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佛宝山大峡谷漂流景区、龙船水乡、大水井景区、腾龙洞、利川丽森休闲度假村、利川朝阳洞、玉龙洞、龙渠休闲度假村、福宝山、苏马荡、雀岩墩碑屋、谌满氏节孝坊、龙水文庙、步青桥及字库塔、长坪墓群、佛堂墓群、建南崖墓群、花梨岭天主教堂、如膏书院、利川李氏庄园,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佛宝山大峡谷漂流景区地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佛宝山生态开发区境内,是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东距利川市城区、火车站28公里,距G50沪渝高速佛宝山出口仅7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景区由高洞岩瀑布群观光、大峡谷热情漂流、峡谷探险穿越、佛宝山水库休闲度假、白云寺宗教朝圣、莼菜采摘体验等项目组成,开发核心总面积4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50米。佛宝山属于巫山余脉,是清江和郁江“两江”的发源地,境内山峰逶迤,峡谷巍峨,水源丰沛,森林茂密,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这里资源禀赋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
龙川水乡是湖北利川市的重点景区之一。龙船水乡景区原名水莲洞,位于利川市凉务乡境内,距城区约10公里。去年10月景区正式封洞建设,并在全国范围内招标完成了景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目前,这个景区已完成了水莲洞内、外的游步道及栏杆建设,拆除了原有不符合A级景区的建筑,地埋了景区电缆,架设了洞内灯光设施,建成两座洞内拦水坝及旅游厕所。景区概况水莲洞有旱洞2000米,有大佛洞、观音洞、舒心泉、樨牛洞等景点,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景致奇特。是国内最长的水洞,被称作“天下第一水洞”,洞内天柱峡、编钟峡、鲤鱼峡、九曲峡,环环相扣。特别是九曲峡,狭窄而悠
大水井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坐落于世界优秀名歌之一《龙船调》的发源地--利川市柏杨坝镇。整个建筑群由李亮清庄园、李氏宗祠、李盖武庄园三部分组成,它像一首由土家唢呐、木笛、叶笛、锣鼓加西洋长号奏出的三部曲,演绎着一个家族的荣与辱,兴与衰,凝固了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古建筑群2004年12月25日,我们驱车从利川市城沿着改造升级后的利(川)奉(节)路来到柏杨坝镇大水井村,踏访已被省建设厅申报为全国民族文化名村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古建筑群。车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蜿蜒的沥青路上,圣诞节的雪花似乎带
腾龙洞风景名胜区,距利川市城6公里,景区总面积69平方公里,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雄、险、奇、幽、秀而驰名中外。该洞洞口高74米,宽64米,洞内最高处235米,初步探明洞穴总长度52.8公里,其中水洞伏流16.8公里,洞穴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洞中有5座山峰,10个大厅,地下瀑布10余处,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连,主洞支洞互通,无毒气,无蛇蝎,无污染,洞内终年恒温14一18℃,空气流畅。中国目前最大的溶洞之一,世界特级洞穴之一。位于利川市城郊6公里处,门票180元。旱洞全长59.8公里,洞口高74米,宽64米,为亚洲第一大
利川丽森休闲度假村位于该市南坪乡营上村,景区规划3000亩,现已建成1000多亩。该景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先进,是集旅游、休闲、度假、餐饮、民宿、会议和培训为一体的利川民宿龙头企业。
朝阳洞位于利川市南坪乡朝阳村,距“318”国道干堰塘路段3公里。初步探明洞穴面积20多万平方米,首期开发1.5公里,因洞穴面向东方而得名。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独具特色的岩洞风光,形状各异的神秘莫测的地下宫殿,堪称鄂西南罕见的溶洞奇观。朝阳洞在巍巍的齐岳山脚下更显得几分灵秀,洞中游“聚仙厅”,跨“银河响水”,过“野生峡”,进“宝德门”,观“蓬莱仙境”,水随路转,路随景移,景随洞转,洞因水活,景因石奇。到此一游,使人体会到沧海桑田的美妙变迁,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让人美不胜收,乐不思归。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游。到朝阳洞旅游,
:龙洞地处利川市团堡乡梨树村,距“318”国道仅7千米。洞口高5.7米,宽12米,洞穴面积10余万平方米,洞内终年恒温摄氏14℃-18℃。因洞穴岩溶化学沉积物——方解石洁白如玉,晶莹剔透,洞中一景酷似玉龙腾飞而得名。玉龙洞以小、精、美、绝令人流连忘返,分上、中、下三层,现游览景点主要有一条主洞和三个支洞,主洞最高处80米,最宽处40米,最窄处01.6米,三个支洞左一右二,全长1630米。洞内石笋、石柱、石钟乳千姿百态,让人称奇。“擎天玉柱”、“雨后春笋”、“玉龙腾飞”、“皇后凤冠”等都是值得一看的景观。交通:从恩施乘班车到利川后,转乘
利川龙渠休闲度假区地处历史文化名镇——忠路镇,历来都属经济重镇、政治要镇、文化古镇,素有花炮之乡、水杉之乡等美誉。龙渠休闲度假区位于忠路集镇东头,紧邻风光秀美的郁江河畔,距离利川城区55公里,规划建设面积6平方公里。龙渠休闲度假区由忠路温泉、郁江烟柳长堤、茶博园、盆景园、百果园、山水八圣、竹园度假村、龙渠印象广场等景点组成,是一个集龙渠文化、土司文化、茶文化、花炮文化、民俗文化、休闲体验文化为一体的多元化特色景区。
福宝山原名“佛宝山”,位于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因上面建有明代古刹白云寺而得名。被誉为“世界莼菜之都”、“中国黄连之乡”的福宝山生态旅游区是以福宝山林场为主体,包含福宝山药材总场及水库营养处部分地段,交通便利。总面积4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50米,年平均气温10.1℃。森林覆盖率达90%,有大小水库10多座,有3万多亩森林,数十种珍稀树种和珍贵药材,以及1500亩人工平湖。是休闲避暑、旅游探险、享受自然的绝好去处。境内林木葱郁、山水相连”。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平均海拔1400米——1600米。旅游区内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佛宝山大
苏马荡位于北纬30°,地处长江南岸,海拔1500余米,距利川城48公里。一边是纵横奇美的磁洞沟峡谷,一边是一望无际的苍茫林海,一边是南方最大的草原齐岳山。麒麟峰、乌龟山、蛇山、罗汉山等美丽如画的景致,宛如多情的少女让人流连。红豆杉、水红树等各种特色植物以及小桥、流水、鸟鸣,把苏马荡编织成魅力无比的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让人吟度不尽!苏马荡在土家族语言中是“一个崇尚虎民族居住的地方”的意思,苏马荡地处长江南岸,面积2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60米,西与重庆万州接壤处,距利川城48公里。景区森林密布、气候凉爽、宁静自然,风情独特,保留着
雀岩墩碑屋位于利川市谋道镇寨坝村。碑屋是一种将墓葬建在堂屋之后的特殊建筑。雀岩墩碑屋建于1929年。坐西朝东,由碑屋、墓冢、墓碑组成。碑屋为四列三间木构楼房,面阔15米,进深7.44米,悬山青瓦顶。墓冢石砌,设在碑屋堂屋之后,顶部建廊房。墓碑设于堂屋后壁,高约3.8米,圆首。该建筑是目前鄂西、川东地区唯一保存的碑屋,对于研究土家族人的生死观念以及丧葬习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五批)
谌满氏节孝坊位于利川市谋道镇长坪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柱三门三楼石牌坊,面阔7.35米,高10.5米,宝塔顶。额枋浮雕、镂雕龙、凤、花草、狮、象和人物故事图案,柱间嵌“旨封旌表”、“谌孝科之妻满氏节孝坊”匾。整个牌坊气势宏伟,建筑华丽,为鄂西、川东同类建筑之珍品。(第五批)
龙水文庙位于利川市谋道镇龙水村。始建于明初,清乾隆年间重修,同治七年(1868)改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四合院式布局,有前堂、正殿和厢房。大殿面阔三间13.7米,进深8.7米,木石砖结构,基址全系青砂条石垒砌,单檐硬山灰瓦顶,明间抬梁式构架,次间穿斗式构架。该建筑是鄂西土家族地区保存较好的文庙,在建筑设计和营造工艺上,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交流的建筑艺术成就。(第五批)
步青桥及字库塔位于利川市毛坝乡青岩双泉村。步青桥建于光绪元年(1875),南北向跨太平河支流。单孔石拱桥,长21.4米,宽4米,孔跨7.2米,拱券纵联砌置。字库塔位于桥北,六角三层楼阁式空心石塔,通高5.7米,二层西壁辟窗,额题“步青桥”、三层西壁阳刻楷书“字库”。步青桥南有当年修桥的国子监太学生刘玉成及其家族墓地。步青桥、字库塔是川盐东运通道上的重要人文景观,对于研究川鄂盐运史、交通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第五批)
长坪墓群位于利川市谋道镇长坪村。清代家族墓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由向地玺夫妇墓、向钟玉夫妇墓等12座家族墓组成。墓上有墓碑和封土等,造型精美。该墓群对于研究鄂西地区土著的历史文化等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
佛堂墓群位于利川市建南镇佛堂村。清代家族墓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张学序夫妇墓、张开相墓等13座家族墓组成。墓上建筑有高大的石牌坊、石砌坟茔等,造型精美,布局严整。该墓群对于研究鄂西地区土著的历史文化等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
建南崖墓群隋唐至宋代墓群,位于利川市建南镇,分布在羊渡河与油草河两岩崖壁上,现已发现崖墓13处共43座,高出水面十几米至数十米不等,大部分难以登临。该墓群对于研究鄂西地区土著的历史文化等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
花梨岭天主教堂位于利川市凉雾乡花梨村。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分男堂和女堂,典型的西式教堂建筑,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占地约5000余平方米。(第四批)
如膏书院位于利川市南坪乡南坪镇,清代。是利川置县后最早的义学之一,现存前厅、中殿和后殿。砖木结构,硬山式瓦顶,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院内保留有碑刻11通。前厅为山门,正殿为抬梁式木构建筑,后殿为穿斗式木构件。(第四批)
李氏庄园始建于清初,并逐步扩建,民国十三年(1924)进一步扩建。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分西、中、东三部分,西部为黄氏旧宅,布局不规则,有左、右两路两进院落,通面阔26米,通进深35米,条石筑基,或硬山或四面坡灰瓦顶木结构房屋,穿斗式构架,一般分上、中、下三层,屋顶高低错落;中、东部为李氏扩建,中部基本呈中轴线对称布局,前后二进院落,分前、中、后堂,均面阔九间31.5米,分别进深4米、4.8米、6.5米,单檐硬山灰瓦顶砖木结构,前、中堂为抬梁式构架,后堂为抬梁、穿斗混合构架,分上、下两层,前设通廊。前堂为西式走廊,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