上世纪50年代初一直是慈溪县城。这里人文荟萃、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自唐宋至明清共出过519位进士、5位状元。慈城廉政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北宋初,张颖出任慈溪知县,在任期间为官清廉,勤政爱民,被百姓尊称为“张清清”。张颖离任后,当地吏民在县衙后建“清清堂”,以念其功德、激励后人。县衙内廊柱上提醒古代官吏廉洁、勤政、爱民的楹联随处可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存是廉政文化的宝贵资源,具有很高的挖掘利用价值。围绕“打造‘清风工程’,建设廉政文化”,充分利用区域内
向宅现在慈城镇西民主路与三民路口。已被列为宁波市江北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宅原为北宋真宗的右仆射向敏中后代,与三民路『大耐堂』东厢房柱的柱看,监民主路木栅大门为向腾蛟恩荣坊,背面为明代赵匙柬冬官坊。主体建筑为大门、正厅、东西厢杰怕四坊又是明代所建。它代官职才有冬宗专又为明弘治柬所借甲,恩荣坊当建于弘治之前,门厅上有『进士第』当为明匾因向氏在清代无进士,全宅石、砖、木雕刻题材风格均属明代在慈城古建筑中亦为保存完整的具有明代民居特色的标本。因此向宅与『大耐堂』唐代石坛,宋代石坛,明代石坛之古建筑应为一个整体的三个时代,实际上属于同一个保护
慈城清道观历史悠久,是江浙最负盛名的道观之一。据县志载,清道观始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后废。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由道士叶景虚重建,时在道观右侧建东岳行宫,请尚书楼鑰题匾额,观名为“列仙游馆”。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道士王智静将邻近“至道”“崇寿”两宫并入,改称“清道观”。建国后,清道观保存完整。文革中被拆除。作为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建设的重要工程,清道观于2004年至2007年重建,所用建筑材料全部采用木材、石材、砖瓦等传统建筑材料,并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在对原清道观的建筑格局及风格进行大量考证的基础上,恢复了山门、仪门、
校士馆——折射古代科举制度全景校士馆,民间称考棚,是封建科举制童试之地。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慈城当地乡贤郑廷荣父子慷慨捐银二万四千两建造校士馆,后被毁。现存的校士馆是按照光绪年间《慈谿县志》上详图重建的。她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整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挑试所;左右轴线上对称地建有文场、公祠等,采用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慈城校士馆是古县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文化的缩影,折射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全景,为我们及后代了解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具有
程氏庆余堂,清代。位于慈城镇蔡院巷7号,是宁波市江北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一九八六年公布并成立。程氏庆余堂系清乾隆五十五年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后裔所建(1731),距今266年。在祠前廊西墙上砌有乾隆五十五年"建造程氏庆余堂碑"。该碑高189公分,宽74.5公分。硬山式为清前期建,甚柱不楚刻花果柱雕刻尚有明时风格,为近代建筑所罕见。该堂是一座三合院,门楼居东,厅堂朝南五开间,明时抬梁式,用五架梁和平梁,脊瓜柱为鹰嘴形,童柱裙瓣呈圆舌形,梁下有随梁坊,置隔架科两架。前廊为轩,抱头梁前部呈鼻形,四前檐柱为瓜棱形,省替刻花。轩和门楼刻卷草,
位于宁波市慈城镇三民路5号的大耐堂,以其高宋徽宗赵传御笔『大耐堂』巨匾而得名。大耐堂三开间通面宽13.87米,进深11界,共五檩平身科,明间四攒,一斗六开,有雕花的驼峰,有替透雕花纹,云纹明快。柱础有分鼓式和木质形两种,墙面以芦荟作芯,外抹谷壳拌泥,前廊为船蓬轩,柱头施十字科,连乐厢房总建筑面积368平方米。从大耐堂的建筑年代来看,宋徽宗生母故居东翼楼,外观层面相连。而其实唐宋梁柱不连,宋石础又比唐代高起。1986年,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视察慈城古建筑时,曾对大耐堂等古建筑观察认为是原明代之前之建筑。可见,大耐堂很可能为宋代建筑。199
明代建筑,位于慈城民主路26号,同清代恩荣坊仅一米之隔。明弘治已末进士,工部主事赵谏所立。该坊单开间,面阔56米,二柱,断面为小八角,用青、红两色石质筑成。二柱与平板枋为红色石,上下额枋与填枋板为青石,平板枋的正反面皆刻三角纹与云纹。上额枋的正面高浮雕孔雀牡丹,两侧为方纹,背面高浮鸳鸯莲花。填坊板上横刻“弘治已末进士赵谏”正背字样一致。下额枋之正面高浮雕双狮舞乡球,两侧雕龙夹相对,背面高浮雕双麒麟抢宝珠,两侧为查对之龙夹,中间填云气纹,下额枋之两端各置透雕之卷草纹省替以衬托。冬官坊系明代中期牌坊的代表作。
著名就剧演员周信芳,艺名麒麟童,祖辈世居慈城,是书香门第,后来家道中落,其父周慰堂,少而好京剧,后下海在春仙班当二路旦。旧社会以娼优为贱业,被周氏族人逐出宗祠,后周信芳在沪成名,周慰堂嘱其另起造造祠堂,遂于是1925年出资5000元建“全恩堂”。前有台门,中间为堂,后有楼房左右厢房。现在仅存台门,全恩堂,后天井,楼房、左右厢房均被拆除。堂内有“重建全恩堂记”民国十四年吉立,撰文者周毓分隔,高194公分,阔81公分,总字数642字。禁条碑是民国十四年立碑,高41公分,阔81公分,共132字,该祠座落在慈城鼎新路现在由文管会专管,但台门仍
该坊为明菜建筑,系明万历年间侍读冯有经“母节”于朝,受旌旗表而建,为冯母明嘉靖甲子举人冯瓒妻刘氏立。查光绪志载,冯有经,字正文,父王替寓居顺天,嘉靖四十三年(1565年)举人,早卒,母刘氏守节抚之,登万历十七年(1590年)进士,庶吉士,历庶子兼侍读,后告归。该坊单天间,面阔2.98米,柱高4.12米,用高浮雕与透雕,枝艺、高超、造形、逼真。平板枋上刻卷草下缘刻莲瓣枋。南上额枋刻双龙枪球,中额刻字,下额双枋透雕双狮舞绣球两侧各一龙头。北面上额枋为丹凤朝阳与郑草。二柱间中一面作丁头拱,平板坊上置六坐斗,中间二斗为匾额,上书“贞节”作聘华
姚镆故居是明代的故居,『慈奚县志』卷四十四居址下,植本堂,县西南一里尚书,姚镆所居,原为宋姚榛所建,自宋神童正子后世居于此。植本堂用木硕大,正贴抬梁式、童柱、鹰咀式,但雕刻部分及柱砖显然属于清以后风格,整个建筑有些不伦不类,怀疑其是否后代改建(实为明代重建)利用了旧材。原来堂内有很多神主牌,并有(植本堂)明嘉靖十七年间十八兵都尚书姚镆主的匾后楼为姚镆书房有宋匾一块白底黑字『梯瀛』,并有藏画。梯瀛梯,有明显的明代风格,西开门,左右梢间为置梯处,柱用材较粗大,东檀两间相连,可见木材之大,正贴施中柱,前三界,后四界,分别用双步梁,单步梁,瓜
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座落在慈城永明路口原德星桥之北。明嘉靖乙已(1945年)监察御史高邱为进士周翔、周文进、周镐立,名世恩坊。周翔,字鹏举,由岁贡人监,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选江西道监察御史,绰著风茂。周镐,字促京,翔四世孙,父文进正德八年(1513年)举人,知光山县(今属河南汝阳)。镐登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官开部郎。该坊三开间,通西阔7.96米,明间阔3.8米,次间阔2.08米,中柱高5.92米,两边柱高4.46米,石质分青红二色,以青石保存较完好。柱截面呈小八角形,高浮雕、透雕手法,枝法娴熟,做工精细
该宅座落在慈城莫家巷25号莫驸马,不说其姓氏,据传为从余姚徙慈城,东西莫家巷皆为旧址,考余姚志,宋诏熙年间(1190——1194年)官居中书舍人其侄纯庆,元丙辰状元驸马,或其后裔徙居于此。该宅五开间,正贴施中柱,幽深十办,柱间或单步梁,或以单步梁、童柱、双步组合,前柱用小八角柱,丁头拱近似蝉肚式雀替,其建筑是明代特色和明时风格。明间为泥地,次梢间为地板,上饰薄天花板,正贴之前第二、三界,双步梁下均有五扇门板,以通次间,这是与大耐堂不同之处,在第二柱后有六扇板门。后天中有一小花坊。是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
该祠堂系宋太常寺刘勉故居,父纯庵。子孙四世一门,是明代刘姓大族的宗祠。三开间梁架高大,进深九界用十檩。明间抬梁式,正贴为王架梁,上置西瓜柱,支三架梁,中间置脊瓜柱,蝴蝶木,瓜柱皆粗壮,三架梁与五架截西呈椭圆形,柱头上置圆斗,开十字科,正贴之前二界用双步梁方斗十字科及单步梁,后全柱与老檐柱间用双步梁,方斗小字科及单步梁,后金檐柱间额上皆有平故枋。边贴施中柱。梁下普遍施丁头拱,三架、五架梁下丁头拱特宽。两山墙之封檐墙上部还保留简朴而富有特色的曲线。还保留部分古式瓦当(上有数道水波纹,下为阴阳桃纹)。檩子粗壮,屋顶硬山式柱础呈珠形。柱础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