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平和城隍庙、南胜窑址、灵通山、九峰追来堂、铜陵黄氏宗祠、中共平和县委旧址、福塘建筑群、埔坪林氏宗祠建筑群、前山胡氏家祠、黄田土楼群、九峰崇福堂、报本堂、侯山宫、中湖宗祠、平和榜眼府、桥上书屋、蔡家堡、庄上大楼、九峰古镇、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平和九峰镇东门内,城隍是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祭祀的庙神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系明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创建,清康熙、嘉庆年间两次重修。城隍庙坐北朝南,面积1400平方米,为四进建筑群,平面呈“中字形”,依地势北高南低而建,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人门(牌楼)、仪门(戏台)、拜亭、东狱大殿和后殿,两侧有回廊。牌楼为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后殿面阔三间,进深
南胜窑址位于福建省平和县南胜镇、五寨乡。窑址主要集中在平和南胜、五寨两乡镇,因五寨原属南胜,故称“南胜窑”。南胜窑的产品以青花盘为代表,也生产碗、碟、瓶、杯、炉、罐等。纹饰多绘水草、鱼藻、飞禽、走兽、花卉之类,有的器物上还题写吉祥文字。60年代文物普查时,已在这一带发现古窑址。此后,福建省博物馆与平和县博物馆作过多次复查,发现窑址有:南胜镇的花仔楼、田坑、欧寮;五寨乡的洞口、虎仔山、后巷碗窑山、田中央、垅仔山、大垅、二垅、-坡、内窑、扫帚金等。采集的瓷器标本有:青花瓷、白瓷、青瓷、色釉瓷(酱釉、黄釉、蓝釉等)、彩绘瓷(五彩、素三彩等)
上有巨石擎天,下有深谷清泉,险峻雄奇,非常罕见。灵通山,号称“闽南第一山”,2011年入选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名单,2012年入选第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据专家考察,灵通山的地形是1.13亿年前由陆相沉积,火山多次喷发形成的深切割中山地貌类型,是集观光览胜、宗教朝圣、登山运动、避暑疗养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它位于中国柚都,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之西南部,主要景点在大溪镇,距平和县城56公里,距漳州市区116里,景区总面积36.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600米,主峰擎天峰海拔1281.4米,与漳州第一高峰——大芹山(1552米)相峙而立。景区
九峰追来堂位于平和县九峰镇城西村,年代为清。简介:清雍正戊申年(1728)扩建,几经重修。坐东北向西南,由泮池、门楼、前厅、过水廊道、主堂等组成,占地面积1876平方米。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均抬梁、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天井两侧设过水廊道相连。2013年,九峰追来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堂周边各外延10米。
铜陵黄氏宗祠位于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年代为清。简介:又名“榜眼府”,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扩建。坐东朝西,由泮池、照壁、牌坊式门楼、下厅、上厅和左右各一列横屋组成,建筑面积1358平方米。下堂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带前廊,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上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十三檩,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横屋每列三屋,每屋均为面阔三间的独立小院。2013年,铜陵黄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祠周边各外延20米。
中共平和县委旧址位于平和县九峰镇积垒村,年代为1927年。简介:始建于清代,由静逸公祖祠和兴全公祖祠组成。1926年10月,广州农-动讲习所第六期学员、共产党员朱积垒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随北伐军回到平和开展农-动,11月在兴全公祖祠成立上坪村农民协会,同年冬在静逸公祖祠创建中共平和县第一个支部,朱积垒任支部书记。作为平和县共产党早期机构旧址,静逸公祖祠、兴全公祖祠是土地革命战争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实物见证。保护范围:静逸公祖祠四周墙体东扩60米至村道,南扩65米至村道,西扩20米至村道,北至县道秀秀线南侧红
福塘建筑群位于平和县秀峰乡福塘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由万顺大厝、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旭日东升厝、寿山耸秀楼、聚奎楼、亲睦堂等8处建筑组成。其中万顺大厝、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旭日东升厝、寿山耸秀楼为合院式民居,聚奎楼为土楼民居,亲睦堂为祠堂。该建筑群营造年代分别为清早、中、晚期,惟聚奎楼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旅泰华侨筹建。万顺大厝是1927年朱德率南昌起义军回师入闽时,途径福塘的驻扎地。保护范围: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万顺大厝为成片保护,其四周保护范围为:东至德阳居东侧巷道,南至南阳楼、留秀楼前巷道,并从万顺大厝后墙
埔坪林氏宗祠建筑群位于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年代为清。简介:由花砖宗祠、林氏大宗、龙头宗祠和绥丰宗祠组成。宗祠分前后两排排列,前排为绥丰宗祠,后排由东往西依次为花砖宗祠、龙头宗祠、林氏大宗。其中林氏大宗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以后陆续建设其他三座宗祠,占地面积1292.22平方米,建筑面积829.18平方米。建筑群坐北朝南偏东,均为两落一进合院,悬山顶。清光绪十九年(1893),台湾雾峰林家林朝栋等回乡祭祖,立有“奇昴公祀田”碑记一通。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埔坪林氏宗祠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
前山胡氏家祠位于平和县南胜镇前山村树下自然村,年代为清。简介:又名红瓦祠堂,明代始建,清初重建。坐西朝东,平面呈矩形布局,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5平方米,由门厅、中天井、左右廊及大厅等组成,土木结构,悬山顶。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插梁式木构架,整体装饰亦涵盖木雕、石雕、彩画、泥塑及剪粘等多种工艺。保护范围:向东延伸15米,向南延伸10米,向西延伸10米,向北延伸20米。2018年,前山胡氏家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田土楼群位于平和县九峰镇黄田村,年代为清。简介:由咏春楼、联辉楼、聚顺堂、龙见楼、衍庆楼等5座土楼组成。建造年代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延续到清后期,为黄田曾氏族人合力兴建,占地面积约1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436平方米。其中,咏春楼为单元式圆角方楼,联辉楼、聚顺堂为单元式直角方楼,龙见楼、衍庆楼为单元式圆楼。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黄田土楼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田村:黄田村地处九峰镇区西南部边缘,距镇区1公里,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全村占地10.3平方公
九峰崇福堂位于平和县九峰镇复兴村,年代为元至清。简介:又名罗寨庵,始建于元末,明洪武四年(1371)扩建,清多次重修。坐东南朝西北,建筑面积563平方米,占地面积约为6300平方米。由前殿、天井、主殿和庑廊组成。前殿明间内凹呈仪门建制,悬山顶。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设两缝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堂内保存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重修崇福堂》碑记两通、咸丰三年(1853)纪年款饕餮纹双耳四兽足石香炉一座及清代木匾额四方。保护范围:东、南、北各向外延伸20米,向西延伸60米。2018年,九峰崇福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
报本堂年代:清座落地点:平和县大溪镇壶嗣村简介:又称吴凤宗祠,坐西南向东北。清乾隆年间(1736~1795)始建,民国及近代历次维修。为两进、悬山顶、燕尾脊式建筑,雕梁画栋,木雕石刻技艺极为精湛。宗祠奉祀壶嗣吴氏始祖吴文应及其下五世的四十个列祖神位,主堂次间供奉第十三世孙“阿里山神”吴凤。保护范围:宗祠四周向外延伸30米。2009年,报本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壶嗣村:壶嗣村位于大溪镇的南侧,全村共有人口2105人,2个自然村,9个生产小组;45名村民代表,50名党员;山地面积2431亩,耕地面积2400亩。台
侯山宫年代:明~清座落地点:平和县小溪镇西林村简介:前身为敦和宫,因明正德九年(1514)书法家凡允临题匾“侯山玉壁”,故改名侯山宫。现存建筑保持清代风格,由门楼、大殿和左侧碧云室组成,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侯山李氏第十三代孙李创早期渡台,清乾隆二十年(1755)回乡奉玄坛元帅到台设坛建庙,仍以“敦和宫”为名;而后以供奉玄坛元帅的宫庙在台湾逐渐扩散,现已达二十多座。保护范围:东至西林小学围墙和西林村委,西至大坂路,南至侯山宫门楼向外20米,北至侯山宫后滴水线向外20米。2009年,侯山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湖宗祠年代:明~清座落地点:平和县九峰镇大洋陂简介:又称曾氏始祖大宗,明弘治壬子年(1492)始建,明、清、民国重修。坐东北向西南,前有大埕和照壁,主体为前后两落硬山顶穿斗抬梁式建筑,两侧护厝,规模宏大。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490平方米。保护范围:祠前埕向外延伸10米,后至后花台外5米,左右至两侧护厝外檐滴水向外延伸10米。2009年,中湖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平和榜眼府,位于霞寨钟腾村(原名铜陵村),是漳州市民间仅存的具有清代中期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府第。清朝乾隆辛丑年(1781年),黄国梁钦点“榜眼及第”后,钦封“御前侍卫郎”,竭尽忠诚,功德昭彰。乾隆帝为表其功,于庚戌年(1790年)拨银一万三千三百两,在其故里铜场营建了榜眼府第。平和榜眼府依山而建,坐东朝西,以砖木结构为主,总面积达十余亩之多,殿宇雄伟壮观。院墙之内,各建筑飞檐翘角,装饰华丽,左右主次有致,前后逐落递高,格局完整,气势恢宏。景区周边万亩柚园环绕,还有朝阳楼、余庆楼等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清朝土楼。
桥上书屋坐落在闽粤交界边崎岭乡下石村,是清华大学教师李晓东带领学生设计的一件公益建筑作品。书屋里摆着各类书籍,供游客、当地村民空闲时间阅读。桥上书屋长28米,宽8.5米,主要采用钢制材料建成,铺上木板,围成书屋,腾空横架在小溪上,连接溪两岸乾隆年间的两座古老土楼——“到凤楼”和“中庆楼”。这种现代艺术与古代文明的碰撞,产生了全新的火花。桥上书屋自建成投入使用后,已获得世界“阿卡汗建筑奖”,英国“建筑回顾”主办的2009年度世界新锐建筑奖第一名等多个世界级大奖,并于2012年入选全球八大环保建筑。桥上书屋作为建筑奇葩,不仅解决了村里的交
蔡家堡位于平和县山格镇隆庆村,据史料记载,蔡家堡建于1238年。从空中俯瞰这座古堡,犹如英文字母“U”,古堡四面环水,坐东朝西,东高西低,西侧是开口,楼如“粪箕”外形。古堡城墙总长度约750米,城内有房屋100多间,每间有二到三层,被称为“平民之堡”。每年正月初五,一年一度的蔡家堡“两对狮子走水尪”民俗文化活动,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庄上大楼位于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建于清代顺治至康熙年间,约有300多年历史。土楼平面形状呈前方后圆,类似一个马蹄形,南北相距220米,周长700多米,楼高9米。土楼将一个近10米高的小山丘包围在其中,整个建筑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占地34650平方米,是目前所知的土楼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庄上大楼为明末清初天地会首领叶冲汉祖居地,也是该村叶姓客家人聚居地。楼内曾住180多户,1300多叶姓客家人,是居住人数最多的土楼。因此专家们一致认同它是名副其实的土楼之王。
九峰古镇是漳州市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王守仁于此置县,这里便成了潮汕文化和闽南文化的汇总处,自古称“弦歌地”、民间的音乐、舞蹈、戏曲、书画创作活动丰富多彩且相当普及,历代文人辈出。黄道周在《王文成祠墓记》中,称此间“弦送文物,着于郡治”,“人为诗书,家成邹鲁”。古镇的文化积淀深厚,俞大猷记事碑刻、上坪农民协会旧址等文物,威惠庙、东山寺、龙见楼等古迹无不浸透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古镇除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外,其所在地周边还有“闽南最高峰”大芹山、西岭暮霞、石潭秋月等丰富的自然景观。九峰古镇
“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坐落于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平风景名胜区内,地址在平和县文峰镇三坪村。为了纪念1935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团和独立第九团在三平寺胜利会师而建的,该馆于1986年10月奠基,1988年11月落成开馆。这次会师是处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的胜利会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目前,它已是平和县乃至漳州市主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2007年12月被省政府命名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首批省级党史教育基地。该馆坐落在风光秀丽的九层岩山麓,绿树苍苍,修竹茂密,环境清幽肃穆。纪念馆为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