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芭蕉寺、牛口寺、东陂战役战场遗址、黄陂战役战场遗址、太极岩风景区、石门寺、桃华山寺、神功泉、石巩寺、新丰侯坊邓氏祠、法水寺、涂家寨、宜黄革命烈士纪念碑、黄陂战役纪念亭、东陂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谭纶墓、曹山寺、棠阴古镇、迎恩塔、恒福安,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位于硖石村王板桥东1公里。据县志载:元代欧阳才立创建,始名普光寺,内设书院。明嘉靖三十二年(1554),罗汝芳中进士任太湖知县,为其题匾时改称芭蕉寺。大殿正梁-有“清乾隆年间重造”。宝殿前檐梁上又书“清光绪甲午欧阳必德重建”。现寺内保存有一大石碓口,上凿“皇清康熙甲子”(1984)年号,另有大石脚盆、石面盆等原寺内用具。其佛殿长约13米,宽10米余、高8米余,宏大壮观。
亦称牛首寺,牛首裨林。位于棠阴镇南部3.5公里宜水畔。寺前宜水穿流而过,一巨石屹然如牛口横截临江,风来触发如牛吼声,又波流其侧,往来如涎,故名牛口寺。明代中期,野僧败坏,变卖寺内产业,遂至址废。明末,苦行僧性融、顿悟偕十众住持整顿产业,洪氏仂公又施田乐助,殿宇得以扩建,后又衰落。清顺治十七年(1660)正觉寺鹤度上人与亲弟道馀来此复建,得以中兴。此后几经兴废,新中国成立初,苏火生重新修建,“0”间又废。1993年,释发梅又各方募捐筹资新建。
东陂战役战场遗址——东陂战役战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之一,位于本县东陂乡的西南部的东陂、草鞋岗、黄柏岭、层源、江背、河溪、三溪等行政村和新丰乡侯坊行政时。这次战役发生在1993年3月下旬,-、-、彭德怀、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指挥红军在此一带歼击-“围剿”部队,在草鞋岗、黄柏岭、霹雳山、雷公嵊、笔架山摇篮寨发起猛烈进攻,一天一夜歼灭-11师全部、59师残部和9师1个团,11师师长肖乾受伤逃跑。至今,该地尚留有许多战争痕迹和红军书写的标语。198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为摄制反映聂荣臻生平业
黄陂战役战场遗址——黄陂战役战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之一,位于本县黄陂镇的西南部的黄陂、霍源、大龙坪、蛟湖、拿山、大园、安槎、黄陂镇北部的塘圩等行政村和二都乡上蔡行政村的佛岭、太源、新村以及乐安县的登仙桥、小龙坪等地带。这次战役发生在1933年2月下旬,-、-、彭德怀、聂荣臻、-等率领红军在此一带伏击-“围剿”部队,仅两天时间便歼灭-52师全部和59师师长李明在大龙坪村口被击伤,抬至蛟湖的苦咀坳村死亡。-59师师长陈时骥在霍源到大龙坪之间的螺峰山庙中被俘。至今,该地尚留有许多战争痕迹和红军书写的标
太极岩风景区座落在宜黄县二都镇西北2公里处。总面积12.6平方公里。为中国罕见丹霞地貌。太极岩石巩一山耸峙,南北对穿,夸径为40多米,东壁高15米,西壁高40多米,如同一座宏大石桥,东西横架,形成一半月形两层石巩,犹如太极图,故得名太极岩,千年不变。岩石上刻有两枚印章,一章为“马祖法窟”,另一章为“百丈清规”。明代旅游家徐霞客谓之:“东西横跨,若飞梁半天,较贵溪石桥,高与大俱倍之。”巩下结寺,四周十八山峰各具形态,有“十八罗汉拱如来”之说。该景区共分三部分:一是以鲤鱼湖为中心的水上游乐区;二是以石巩寺为中心的佛教景区;三是以太极岩为中
又名石门庵。位于棠阴镇鹿源村西南附近,与桃华山寺南北相峙。始建于宋而后废。明末清初,寂庵禅师重修。清道光年间(1821~1850)遭火焚。民国5年(1916)竹惠禅师历数年致力兴建。16年,欧阳竟无为该寺撰写《复兴石门寺碑记》。被列为省重点寺庙。棠阴镇:棠阴镇地处江西省中部偏东,宜黄东南部,宜水中游;东与南源乡相连,南与圳口乡接壤,西与中港乡毗邻,北与凤岗镇交界。全镇国土总面积179.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1677亩(其中水田面积29376亩,旱地2301亩),有山林面积9953公顷(149295亩),其中果木林413.6公顷(62
位于棠阴镇白竹村南5公里桃华山上。始建于宋,后废。明末寂庵禅师重修,旧时对寂庵禅师有“日驻桃峰,夜宿石门”之说,清初列为宜黄四大禅林(桃华寺、今古堂、芭蕉寺、石巩寺)之首。清雍正年间(1723~1735),大殿被焚。清末,明海禅师致力重修扩建。寺前下为条石铺砌的两级天井,中立海山、寂庵、雷霆、未也、娄源五座大型碑塔,塔内-代和尚骨灰。1984年被列为抚州地区开放寺庙。
神功泉又名一勺之多泉,为中国六大奇泉之一。此泉水质优良,相传麻姑仙女用此泉水酿制美酒带到蟠桃会,献于西王母。自唐宋以来,用神功泉水酿制的米酒被列为贡品,献于皇室。江西抚州市
石䂬寺位于江西省宜黄县西南二十里处的石䂬岩下,寺周有丹霞地貌二千余亩,始建于南北朝,所谓石巩,就是天然石拱,如虹桥架空,若神龙盘踞,俨然一大奇观。《徐霞客游记》谓其“东西横跨,若飞梁半天,较贵溪石桥,高与大俱倍之。”巩石分三叠,巩洞坐北朝南,跨径40余米,东壁高约15米,有窟,冬暖夏凉,可以依居,西壁直下山脚,高30多米,岭下有溪,清流如镜,四周群山环绕,峭壁兀立,古木幽苍,祥云霭瑞。石巩寺始建于唐代肃宗年间(公元760年),佛教禅宗僧马祖道一结寺巩下,首建马祖第一道场。“石巩”即“石拱”,如桥横空,巩石裂
新丰侯坊邓氏祠位于宜黄县新丰乡侯坊村花门楼组,距乡政府5公里,坐北朝南,东望军峰山,南眺杨州嶂,西临黄水河,北靠东新路,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侯坊邓氏祠始建于雍正癸丑年间(即公元1773年),系邓氏二十六世以柏公之子国朝、国瑜两兄弟所共建,祠堂外四檐落水,祠内四檐交汇,内设天井,天井东西两边为观事楼,祠堂分上下两堂,上堂为“思恩堂”,下堂为“议事堂”。侯坊邓氏祠在“文革”期间也遭危难,曾改建为榨油厂。改革开放后,榨油厂搬出,邓氏族祖筹资,进行了重新维修,恢复了原有的风貌。侯坊村:侯坊村……侯坊村详细信息++
法水寺于清雍正癸丑(1733年)择地马岭。此山宜河至此北折东流,而马岭独挡。取法开界,寓水建寺,故名“法水寺”。雍正乙卯(1735年)寺庙开基兴建。乾隆壬戌(1743年)竣工,建有佛堂、小厅、书斋,乾隆乙卯(1750年)添建山门,石额“法水禅林”。此山横江壁立,视野开阔,岭上古树参天,河中舟楫频繁。俯瞰大川,天光云影,遥望河岸,古渡横斜,燕掠长江,鸥浮远浦。山下深云漩涡涟漪,鱼虾龟鳖游集似薮。寺岭阳春烟景,鸟语雀音,古树荫森,炎暑凉爽,秋来霜染枫柯,冬至雪封千嶂,四季景色宜人。咸丰辛酉(1861年)毁于娄兵匪灾,同治壬戌(1862年)
据了解,涂家寨已有1600年的建村史。村民基本上都姓涂,因有“祠堂一尘不染、泥鳅遍布农田、山上气温反常、人口不能过百”的“四怪”现象,加上山顶上风景秀丽,仍然保留着涂氏宗祠、楼堂园古井遗址、石麓关隘遗址、石壁书院遗址、石板路、梯田、奇石松柏等自然风貌,成为了旅游爱好者选择的好去处。有关涂家寨的由来,根据涂氏族谱记载,唐乾符广明年间(公元876—880年)的黄巢之乱时,涂姓祖先一个支派钦公二十世孙、江州通判允公随父兑公(一作宏公)从南丰县迁居宜黄,成为宜黄涂族的始祖,宜黄便成了大埔涂氏的祖地。二世汉公(后唐谏议大夫)因躲避五代战乱又迁到
宜黄革命烈士纪念碑出宜黄县城往南走300米处,有一松柏簇拥,四季叠翠的小山冈,雄伟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就巍巍耸立在山冈上。碑塔正面8个正楷鎏金大字赫然醒目: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该县是红色苏区,1926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宜黄潭坊建立了本县第一个基层党支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宜黄留下了辉煌的足迹。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该县是反“围剿”的主战区,先后在黄陂的蛟湖、霍源和东陂的黄柏岭、草鞋冈消灭了国民党52师、59师和11师,活捉敌师长李明、陈时骥,史
黄陂战役纪念亭位于黄陂镇集镇入口处公路旁,于1986年10月落成,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两层六角结构,亭高11.6米。拾级而上,亭外正上方挂有当年参加过黄陂战役的老红军、民政部副部长袁血卒亲笔题书的“黄陂战役纪念亭”黑底金字横匾;亭内正中央立着一块宽1米高1.8米的汉白玉纪念碑,正面刻“黄陂大捷示意图”,反面刻“黄陂大捷简介”金字隶书碑文。亭内雕梁画栋,图画精美,内顶中央铸有一个大红星,象征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岁月。黄陂战役纪念亭现已被抚州市委、市政府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一方面军作战总指挥部旧址:位于东陂镇黄柏岭村村口“徐氏宗祠”。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个厅堂。祠内保留下来的红军文物、红军遗迹星罗棋布。1933年3月下旬,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著名的东陂战役红一方面军作战总指挥部设在此,召开了有高级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朱德同志出席会议。为了纪念东陂战役,宜黄县乡两级政府筹措资金10多万,对红一方面军作战总指挥部旧址进行了全面维修。2006年初,红一方面军作战总指挥部旧址被中共抚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柏岭村:黄柏岭村……黄柏岭村详细信息++延伸阅读:·第六批江西省文
谭纶墓位于宜黄县二都乡帘前村鹿塘以北山上,始建于明万历七年,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神道、牌坊、墓堆,祭台踞坡地上。墓址原貌损毁严重,享堂、文官石俑等早年毁弃,后经当地政府筹资修建,谭纶墓基本得以保存和恢复,现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为抚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地组成谭纶墓坐北朝南,由祭道、神道、墓体三部分组成。祭道:南端入口处是一对石狮守护的双层歇顶的门楼,砖石镶嵌的祭道约300米长。门楼正额挂有御制的“文武忠孝”横匾,门楼内设亨堂,亨堂里摆放谭纶塑像。神道:约100米长,石牌坊是四柱三门为一组,共三组,中
曹山宝积寺简称曹山寺,为已有1200年的江南古寺,是中国三大古书—《辞海》、《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宗教辞典》都有全面记载的名刹古寺。它坐落在宜黄城西12.5公里的形如莲花瓣的曹山之中,占地52亩,山林400多亩。曹山寺始建于唐咸通(公元870—873)年间,由佛教禅宗、南岳清源法系弟子本寂禅师所创,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派系之一—曹洞宗的祖庭。曹山原名荷玉山,四周的山就像一朵朵的莲花瓣,曹山寺便坐落在莲花瓣当中,犹如一颗莲心。正对着寺庙的山叫供养山,它的形状就像一碗盛满的斋饭,供奉着菩萨,与供养山相对的是虎山,虎山的右边是龙山,它与虎
江西历史文化名镇——棠阴古镇,棠阴古镇是我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镇内尚有完好的明清时代建筑160余座。“小小宜黄县,大大棠阴镇”这句古语,在宜黄人民心中已唱了几百年。因为这里盛产夏布,棠阴古镇在历史上被称作了“3万烟囱,10万人口”。客商云集,人文景观丰富。棠阴是宜黄县明清建筑数量最多、最为独特的古镇。至今保留完整的主要古建筑有:夏布古会馆:为明清建筑,位于老政府阶下。会馆深60多米,宽30米。馆中有三厅、两厢,原设有收购夏布的客房、办公房和仓库共数十间。当年,下厅为结帐处。史载:洪熙六年(公元1425年),宜黄就有51127匹夏布
迎恩塔:位于棠阴镇建设村西北1500米宜水畔的龟山上,为6面7层砖石结构。塔高36米,直径8米,雄踞龟山,俯瞰棠阴,颇为壮观。塔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清初建成。塔南底层有门,高2.3米,宽0.84米。从第2层起,每面有窗口1个,计36个,层与层之间用砖砌成飞檐,厚约1米,塔内壁有两条通往塔顶的阶梯共588个,分两个门进入,互不相遇,至第一层可望但不可及,现塔顶部分损坏,顶部长有树丛,塔身有裂纹数处。延伸阅读:·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临川四大名塔
“恒福安”(吴家大院、原乡政府办公地):是一栋典型的富豪宅院。占地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为清晚期建筑,保存较完整。突出特色是右厢房的一座绣花楼,在绣花楼上可远望宜水潺潺流去,迎恩塔也清晰可见,视野开阔。房檐、立柱、护栏布满精美的雕刻,整个建筑体现深闺幽美和神秘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