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镇好玩地方必去旅游景点景区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街道东区街道中山港街道西区街道南区街道五桂山街道小榄镇黄圃镇民众镇东凤镇东升镇古镇镇沙溪镇坦洲镇港口镇三角镇横栏镇南头镇阜沙镇南朗镇三乡镇板芙镇大涌镇神湾镇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孙中山故里旅游区、中山红博城、中山詹园、陆皓东坟场、中山县殉国烈士纪念碑、烟洲书院、何竣岗墓、孙寿屏墓、孙达成墓、浦江世泽坊、三仙娘山炮台遗址、水洲山炮台遗址、黄圃古码头遗址及古石径、安堂林氏宗祠、双美桥、茶东古村、黄圃天福塔(黄圃公园)、龙头环古村、神湾海港古村、古鹤古村,广东省中山市石岐街道东区街道中山港街道西区街道南区街道五桂山街道小榄镇黄圃镇民众镇东凤镇东升镇古镇镇沙溪镇坦洲镇港口镇三角镇横栏镇南头镇阜沙镇南朗镇三乡镇板芙镇大涌镇神湾镇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孙中山故里旅游区
孙中山故里旅游区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中山故里旅游区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旅游区总面积达3.15平方公里,包括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翠亨古村、中山城、辛亥革命纪念公园、犁头尖山五个核心景区,全方位呈现了孙中山的出生和成长环境、革命活动及相关历史遗迹。为提升孙中山故里旅游区整体水平,创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旅游区共投入3.5亿元对兰溪河进行整治和旅游公共设施的建设,目前包括翠亨大道两侧的整饰、停车场等在内的基础设施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中山市旅游局负责人介绍,景区创5A工作已通过了初检,“国检”有望在10月底到11月初期间进行。景区除了有设施的改造之外,还将打造服务景区

广东省中山市
中山红博城
中山红博城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简称“红博城”,是“中国红木家具产业之都”——广东省中山市红木家具产业的升级力作。红博城的镇馆之宝,有珍稀名贵、存世经典的崖柏、黄花梨、乌木、孔雀石、景泰蓝工艺精品,蕴藏不朽的传说。此外,红博城里还有九座大师园,可现场观摩大师创作;红木主题邮局,可领取红木特色明信片;红木主题酒店,体验皇家的奢华与现代的舒适。特色:红博城中,逛红木、赏红木、买红木,享受一条龙服务地址:中山市大涌镇岐涌路

广东省中山市
中山詹园
中山詹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中山詹园,又名中山大宅门,坐落于中山市南区北台,是目前岭南最大的私家庭园。中山詹园建于1998年,占地百亩,由詹园主人黄远新亲自设计,并从苏州征调百名园林能工巧匠历时五年共同建成的。其建园初衷出于为母亲建造一处淡雅精致、颐养天年的静心居所,特以母亲的姓氏命名为詹园,后母亲感慰儿子的孝心,更为了让天下所有的人都来感受其儿子的孝行,建议主人把园区对外开放。詹园倚山而建,一水两岸,继承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传统之余,更凸显着岭南水乡所独有的布局脉络,同时还吸收了西式园林的风格,水体和装修多呈几何形式。庭园布局潇洒,层次分明,建筑注重选址,造型

广东省中山市
陆皓东坟场
陆皓东坟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陆皓东墓又称陆皓东坟场,位于翠亨村犁头尖山腰,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墓地约350平方米,建于1937年,坟场前建有二柱一间通天式花岗石牌坊一座,墓地有花岗石雕陆皓东立像,器座上有烈士生平铭文。孙中山先生称他为:“为共和革命牺牲之第一人”。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陆皓东坟场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陆皓东(1868~1895,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清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蓢翠亨村人。父亲陆晓帆一向在上海经商,家境富裕。陆皓东是独子,9岁时,父亲病逝。陆皓东是孙中山

广东省中山市
中山县殉国烈士纪念碑
中山县殉国烈士纪念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县殉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太平社区西山公园内,建于1927年。此碑是为纪念在1916年讨伐龙济光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而由华侨捐建的,故又称“讨龙纪念碑”。现由主碑、石碑记和照壁组成,总面积约36平方米。纪念碑坐西南向东北,正中用篆书阴刻碑名,两边用楷书阴刻烈士姓名。碑两旁建有巴洛克风格的护墙,后方有一石碑记,前方有一照壁,上镶嵌有孙中山笔迹“天下为公”石刻。该纪念碑是中山市现存的唯一一个反映1916年讨伐龙济光斗争的纪念建筑。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中山县殉国

广东省中山市
烟洲书院
烟洲书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烟洲书院位于西区长洲村,建于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乡绅黄虞臣等创建。该书院坐北向南,三进三间布局,面积540平方米。硬山式顶建筑,前进和后进为砖木结构,二进为抬梁式木结构。前进二进间天井中间有廊,中座后座间天井两边有廊,均为卷棚顶。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该书院先后改名为“烟洲高等”、“初等”、“两等”、“第一简易小学”等学校,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工农革命军和抗先队等共产党人曾在此进行办识字班、学习班等活动。现为烟洲小学。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
何竣岗墓
何竣岗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竣岗墓位于中山板芙镇虎爪村鹿鸣岭。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板芙镇:板芙镇位于中山市南部,珠江支流西江东侧,面积81.31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3.33万人,非户籍人口6.17万人,旅居海外华侨6000多人,是中山市侨乡之一。2006年,坚持“工业强镇”战略,建设和谐板芙。实现生产总值27.1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75.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37%和21.72%。【经济……板芙镇详细信息++

广东省中山市
孙寿屏墓
孙寿屏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寿屏(1854-1915),即孙中山的长兄孙眉。其墓葬位于南朗镇翠亨村犁头尖山腰(今中山纪念中学寿屏公园内),坐北向南,封土堆前以花岗石筑砌半月形。墓室宽阔,分四级上,碑额雕刻日光流云,以富、贵、寿三字衬托。墓碑刻写:“十八世祖考寿屏孙公之墓”,上款:“亥山已向室宿十七度丁亥分金江西兴国杨柳桥授男其邦订”。下款:“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三月清明日孙满、乾立”。于墓碑左右石刻对联:“马鬣崇封思祖德,虎头毓秀表元勋”。于墓前竖立一块约2.5米高、1.2米宽,以黑花岗石镶刻的墓表。2000年11月,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
孙达成墓
孙达成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达成,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之父。孙达成墓坐落翠亨村犁头尖山脚,依山势构筑,向东南坐西北,封土堆呈椭圆形。护圈4.5米,墓圈直径2米,墓坪呈半月形,长3.5米,宽5.5米。以花岗石条环绕,墓室竖碑石,高60厘米,宽35厘米。碑文为“显十七世祖考达成孙公之墓”,民国15年(1926年)仲秋吉日立石。碑额刻流云拱日,福、禄、寿,两侧附碑联,联额有蝙蝠图案。上联:效灵环五桂,下联:耀彩应三台。墓首左右有镇墓狮一对。2000年11月,被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孙达成(1813-188

广东省中山市
浦江世泽坊
浦江世泽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浦江世泽”坊位于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濠头村,建于明代崇祯九年(1636年)。据义门郑氏家谱记载:“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邑侯虞国镇赠坊。曰:‘浦江世泽’,‘昭世褒崇‘。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重修。”该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牌坊,以花岗石雕凿构筑。楼为歇山顶,三楼顶均用石雕斗拱承托,高约9米,柱下镶嵌抱鼓石。牌坊横匾原字样曾用水泥覆盖,改为"中山县濠头中学",后得复原。是中山市最早的牌坊建筑。现保存完整。花岗石雕凿构筑。楼为歇山顶,三楼顶均用石雕斗拱承托,高约9米,柱下镶嵌抱鼓石。牌坊横匾原字样曾用水泥覆盖,改为"中山县濠头中学

广东省中山市
三仙娘山炮台遗址
三仙娘山炮台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仙娘山炮台位于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张家边村三仙娘山的南坡上,建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炮台西北面与水洲山炮台遥遥相对,东北是中山港,北面是中山港公路。炮台平面呈半圆形,南面入口处有五间室作驻兵用,北面有12个炮位,原有铁炮三支(已失),炮台用夯土墙修筑,墙高4米,厚1.15米。现基本保存完好。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
水洲山炮台遗址
水洲山炮台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洲山炮台位于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沙边村的水洲山上,建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水洲山高24.71米,全山面积约8000平方米。清代期间水洲山四周全是水道,后为冲积农田,现正准备开发建厂。炮台偏东北可见中山港,东面是中山港公路,西南面可见中山城区。炮台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平面呈八角形圆形,正中设有三间室作驻兵用,四周共有十三个炮位,原有铁炮五支(已失)。炮台用夯土墙修筑,土墙高4米,厚0.9米。1990年被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
黄圃古码头遗址及古石径
黄圃古码头遗址及古石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鳌山村古石径位于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鳌山村,建于明代,由鳌山村码头遗址石台阶(上36级)沿饭盖岗拾级而上至山腰,顺坡而下(下36级),最后到“北约通津”牌坊前,故称三十六级。全长约400米,宽约1.1米。古石径由三列花岗岩条石并排铺砌而成,有部分为横铺的红砂岩或花岗岩条石。部分石面凿有榄形条纹以防滑。这条古石径是当时村民到黄圃墟的必经之路,故有“过岗”之说。该石径是中山现存年代较早、规模较大的石板路之一。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鳌山村:鳌山村是黄圃五大村之一,位于黄圃镇东北郊,东连吴栏村,南接黄圃水道与新沙村、

广东省中山市
安堂林氏宗祠
安堂林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堂林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安堂社区双桂大街86号对面,始建于清顺治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该祠堂坐北向南,三间三进带左右偏房,面阔19米,进深48米,建筑面积约940平方米。硬山顶,龙舟脊,素胎瓦当。花鸟木雕檐板,山墙内部为蚝壳砌成。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架,前设三步廊。廊下为木雕漆金花卉、鸟兽梁架,柁橔上雕龙云图案。次间设塾台,门前有石台阶及石狮两对。中堂为“双桂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三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后堂进深十三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内设神龛,挂祖先画像。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

广东省中山市
双美桥
双美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美桥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北街新市社区,建于明代洪武元年,由驻榄都第一任巡检陈冲突所建。该桥为单孔石桥,长18.5米,宽3.16米,高4.5米,现该桥保存尚好。双美桥原是横跨水色匝,南连永宁北村北街,东接蓝田大街的主要交通枢纽,随着经济发展,其功能逐渐被距10多米之远的一座平坦开阔的水泥隐桥替代。桥为南北走向,南有8级步级,北有10级步级。东面上方石刻为“康熙伍拾伍年丙申孟冬吉旦岁进士何圣强重修”,下方石刻为“双美桥”,上款:“嘉靖岁次辛酉”,下款:“孟秋吉旦重修”。西面石刻为“道光贰拾年岁次庚子十月十一日阖乡重修”。约15米长的水

广东省中山市
茶东古村
茶东古村

茶东村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中山县南朗镇,拥有陈氏宗祠建筑群、“东来圩”遗址、清代茶东公园和武帝庙等名胜古迹,其中陈氏宗祠迄今已有400年历史,南朗镇为推进历史文化名城镇的建设,将茶东村打造成以陈氏宗祠为核心,集文化旅游、生态景观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景观旅游特色村。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茶东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净溪陈公祠贡三陈公祠茶东陈氏宗祠群陈氏宗祠

广东省中山市
黄圃天福塔(黄圃公园)
黄圃天福塔(黄圃公园)

天福塔建于中山市黄圃镇围子岭顶端,设计标准为楼高56米,分九层,建筑特色以仿宋风格为主,并融入黄圃镇800多年历史文化沉淀的民间特色,如飘色、腊味、龙舟、麒麟等,天福塔为黄圃镇的标志塔和景观塔。也是迄今为止中山市海拔最高的景观塔(围子岭海拔82米,天福塔高56米,共计海拔138米)。三十六级古石径道三十六级古石径道黄圃镇:黄圃镇位于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里——中山市的最北部,西北与佛山市顺德区接壤,东北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河相望,居珠江三角洲中部都市圈发展中心板块,与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江门、香港、澳门同处1小时交通圈内。全镇面积8

广东省中山市
龙头环古村
龙头环古村

龙头环,清初建村,雍正年间属屯村(含南、北两寨)。乾隆初期分出,并以“双龙环绕,头尾聚居”之意,将北寨定名龙头环村,沿用至今。聚落在狮滘河南面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平房。主产稻谷,次为龙眼、荔枝和甘蔗。有龙头环豆豉厂(前身是林成记豆豉厂)、缝纫厂等企业。名产豆豉远销美国、加拿大、澳洲及东南亚诸国。是著名侨领周崧及联合国官员王容华的家乡。在村中的北极街上,有一座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北极殿。庙宇虽小,但古朴素雅,香火鼎盛,里头供奉着“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前来拜祭的善信更是常年络绎不绝。龙头环村:龙头环村简介龙头环村位于沙溪镇北面偏西

广东省中山市
神湾海港古村
神湾海港古村

海港村地处神湾镇西南,由大排、芒冲、磨刀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面积约九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逾三千。大排,西与斗门隔河相望。据传,此处于清道光初年便淤成沙洲,俗称沙仔。咸丰初年有人聚居围垦,同治初年筑成围,并从围中间自西至东开涌。因多河沙,附近的人常来挖沙,便称大把沙(粤语为很多沙之意),后以谐音命名大排沙。聚落在二围涌南、北两岸呈线状分布。芒涌,约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有人聚居。因该地原是一片荒山丘,芒草丛生,便有一条涌名芒涌。这条村亦因而得名,称芒涌,聚落在磨刀山北麓呈线状分布。磨刀,因地形似刀,且在磨刀门水道出海口中心


古鹤古村
古鹤古村

中山市三乡镇古鹤村是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文化古村,相传古时有许多雀鸟在古鹤村山林中栖息,众多鸟类中以白鹤居多,由此得名“古鹤”。现在的古鹤村是一条自然村,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全村常住人口逾千人,旅外华侨、港澳同胞超过2000人,是中山市侨乡之一。历史悠久的古鹤村有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清代就有4条石板街,总长约1800米,悠长而古朴,展现了800多年的风韵。此外,村中有三座近170年历史的古祠堂,其中郑氏祠堂内提有敦宗睦族的宗旨,见证了古鹤村有史以来的包容、和谐精神。古鹤村拥有近6000亩山地,自古特别注重自然

广东省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