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许昌紫云山、黄柳遗址、石羊街清真寺、青冢寺(龙兴寺)、全国档案馆址、明清襄城古街道、古襄城驿瓮城、毛泽东视察襄城纪念馆、襄城古城墙、奎壁、襄城文庙、欧阳修故居、曹操练兵台遗址、颍考叔祠(含祠北汉墓)、台王遗址、北汝河风景带、紫云书院、襄城乾明寺,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紫云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襄城县西南部,属伏牛山系东麓,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组成,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有平顶山市“前花园”之美誉,现为国家AA级景区,省级森林公园。紫云山以“奇、秀、幽、古”而著称,展江北第一槲林之风貌,示丰厚理学文化之瑰宝,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紫云山上万亩槲林,素有“江北第一槲林”之称,暮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深秋层林尽染,艳压红花;明代户部尚书李敏在此建紫云书院弘扬儒家文化,为当时中原理学中心,遂使紫云山名扬天下。
黄柳遗址位于襄城县紫云镇黄柳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夏。2016年1月22日黄柳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遗址农田蓄水池正中心(北纬33°52′02.0″,东经113°24′45.0″)为基点,向东延伸280米,向南延伸210米,向西延伸220米,向北延伸190米,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00米。紫云镇:云镇位于襄城县西南部,属浅山区,是革命老区乡镇。全镇辖孙祠堂村、石庙羊村、塔王庄村、张道庄村、坡刘村、侯堂村、方庄村、古庄村、谢庄村、马赵村、孟沟村、黄柳西村、黄柳南村、黄柳东村、杨湾村、侯庄村、张
石羊街清真寺位于襄城县城关镇石羊街。年代为清。石羊街清真寺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座落在襄城县西北隅,占地面积约5.2亩,建筑总面积1800平方米。现有各类房屋60间,其中以卷棚、大殿、窑殿为主体建筑,南北讲堂,序列整齐。现存自清初以来碑碣20通。礼拜大殿属明代成祖年间兵部尚书许廊之家祠,至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经石羊街回族群众集资改建为清真寺。礼拜大殿属明代成祖年间兵部尚书许廊之家祠,至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经石羊街回族群众集资改建为清真寺。大殿为古典宫殿式建筑,原为九脊八坡歇山顶,后改造成五脊单檐黄琉璃瓦顶,下辟三
龙兴寺,原名青冢寺,位于襄城县城西十里铺乡寺后李村,距县城7.5公里,坐北朝南,重建于元成宗大德(公元1282-1299年)年间,历经多次毁坏、恢复,规模愈加宏大,占地达三百余亩,有亭台楼阁、塔林碑刻、古树参天、殿堂巍峨、景象万千。明顺四年(公元1460年)重建,历时四年而成。时任户部尚书的李敏曾撰写碑文,详细记载相关情况。龙兴寺原有前殿、牌坊、天王殿、岳王殿、关帝殿、菩萨殿、火神殿、钟鼓楼、焚金亭、东西塔林等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由于历史变迁和“文革”时的破坏,龙兴寺内的大部分建筑被毁。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宗教工作,宗教
全国档案馆址位于东风湖南岸,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三十四年(1945),襄城县日伪维持会会长张寿臣建,始称大佛殿,后因在此宣扬礼教,改称礼教会馆。该建筑为二层双檐回廊式建筑,面阔五间宽24米、进深6米、高12米。九脊八坡歇山式,四角微挑,小灰瓦覆盖屋顶,正脊为雕花灰筒瓦,中间置宝瓶。室内为木质结构,二梁起架。回廊檐柱24根,墙体内柱16根。楼内设木质楼梯,二楼前、左、右为外走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到来,档案利用越来越迫切,1958年5月成立襄城县档案馆,馆址设在礼教会馆。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新建第一个县档案馆,已载
明清襄城古街道为襄城县城的特色古街道,是襄城南北大街在明清时期“南通荆襄,北达京洛”的辉煌写照。全长2公里,宽8米。现存明清建筑的门面房240多间,大都是一层瓦房,也有不少二层楼房。房青砖黛瓦,红柱前檐,硬山挑脊,饰有脊兽,并安扣板房门。保存较好的是大十字街口南北各200处于小十字街南北各250米处,著名的现为戏曲茶社的一所建筑,房设天井,木梯曲廊,大厅构思巧妙,外观古朴典雅,且居住冬暖夏凉,是诸多明清古建筑的精华之笔。
瓮城是古代通往荆襄与陕洛的重要关隘和驿站,因呈半圆型,形状似瓮故名。瓮城南北长58米,东西半径32米,周长150米,红石奠基,青砖覆面,瓮城东、南各有一道城门,形成墙外有墙,门外有门的奇观。东边城门原为西城门,门上匾额:“眺嵩,西扼陕川”,是通往楚长城的关隘之一,瓮城始建于春秋,成规模于汉代,两边连接着长达2297米的古城墙,因此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庆祝活动中,襄城瓮城入选国家邮电总局设计制作的“万里长城著名关隘纪念封”。
毛泽东视察襄城纪念馆系纪念毛泽东主席1958年8月7日在三里沟大队视察烟田所建的重要展示场馆。建于1968年,扩建于1978年,由原中共中央副主席-与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书写的匾额,纪念馆东西长40米,南北宽30米,砖砌围墙,松柏蓊郁。展室正面的毛主席塑像,手拿草帽,腰束上衣,再现视察时风尘仆仆,山河生辉的光辉形象。正展室三间,座东面西,南北侧室各三间展品有多幅毛主席视察时的照片,用过的茶具、桌椅等。展室后10米处机井上建有圆脊琉璃瓦六角凉亭一座,造型别致,小巧玲珑。
襄城古城墙是襄城县古城游览区的重要人文景观,最早建于春秋,成规模于汉代,魏、晋、唐、宋年间,屡加修建;明清历经修葺,最后形成计垛口1944个,长5公里,高7米,宽5米,宏伟壮观的城墙。现存古城墙全长2297米,高6.5米,宽5米。是河南省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2013年5月经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00多年前,襄城县为郑国封地,名氾。东周的第六位天子周襄王,在姬郑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因避其弟叔带之难出走,来到郑国,居于氾。各国诸侯得知后,都前来朝拜,因此,氾就慢慢繁华起来。春秋时期,襄城是楚国的边疆。楚国
奎壁是襄城文庙大门前的影壁,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是挑山式结构,因壁顶履盖琉璃瓦,又名琉璃影壁。壁高9.5米,长24.45米,厚1.63米,主体画面长13.25米,由三组彩色砖浮雕组成,中为四龙戏二珠,东西两侧为麒麟望月,双凤朝阳。壁之基座长26.1米,厚2.36米,用首山红石砌成,浮雕云雷纹;花草纹图案,横贯壁座,托起整个画面。奎壁设计匠心独具,雕刻细腻,刀法遒劲,在全国实属罕见,堪称古代浮雕艺术的精品。1963年6月20日,奎壁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城文庙它是中原创建最早的文庙之一,后经历代扩建整修,至明清形成东西宽118米,南北长192米,占地22656平方米的建筑群,金初遭兵燹,邑人卫衍出资重修,作县内学署。元、明、清历毁历修,仅存大成殿1座,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所建。该殿建在青石高台上,殿前有月台。殿面阔5间,进深3间,房顶是九脊八坡歇山式构造,绿色琉璃瓦顶。解放后曾一度作为学校使用,1963年被归类为河南省重点保护文物,2013年5月经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襄城县公安局治安巡逻大队办公大院。文庙大门外泮池之南有琉璃照壁,又名奎壁,建于
欧阳修故居位于襄城县麦岭镇欧营村。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官至参知政事。欧阳修4岁丧父,家中贫穷,自幼好学。23岁和24岁两次参加国子监考试和礼部会试,均获第一,在最后殿试中,以甲科第14名的成绩授于进士及第,授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西京(洛阳)留守推官(负责勘问刑狱的司法官)。在西京任职的3年中,欧阳修在襄城东汝水岸边,购得田宅一所,将母亲和妹妹接来居住。襄城的秀丽山川和勤劳朴实的民风,给欧阳修留下美好印象。景祜元年(1034年)任职西京推官期满后,回襄
曹操练兵台遗址位于襄城县范湖乡台王村西与榆林乡西南交界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台地原有内外二城,内城在原台地边沿,占地29.4亩,外城在高台周围约100米处,占地50余亩。二城门均在南端,内外城各有城墙、垛口,城墙南北皆有一箭楼,今无存。现存台地东西长53米、南北51米、高8.5米。三国时期,此地为许都西南重镇。地势平坦,沃野无际,农人丰衣足食,且距京师(许都)不远,是屯田练兵理想之地。曹操曾于此操练兵马,演习攻城掠地之法,又屯田开荒,种粮置草,为统一北方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曹操练兵台东北处城上村,有论城(魏武帝行宫)遗址,为曹操聚贤
颍考叔祠(含祠北汉墓)位于襄城县颍桥回族镇内,时代为清。2001年,颍考叔祠(含祠北汉墓)列入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汉墓边缘和现有颍考叔祠边界为基点各向外扩展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颍桥回族镇:颍桥回族镇位于许昌市襄城县东北部,距离县城16公里,东临311国道,颍冢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发达,是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镇域面积9.6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总人口9879人,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0%,耕地面积8200亩。该镇历史文化悠久,著名的历史事件“郑庄公掘地见母”就曾发生在此地。境内遗址古迹
台王遗址新石器时代襄城县范湖乡台王村位于襄城县范湖乡台王村西,台地原有内外二城,内城在原台地边沿,占地29.4亩,外城在高台周围约1OO米处,占地5O余亩。二城门均在南端,内外城各有城墙、垛口,城墙南北皆有一箭楼,今无存。由于历代和近年动土,台地已被削去五分之三,西半部已被夷为平地。现存台地东西长53米、南北51米、高8.5米。三国时期,此地为许都西南重镇。地势平坦,沃野无际,农人丰衣足食,且距京师(许都)不远,是屯田练兵理想之地。曹操曾于此操练兵马,演习攻城掠地之法,又屯田开荒,种粮置草,为统一北方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曹操练兵台东北处
北汝河风景带北汝河襄城段水面宽阔,水流平缓,常年平均水深5—7米,水面面积2000多亩,两岸风景优美,有春秋古城墙、双龙湖、玉皇阁、孔子自宋去楚渡口等古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襄城县有座紫云山,山中隐着明成化帝下诏赐名的紫云书院。明代时紫云书院著称中州,名响全国,成为继宋四大书院之后又一知名大书院;如今,立于山中院内,四周风景如画,访者平静如水,500年的浸润如诗如画。明成化四年(1468年),时任太子太保、户部尚书的襄城县籍人李敏,因母亲故去,回乡守孝三年,在此期间,他经常漫步紫云山,见山色秀丽幽静,就建了三间书屋,读书讲学。成化十八年皇帝下诏赐名"紫云书院",就扩建殿宇堂斋,成为为当时中原四大书院之一。现存门楼、大成殿、东西配殿、左右厢房等,均为硬山式青砖红石结构。占地704平方米。书院现占地6825平
乾明寺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经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文化以八卦对八方,西北方属乾,故名“乾明寺。建于唐武德年间,后几经扩建,占地数百亩,布局严整,气势矿业磅礴,它南倚首山,北向汝水,西临古道,当冀盛时,内外银杏古柏参天,郁郁葱葱:高阁重楼,鳞次栉比,金碧辉煌,自山麓直抵峰巅:寺内钟声悠悠,香烟袅袅,僧众济济:历代文人墨客游至此方,无不肃然起敬,多有题咏:还有神奇的“乾明晓钟”,能够不敲自鸣.每逢农历二月十五日,寺内有以风筝为主题的古刹庙会,游客云集,或踏青赏春,或竞放风筝,热闹非凡,其乐融融。乾明寺位于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