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宁德鸳鸯溪、白水洋风景区、南山漈、巴地厝桥、后龙古建筑群、屏南城隍庙、小梨洋甘国宝故居、九峰寺、际头石牌坊群、甘溪水利风景区、屏南耕读文化大观园、漈头村、漈下建筑群、闽东北廊桥、百丈漈水帘洞、屏南廊桥、宜洋景区、惠风桥、大白岩、青蝶漈,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鸳鸯溪位于屏南县东北部,全长14公里,附近山深林密,幽静而清净,每年秋季有上千只鸳鸯在此地过冬,这里有我国目前唯一的鸳鸯保护区。屏南也因此被称为“鸳鸯之乡”。鸳鸯溪鸳鸯溪共分白水洋、鸳鸯溪、叉溪、水竹洋、考溪和鸳鸯湖5个游览区。白水洋游览区在鸳鸯溪上游,在溪流两岸的有诸多瀑布和岩洞,还有奇绝“十里长街”景点,它是由三块平坦的巨石铺于水底而成,最大的一块面积达4万平方米。人行其上,水只淹到脚背。白水洋下游有一条50多米长的天然滑道,平整光洁,人在上面滑不会被刮伤。鸳鸯溪游览区为鸳鸯溪的中心景区,它以野生动物鸳鸯、猕猴和稀有植物为特色,融
又名仙耙溪,为鸳鸯溪四大奇现之一,是鸳鸯溪上游景区。其三大水上万米广场经国家建设部组织专家证实,系目前世界已发现的稀有浅水广场,故被称为“天下绝景”。白水洋平坦的岩石河床为一石而就,净无沙砾。三大广场最大的面积近4万平方米,最宽阔处达150米,河床布水均匀,水深没踝,阳光下波光粼粼,一片白炽,故称白水洋。洋上可骑自行车,可驶汽车。有宽近百米的折水弧瀑,有近百米的水上滑道,赤身冲浪不伤肌肤,下与燕潭沙滩相连,既是天然的冲浪场所,又是天然的水上游乐场。县上每年八月份均在此处举粉2万人参与的群众水上运动会,热闹场面更是妙极。白水洋两岸五老峰
南山漈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宁德市区西部,右怀玉女峰,左连白鹤岭,上通南峰顶。方圆十华里,山幽水秀,奇景深藏,野趣盎然。是《聊斋》电视系列剧的开机地和《翩翩》、《花姑子》两集的外景地.山中遍布寒潭,跌水、溪涧、瀑布,较大的飞泉就有八处,总称南山漈。“南漈飞淙”是其精华所在,高悬于青崖之上,出没于绿篁丛中,自玉龙潭飞流而下,如银河倒泻,滚雪飞花,溅玉跳珠,涛声悦耳,蔚为壮观.“天船柏涧”、“石下听泉”、“石门双峡”、“紫阳洞天”、“金蟾戏水”、“文笔书天”、“仙人面壁”、“鹤岭晴云”、“观瀑台”、“蕉仙洞”、“灵鳌岩”、“刘海台”、
巴地厝桥位于巴地村村尾100米处,平梁廊屋桥,明正德十一年(1516)建(《古田县志》明万历年版),后有重修。该桥南北走向,占地面积192平方米,桥长30米,桥宽4米,净跨15.7米,桥高3.7米,距水面5.8米。桥屋9间40柱,抬梁构架;桥中间东侧设神龛,祀林公;双坡顶。该桥年代久远,对研究古廊桥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2016年12月被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巴地村:巴地村是屏南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地处屏南县城与甘棠乡之间,北距屏南县城12公里,南距甘棠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省道202线从村边穿过,交通极为便利,且气候
后龙古建筑群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龙村,年代为明、清。简介:由龙津桥、柏舟遗烈坊、张氏宗祠、慧光寺等四处古建筑组成。龙津桥为木拱廊桥,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桥长33.5米,桥身东西走向,拱跨23米,桥屋面阔十三间,悬山顶,桥面鹅卵石铺砌,桥头天后宫为附属文物。“柏舟遗烈”石牌坊,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坐北朝南,通高5米,两柱一间三楼式,葫芦顶刹,中嵌圣旨牌,横匾中刻“柏舟遗烈”、左右各刻旌表内容,额坊浮雕精美图案。张氏宗祠于清嘉庆六年(1802)重建,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有戏台、天井、大厅等,
屏南城隍庙年代:清座落地点:屏南县双溪镇双溪村简介:清雍正十三年(1735)始建,乾隆、嘉靖、道光等历年重修扩建。中轴线建筑由仪门、戏台、拜亭、大殿、后殿等组成,总占地面积1201.08平方米。戏台与拜亭为歇山顶,立四柱,上覆藻井与平板天花;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七柱,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悬山顶。保护范围:东南20米,西南15米,西北至村道,东北至村道。2009年,屏南城隍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双溪村:双溪村……双溪村详细信息++
小梨洋甘国宝故居年代:清座落地点:屏南县甘棠乡小梨洋村简介:明崇祯八年(1635)始建,坐北向南,由门亭、大厅、观鱼池及花园组成,四面筑以夯土墙,占地面积373平方米。主厅两层,穿斗式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甘国宝(1709~1775)出生于此,任台湾总兵期间,促进汉族和高山族同胞和睦相处,维护祖国统一。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小梨洋甘国宝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棠乡:一、基本情况:甘棠乡位于屏南县南部,省道203线空境而过,距福州154千米,距屏南城关17千米,东邻熙岭,西毗
九峰寺年代:清座落地点:屏南县熙岭乡三峰村简介:又称九峰禅林,明景泰元年(1450)始建,清嘉庆二年(1797)重建,后多次重修扩建。由门亭、前殿、魁星楼、大殿、后殿、观音阁等组成,建筑面积1087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中部上覆藻井天花。保护范围:寺庙四周向外延伸50米。2009年,九峰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峰村:熙岭乡三峰村位于熙岭乡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约5公里,全村106户418人,耕地面积约700亩,是我乡粮食、无核柿的生产基地。……三峰村详细信息++
际头石牌坊群年代:清座落地点:屏南县棠口乡际头村简介:俗称石坊岔,包括有10座贞节石牌坊,夹古道而立。最早的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最晚的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有一间二柱二楼式,三间四柱三楼式两种,通高约6米,通宽3.1~4.9米不等。坊额上方竖镶“圣旨”,正中则有“彤映崇徽”等大字匾,下方有皇清旌表等字样。保护范围:牌坊群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际头石牌坊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漈下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是清朝虎将甘国宝的祖籍地。漈下建筑群类型丰富、数量众多、规模较大,沿漈水溪两岸布局,主要有明城墙、路亭、水井、庙宇、祠堂、古桥等,一般有彩画、题刻等装饰,形成一个古建筑群体,构建精美,是传统古村落公共建筑空间分布与数量配置的典型代表。村庄坐东朝西,庐舍依山沿溪构筑,整个古村建筑成“臼”字形布局,四面环山,双溪夹流,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漈下村不仅景致宜人,而且人才辈出,于是也就留下了许多人文景观:明代古城楼,马氏仙宫,花桥、峙国亭等。古建筑颇有特色,走进村子可以感受
闽东北廊桥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屏南县、寿宁县、柘荣县、古田县和武夷山市等地。千乘桥位于屏南县棠口乡棠口村,始建于南宋末,明末被水冲毁,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嘉庆十四年(1809)又被洪水冲毁,嘉庆二十五年(1820)再次重建。桥为木拱构架,南北走向,长60.7米,宽4.9米,一墩、二孔,船形墩,单孔跨度27米。桥上建双坡顶、四柱九檩穿斗构架的廊屋,计22间。桥正中设神龛,祀五显大帝。桥屋两边设木条凳、外侧置遮挡风雨板。北端有39级石阶,南端有15级石阶及清道光二年(1822)千乘桥志碑四通。屏南县古峰镇西南部长桥村、新村连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