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张森墓、李汉俊墓、洪山摩崖题刻、马铨墓、太虚法师舍利塔、万婴墓、耿丹烈士墓、“六·一”惨案遗址、辛亥首义烈士公墓、黄兴拜将台旧址、楚望台、辛亥首义发难处工程营、庚子革命烈士墓、瑞典教区旧址、陈友谅墓、私立武汉中学旧址、武昌蛇山烈士祠、武昌路隧道、湖北咨议局界碑、夏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张森墓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卓刀泉。张森(1887—1928),辛亥革命时期参加革命,是北伐军著名将领,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也是北伐战争中去世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第四批)
李汉俊墓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伏虎山西坡。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3年自行-。1927年12月被桂系军阀杀害于汉口。建国后追认为烈士。墓坐东朝西,为长方形,前有子女立的墓碑,四周砌有高约1米的围墙,占地60平方米。(第三批)
洪山摩崖题刻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庆元元年(1195)荆南参军赵淳在洪山建东岩阁,将其所写《东山赋》、《东岩阁记》刻于山石上,同时就山坡上各处山石的天然形态和色彩纹理稍施斧凿,依其形状,分别命名“云根”、“云扃”、“伏仙”、“飞雪”、“栖霞”、“半霄”、“清肃”、“翠屏”、“堆云”、“狮子峰”等,并以多种书体将它们镌刻于山石上。(第三批)
马铨墓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二附中东北面,时代为清。1988年,马铨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虚法师舍利塔位于武昌区千家街中船总公司719所内,时代为1947年。1998年,太虚法师舍利塔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婴墓位于武昌区花园山2号,时代为1951年。1983年,万婴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耿丹烈士墓位于武昌区洪山南坡,时代为927年。1998年,耿丹烈士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一”惨案遗址位于武昌区武汉大学内,时代为1947年。1983年,“六·一”惨案遗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辛亥首义烈士公墓位于武汉市武昌伏虎山北麓。刘静庵、蔡济民、蓝天蔚等民主革命者埋葬于此。1956年公布为湖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原墓被毁,1981年重新修复。(第一批)
拜将台,位于武昌阅马场首义广场南端,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旧址遥遥相望。1911年11月3日,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效汉刘邦拜韩信为将仪式,在此筑台拜将,任黄兴为战时总司令。故此地有“拜将台”之称。1928年,辛亥首义同志在此修纪念亭。1948年,因亭毁改建纪念碑。现紫红色水磨石纪念碑乃1955年武昌区人民政府改建。现拜将台的纪念碑北向,正面镌刻“拜将台辛亥首义鄂军都督黎元洪任黄兴为总司令在此授印”,阴刻“中华民国十七年十月十日辛亥首义同志会”款识。向游人叙述着这段历史。武昌起义胜利后,清府急调陆军大臣荫昌率军南下,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舰
楚望台及清新军军械库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位于武昌首义路梅亭山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院内。楚望台紧邻起义门,同处首义路南端。在武昌解放路沿首义路向南行15分钟即可到达。楚望台及军械库原址已无存。遗址上立有高2米、宽1.2米的文物保护标志,以示此地为楚望-械库之所在。楚望台的来历有史可鉴。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进军武昌曾驻扎梅亭山,在此闻报得第六子,高兴地说:“子长,以楚封之。”朱元璋当皇帝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桢就藩武昌,在梅亭山树立分封楚王的御制碑文,并建“封建亭”。朱桢不忘父皇之恩,
辛亥首义发难处工程营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路234号,清宣统三年(1911)。1911年10月10日晚,驻扎这里的新军工程八营官兵按照革命党人制定的起义计划首先发难,打响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第一枪。旧址建筑建国初仅存三栋砖木结构平房,每栋长38.5米,宽14.8米,2门18窗。现已改造为两层楼房。1987年立武昌首义发难纪念碑。(第一批)
庚子革命烈士墓在武昌洪山东部北麓山坡上,进省军区八一路北门即到。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为反对慈禧-,以求改良中国政治,自立军准备在汉口起事。事泄,首领唐才常、傅慈祥、林圭等遭清廷杀害,唐才常等7位烈士被草葬于洪山北麓。1912年4月孙中山来鄂,为了表彰自立军的历史功绩,安抚烈士遗孤,将唐才常等21位自立军烈士合葬于此,立“铁血精神庚子革命烈士之墓”石碑,并建陵园。庚子烈士墓座南朝北,依山而筑,由牌坊、墓道、墓冢组成。其牌坊位于武昌八一路路北的中科院武汉分院宿舍区内,距墓冢百余米。牌坊四柱三门,宽约11米。四柱边围各为0.8米,
瑞典教区旧址武昌区昙华林92~108号建于1890年市优秀历史建筑(二级)穿过昙华林老街一个中式门楼,一组北欧风情的建筑呈现眼前,这就是基督教瑞典行道会在武昌的传教基地旧址。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格局灵活,环境优雅。瑞典行道会属北欧信义宗。1890年,该会的传教牧师韩宗盛等4人抵达昙华林,开始在湖北传教活动。经过几年发展,昙华林中段的城山(即螃蟹岬)南麓,兴建大片花园洋房,形成一定建筑规模。瑞典行道会华中总会在此设立。1938年初,武汉抗日救亡形势风起云涌,夏定川牧师被差派来到了昙华林。此人是个集宗教、教育与外交于一身的人物,能说会道,
陈友谅墓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南麓。陈友谅(1319-1363),湖北沔阳人,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自称汉王,至正二十年(1360年)杀徐寿辉称“大汉皇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与朱元璋作战身亡,还尸武昌,葬于黄鹄山(蛇山)南麓。现存墓冢为民国元年(1912年)重修,1981年维修。墓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墓冢为圆角长方形,高2米,砖砌墓墙。(第一批)
私立武汉中学旧址武昌区粮道街27号武汉中学内建于清末,1985年复建市文物保护单位一个不宽的拱形校门,两排一层砖木结构的房屋,外加一个操场,这些,都还保持着私立武汉中学当年的原样。两排房屋,有晚清学宫式建筑的特点:白墙灰瓦,带着宽宽屋檐的走廊,廊柱与地面接触处,垫有圆圆扁扁的石礅;廊柱外有青石雕凿而成的护栏,上面雕刻花饰古朴精美。1919年1月,时在鄂西靖国军司令部任职的董必武,与几个湖北老乡商议:如何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群众?大家认为,办报和办学最好。办报的想法因为经费问题放弃,私立武汉中学因此于1920年4月10日诞生开学。这里在
武昌蛇山烈士祠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南坡。据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重修烈士祠记》以及其他史料记载:1938年初,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军设表烈祠,为十三师产业,十三师阵亡病故官兵,均有主牌灵位。随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拟在蛇山南坡建成一座临时的忠烈祠,用以表彰先烈、供奉抗战中阵亡的将士,表烈祠就变成了忠烈祠。抗战中阵亡的将士。包括郝梦龄、刘家祺等知名抗战将领以及所有参加武汉会战牺牲烈士们的灵位安放该祠。1947年,表烈祠维修整理,最终定名为“忠烈祠”。7月7日,抗日阵亡将领灵位入忠烈祠奉祭。1947年以后,忠烈祠逐渐荒废。2011年,为了
武昌路隧道从阅马场折向民主路,须穿过蛇山下的武昌洞,这段路叫武昌路。此洞开凿的过程在首义公园内保存有一块《开通蛇山洞路记》碑国有记载。由于蛇山横贯城中,影响南北交通,因此由总兵张彪负责派遣3000士兵凿石开路,打通蛇山,做工234天,修路170丈,在光绪30年(1904年)4月完工。民国初年,洞坍塌,后以钢筋水泥取代原来的砖石进行修复,并加大了洞口,成为蛇山中段南北交通要道。洞上有黎元洪题写的“武昌路”三个大字。
湖北咨议局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成立,翌年以阅马厂绿营旧址辟建局所。1911年10月武昌首义成功,次日义军聚咨议局,宣告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2007年,首义广场改建施工,出土咨议局界碑,遂于原址竖立保护。
夏坊,西面“荷花送香”;东面“竹露滴清”。蛇山多竹,历史上曾有紫竹岭之称,又多有盆栽荷花。唐朝诗人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一诗中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句,此横额题文即从此句简化而出,再现了夏日黄鹤楼特有的景色。题文由周永基、万军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