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市好玩地方必去旅游景点景区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阳春凌霄岩、春湾景区、造罗寨蓝氏宗祠、轮水谢氏宗祠、崧台李公祠、擎柱李公祠、隆岗古村、仙家垌水库、罗银寨摩崖石刻、那乌石桥、刘氏家塾、阳春崆洞岩禅寺、浦江世泽牌坊、古铜陵牌坊、缸瓮涌陶窑、白石岩遗址、古旧塘遗址、达摩祖师像摩崖岩画、崆峒岩摩崖石刻、通真岩摩崖石刻,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阳春凌霄岩
阳春凌霄岩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阳春凌霄岩是省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南国第一洞府”。洞内童乳石千姿百态,神奇变幻,加上旅游部门用彩灯装点后,更显得七彩缤纷,维妙维肖。凌霄岩岩高100米,游览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分三层游览,有凌霄大厅,凌霄宝殿和观景台。其中底层凌霄厅高60米,宽34米,长105米,有一岩底河长320米,可泛舟。可沿“百步云梯”至凌霄宝殿,有“寿星迎宾、灵芝巨柱”等景观。再到观景台俯瞰洞内景物,“仙女思凡”、“八仙过海”、“群狮起舞”等,更为气象万千。尤其是“吉星高照”、“一线天”、“水中印月”、“滴水明珠”等四大天然奇景,实为世间罕见。洞内19条如楼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春湾景区
春湾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春湾景区距阳春市区40公里,含龙宫岩、石林、通天蜡烛三个主要景点。龙宫岩距春湾镇中心两公里,岩洞长1000多米,景色瑰丽,像传说中的海底龙宫。岩洞分四段。首段迎宾廊,“龙王水族”栩栩如生;二段龙王殿,惟妙惟肖;三段聚宝库,内有“镇宫宝塔”、“定海神针”、“金玉龙床”等宝物;四段龙母阁,“龙宫罗帐”、“龙女浴池”等形象逼真。洞内常年有清溪碧水。身历其境,你会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石林,距龙宫岩几不到一公里,也称“百页剑门”,从“百页剑门”进入,草地四周矗立着无数如刀似剑的石峰,极其险峻奇特。珠江电影制片厂、香港亚洲电视台等这里先后拍摄了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造罗寨蓝氏宗祠
造罗寨蓝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蓝氏宗祠位于阳春市三甲镇大垌村造罗寨自然村一口水塘边,座西南朝东北,背面和远处都是层层叠叠的山峦。据《蓝氏族谱》记载,蓝氏宗祠建于乾隆十年,即公元1745年,至今已有268年历史。蓝氏宗祠是典型的岭南建筑,属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812平方米,其中宗祠建筑面积590.8平方米,宗祠共有三座九间,最外面的叫前座,往里走依次是中座、上座,且各座之间还有天井,祠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1999年9月,蓝氏宗祠被列为阳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轮水谢氏宗祠
轮水谢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轮水村,属于广东阳春市岗美镇管辖;其古民居由当地谢氏祖先建于明清年间,不但以其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引起当地文物部门的关注,更因谢氏家族数百年来殷殷重教之举而名声在外。由于历代重教,这条古村落在当地一直被称为“秀才村”。据相关史料及《谢氏族谱》记载,谢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四年(1587年),原为一座三进五开间加四廊悬山顶式古建筑,建筑总面积1100平方米,于光绪二年(1877年)重修,缩小前一进。现为一座二进五开间加两廊悬山顶式古建筑,建筑面积达七百平方米。走进谢氏宗祠,各式浮雕精工夺目,花鸟虫鱼、历史人物、山水画像,无不栩栩如生,源自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崧台李公祠
崧台李公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崧台李公祠位于阳江市阳春市岗美镇隆岗村——李惟扬众儿孙建造,现为阳春市重点保护文物单位。1991年阳春县下拨资金重修了瓦面和地面。三间两进两回廊一围堂,围堂两侧设拱门,内外装饰水彩壁画、浮雕木刻。正屋长24.5米,宽14.5米,围堂长19米、宽14.5米,合630平方米(含围堂)。遗失的文物:康熙51年颁发及第牌匾、神龛、将军头盔、防火水枪、马刀、铁弓箭、铜钟、将军战袍、铁靴、皇帝御赐锦袍、李惟扬夫人和十四个儿子画像、练武十八般兵器。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擎柱李公祠
擎柱李公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擎柱李公祠位于阳江市阳春市岗美镇隆岗村——武榜眼李惟扬建造。1999年,隆岗村自筹资金9万重修瓦面和地面。三间三进四廊一围堂构成,围堂右侧建一黉门,黉门雕檐斗壁、浮雕灰塑,雄伟壮严,外横额:“敦伦”,内横额“纬武”,对门内横额“-”,外横额“饬纪”。正屋内设两座大屏风,后堂为全村祖先之神位。正屋长42米、宽14.5米,围堂长14.5米、宽14.5米,合820平方米(含围堂)。遗失文物:康熙51年颁发榜眼牌匾、两个进士牌、四个举人牌、神龛、麒麟望月浮雕。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隆岗古村
隆岗古村

阳春市岗美隆岗村是我清朝武榜眼李惟扬的故乡,座落阳春市南面,位于岗美圩镇南面2公里,北距阳春市区16公里,东距云阳高速出入口2公里处。建村历史可追朔到三百六十年前,李氏高祖李会熙(李惟扬祖父),入选贡生,置广西博白知县。当年,广西战火不断,屡遭兵患。民交不上赋税,会熙不忍民困,权将自己在广西置下的全部家业变卖,代县民交纳赋税,但仍远远未够所欠赋税。遂送家人回原籍广东开平县,自己则弃官流寓阳春。初到阳春会熙结交县官、商旅、博学舌耕,深得岗美双楼村黎佰万赏识,授聘私教。数年后,会熙之子成玉寻父到岗美,父子会合,共同岗美创业。黎佰万诚心讨好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仙家垌水库
仙家垌水库

"仙家垌水库"——一个远离人间的瑶池。"仙家垌"原来的名字叫阉堂地,是尼姑的静地,几间古老的庵房,也不知何年何月建的,直到筑水库时才被水淹没了。就在尼姑们孤幽地过着日子时,有一天清早,突然霞光满天,几位仙女从天而降,飘到垌下的福禄河游水。游完,又饮酒唱歌跳舞,然后升天去了,留下三只大酒杯。酒杯现在仍存,叫"三杯酒"。自从仙女出现以后,阉堂地就改叫"仙家垌"了。还有叫"千家垌"改名"仙家垌"的故事。说原来垌里住着上千人家,与世隔绝。为了逃避官府逼税,头人欺骗官人说垌里没有什么人,只不过几间破庙,人叫"仙家垌",结果骗过了官府,仙家垌就叫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罗银寨摩崖石刻
罗银寨摩崖石刻

罗银寨摩崖石刻位于阳春市河塱镇罗银寨石山崖西侧。题为《留石亭记》。面向西,高1.4米、宽1.3米。直书楷体,阴刻12行,满行23字,共计258字,每字0.07米见方。石刻四边阴刻云雷弦纹和直线通边,通边宽0.05米。石刻记载着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总督、巡抚、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陶谐,总兵官征蛮将军咸宁侯仇銮莅镇两广,镇压阳春西山少数民族的时间、路线和人数等。民国《阳春县志·艺文》辑录了石刻全文。河塱镇:阳春市辖镇。民国初属第三区,1953年设六区,1958年设河朗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设镇。位于区境北部,距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那乌石桥
那乌石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乌石桥位于阳春市春湾镇那乌村。坐落于那乌河上。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由监生莫振东、高明法、梁泽魁等人倡建,为三孔石拱桥。全长43.8米、宽4米、高6.9米,3拱4墩,拱跨10.7米、墩直宽4.2米、横宽9.2米,由大理石砌成。历时100多年,现仍保存完好。1984年阳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春湾镇:春湾镇位于漠阳江上游,是全市农业大镇之一。全镇农业人口51876人,总耕地面积53364亩,其中水(旱)田35867亩,旱地17497亩。山地面积211478亩,其中有林面积137826亩,林业资源丰富。我镇属南亚热带,季风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刘氏家塾
刘氏家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家塾,坐落在广东粤西阳春市三甲镇,始祖念三郎【巨汉公之三子】从闽入粤于阳春开居,系开七公派下广传公的宗裔,属十二房巨汉公的支脉世系。该宗祠始建于公元1689年至1693年历经五年竣工。位于阳春市三甲镇中心小学内。建于清康熙年间,清光绪九年(1883年)改为刘氏义学,光绪三十四年改为刘氏学堂。1983年改为三甲中心小学。学堂占地面积6354平方米,建筑面积1826.6平方米。包括讲堂、教务处、礼堂、会客室、师生宿舍等建筑。自民国15年(1926年)以后,增设了图书馆、仪器室等。学堂悬山顶,脊、梁、檐、屏等精雕细刻人物花卉,壁画彩绘栩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阳春崆洞岩禅寺
阳春崆洞岩禅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春崆洞岩禅寺位于阳春市城西4公里处的崆洞岩洞口。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原正门向西,建有玉皇、文昌、观音、韦驮等阁。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阳春县知县姜山重修禅寺,改正门向东,增建山门、禅房、厢房、金刚塔、三宝殿等建筑。后多经修建,古貌犹存。禅寺内建筑分置在岩洞的三层洞府内。进入山门为第一洞府,包括厢房、金刚塔、大雄宝殿;拾级而上是观音阁、韦驮阁、六祖阁等,为第二洞府;玉皇宝殿、文昌阁建于最高祠府。当代添建的望月亭耸立在西门的最高点。大雄宝殿,又名三宝殿,砖木结构,单开间,面阔6米、进深5.4米,抬梁式屋架,由4条六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浦江世泽牌坊
浦江世泽牌坊

浦江世泽牌坊位于中山市中山港区濠头村。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以花岗石雕凿构筑。楼为歇山顶,三楼顶用石雕斗栱承托,高约9米,柱下镶抱鼓石。坊额正面阴刻“浦江世泽”,背面阴刻“昭世褒崇”,现保存完好。


古铜陵牌坊
古铜陵牌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铜陵牌坊位于阳春市石望镇交简铜陵垌口。梁镇南建。明嘉靖六年(1527年),梁镇南随两广总督王守仁征广西大藤峡瑶族,因功官至虎贲将军,恐古铜陵县城遗址泯灭,故建牌坊以作史证。古铜陵县,《唐书·地理志》记载,汉为临先县南境,南朝宋武帝时(420年)立龙潭县,隋改为铜陵县。宋熙宁六年(1073年)并铜陵县入阳春县。牌坊坐西向东,除拱门为大理石叠砌外,其余用灰沙夯土筑成。通高4.3米、宽6.9米、厚0.85米,门高2.8米、宽1.65米,横额正中阴刻行楷书“古铜陵”三字。1992年重修。现保存较完好。1984年阳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缸瓮涌陶窑
缸瓮涌陶窑

缸瓮涌陶窑位于阳春市岗美镇新埠村缸瓮涌的及杯岗、瓦窑岭一带。年代为宋代。分布面积5000平方米。1983年试掘。堆积层厚0.5米~1米,含大量陶片、窑具等遗物。陶窑均为龙窑。残存10座,坐北朝南,窑壁用砖砌筑。出土陶器有壶、执壶、罐、盘、网坠、罈等,还有建筑构件龙首、龙吻、筒瓦等。烧制火候较高,胎质坚硬,部分器物施黑釉或酱黄釉。新埠村:新埠村……新埠村详细信息++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白石岩遗址
白石岩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石岩遗址位于阳春市合水镇白寨村白石岩山脚下,包括屋背、后龙公、土主公三处地点。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周代。1978年发现,1979年作试掘。屋背遗存文化层厚1.6米,出土陶器以夹砂陶为多,器类有釜、罐、豆,纹饰有粗、细绳纹、曲折纹,共存一些动物牙齿、骨骼,种属有牛、鹿、猪以及犀。石器有双肩锛、单肩锛、玦等。该地点附近还采集到打制石器和穿孔器,推测年代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后龙公与土主公遗存文化层厚0.8米,出土陶器以泥质陶为主,有圜底釜、圈足盘、凹底折肩罐、器座、纺轮等,纹饰有绳纹、曲折纹、叶脉纹、篮纹、双线方格纹、圆圈纹、方格凸点纹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古旧塘遗址
古旧塘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旧塘遗址位于阳春市春湾镇古旧塘村南蛇湖山。年代为西汉。1988年发现。堆积主要在山顶及南坡。经试掘,出土大量绳纹板瓦、筒瓦,还有饰四叶纹的铺地砖。陶器有瓮、罐、钵等,纹饰主要是方格戳印纹。铁器有锄。该遗址可能是南越国时期的“白鹿台”行宫所在地,也可能与汉置临允县治有关。春湾镇:春湾镇位于漠阳江上游,是全市农业大镇之一。全镇农业人口51876人,总耕地面积53364亩,其中水(旱)田35867亩,旱地17497亩。山地面积211478亩,其中有林面积137826亩,林业资源丰富。我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明显,干湿分明,年平均22度,年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达摩祖师像摩崖岩画
达摩祖师像摩崖岩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达摩祖师像摩崖岩画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阳春市春湾镇通真岩发现摩崖岩画一幅,经考证是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像。此画描绘达摩“只履西归”的故事。达摩祖师悠然坐于途中石上小憩,回眸东顾,人物与石壁背景融为一体。画像具现梵相,状若罗汉,额头高广,双目炯然,大耳环,身披僧服。锡杖倚肩,锡杖上端长长的飘带系着的一只鞋,禅意盎然。只履刻意细描,头部及衣着淡彩。线条简括飘逸,气势非凡。画像下端于光绪年间被凿去一块,纵35厘米,横95厘米。通真岩洞口位于一座石灰岩的半山上,坐北朝南,上下有两个洞口,洞内可容百人。两个洞口之间是一块横数米、高数丈的岩壁,


崆峒岩摩崖石刻
崆峒岩摩崖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民国阳春崆峒岩摩崖石刻位于阳春市城西崆峒岩洞内。原有石刻近百题,因年久风化剥落和人为的损害,现保存较完好的44题。从明代至民国时期,其中摩崖石刻37题,碑刻7通。阳春崆峒岩,又名“第四崆峒山”,因“黄帝问道于崆峒”而得名。它与河南汝州,陕西临洮、岭东定安的崆峒诸山并列。洞内石钟乳奇特,岩洞宽广,历代文人骚客纷踏而至,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亲临探胜。崆峒岩摩崖石刻,分布于各景点,有题字、题句、题诗、题铭,内容有描情写景、状物记人,字体有篆、隶、楷、行、草等。最早的是“崆峒岩”三字及其联语:“洞开重门虚旷中,景物千端呈本色;丹成一点隐冥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通真岩摩崖石刻
通真岩摩崖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民国阳春通真岩摩崖石刻位于阳春市春湾镇东南面的通真岩内。通真岩是由于宋真宗赐名“通真岩”而得名。原名铜石岩。岩内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建有“德慧寺”,铜石禅林曾享誉全国。通真岩摩崖石刻琳琅满目,原有石刻因受破坏,现保留宋至民国时期石刻仅20题。其中宋代4题,明代5题,清代6题,民国2题,无年代3题。石刻字体隶、楷、行、草均有。宋真宗赐名“通真岩”三字,镶嵌在寺门,为三通大理石所刻,每块一大字,字径0.35米。相传唐景龙年间(707-710年),广西贵县刘三姐到此定居传歌,后得道升仙。宋真宗皇帝闻知甚悦,将宋太宗御书藏于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