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程阳永济桥、三江大侗寨景区、三江程阳侗族八寨景区、丹洲景区、三江产口风景区、三江侗族博物馆、冠洞景区、甜水寨景区、石门冲、高友侗寨、福禄寺、三江侗乡(三江大桐寨)、丹洲岛、三江布央生态茶园、欢雷门、治定门、闽粤会馆、东寨飞山庙、岩寨鼓楼、马安鼓楼,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位于柳州三江县城古宜镇的北面20公里处。是广西壮族地区众多风雨桥中最出名的一个。柳州又名龙城,位于广西中部,距桂林一百多公里,这是一座有着21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到广西不能不看民族风情,看民族风情不能不到柳州,苗族的节日、壮族的对歌、瑶族的舞蹈和侗族的建筑被誉为柳州民族风情“四绝”。程阳风雨桥就是典型的侗族建筑,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建于1916年,河中有五个石砌大墩,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
柳州三江位于广西北部,被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被誉为“世界桥楼之乡,侗族风情殿堂”和“侗族的香格里拉”。中国三江大侗寨景区坐落于三江县城,处于桂林柳州民族风情旅游黄金线上,东连世界旅游名城桂林,西壤神秘的黔东南民俗旅游圣地、南邻广西旅游明珠北海、北接湖南山水旅游精品张家界,209、321国道从景区中穿过,交通便利。景区主要景点有世界第一风雨桥——三江风雨桥,基尼斯之最木构建筑杰出代表——中国侗城,侗乡第一鼓楼——三江鼓楼,世界规模最大、长度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侗族历史文化碑廊,侗族特色一条街——月亮街,“中国观赏石之乡”三江奇石荟萃之地——
程阳八寨景区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的林溪河畔,距县城古宜镇19公里,是三江县目前最大的旅游景区,也是广西著名的侗民族风情旅游景区。景区以程阳村的东寨、平甫、吉昌、大寨、平岩村的马安、平寨、岩寨、平坦八个自然屯为总范围(历史上这八个村屯统属程阳村,民间统称为程阳八寨),以马安、平寨、岩寨为核心景区,辖区面积12.55平方公里,居民2197户9700多人,相传大约在700年前程姓和阳姓两家人,最早来到这里居住,随后杨、吴、陈、李、石、黄等姓氏陆续迁来。400年前,逐渐形成现在的村落群。景区以“侗族生活全体验”为主题,是“中国首批景观村落
素有“家家盆景,户户奇石”美誉的岛上古县城——广西三江丹洲景区,最近正是鸟语花香的时候,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休闲赏花。丹洲景区位于三江、融安、融水三县交界209国道旁,处在融江河中四面环水的一座小岛上,是三江侗族自治县明、清、民国时期古县城所在地。今尚存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古迹丹洲书院、闽粤会馆、东门城楼、北门城楼、古城墙、怀远县城石刻地图等著名景点。抗战期间,包括社会学大师费孝通、著名文学家鲁彦在内的众多文人墨客、专家学者集聚丹洲,使丹洲名噪一时。丹洲景区以休闲度假、生态古迹游为主,农家旅馆前庭后院种植奇花异草,清雅宜人,各家各户
三江产口景区以1300多年的“古榕王”闻名于世,不仅被当地的百姓视为护佑村寨的“树神”,每逢大小节日和重大活动,产口村及周边寨子的村民,都要给“树神”添挂红彩,在榕树底烧香祈福,祈祷平安、吉祥、如意、幸福,甚至不少外国摄影师对“古榕王”也情有独钟。三江程阳桥国际旅行社的负责人廖娟介绍,游客到此欣赏“古榕王”的同时,还能喝上侗族油茶,体验侗族人的生活。在“古榕王”旁边,就是上船的码头,游客在船上可以欣赏溶江的两岸风光,以及侗家的风土人情。三江产口风景区不远处,便是位于321国道旁的良力新村。据了解,良口乡南寨村良力屯侗族人,此前他们祖辈
三江侗族博物馆位于三江县城古宜镇河西江峰街,始建于1992年,是自治县成立40周年的献礼项目。博物馆占地面积900㎡,建筑面积1550㎡。整座建筑南北布列,坐东朝西,主体3层,中间楼亭为五层重檐攒尖顶,两边楼亭为两层重檐歇山顶,是一座集侗家鼓楼和风雨桥建筑元素于一体的民族风格建筑,是我国唯一的侗族博物馆。馆内设有游客接待中心和三个陈列展厅,即第一、二和民族团结进步展厅。各展厅分别陈列有自东汉以来县境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民俗文物1000余件,这些文物从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示了侗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是三江侗族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游客了解三江
冠洞景区是国家3A级景区,位于林溪乡冠洞村中部,距县城27公里。是体现侗族集体做客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景区。通过“月也”活动,以拦路、迎宾、芦笙踩堂、百家宴、对歌、讲款、多耶、坐夜等民俗风情为特色,通过双方对唱拦路歌、河歌、情歌、酒歌,以及多耶、讲款,琵琶弹,赛芦笙,唱侗戏等,展示各方的才智,让游客一饱侗族文化大餐,并以迎宾最高的礼仪——侗族百家宴把侗族文化推上高潮。“贵客你从哪里来,侗乡人民欢迎您”,每当夕阳西下,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冠小屯鼓楼坪前的台阶上,一曲曲清脆悦耳的侗族拦路歌就会响起,游客在芦笙舞和拦路歌声中拾级而上,到
甜水寨旅游度假景区位于广西三江县斗江镇周牙村读论屯,地处三江县东部。毗邻209国道,距三江县城15公里,交通便利,是国家级3A景区。景区里几个重要景点和节点:(一)相亲相爱,相约甜水寨。溯脉甜水寨之来历,自有一番美丽的传说。相传,龙王的小儿子螭(chi)吻游历至滟玉潭遇见美若天仙的小桃姑娘,两人一见钟情,一路牵手来到读溪亭,私定终身。龙王发现后大怒,吸干河水,此地大旱。螭吻与小桃觉反抗无力便相拥长吻,化身为石。因此,后人将此地当作恋爱圣地,每到婚嫁年龄就到此来许愿求姻缘,把甜水寨当作约会相亲之地,并祈福自己的爱情如螭吻与小桃一样,长长
石门冲风景区,位于三江县丹洲镇境内,离三江县城35公里,距柳州市区167公里。石门冲景区是一个以瀑布群生态休闲为主的旅游景区,以奇、秀、美为特色,集原始、原生、原质、原味于一身。步入溪涧,数处飞瀑,高低不一,大小各异,落差在20~90米之间。溪间、潭中均宜游泳,是一个“千年古树为衣架,数里石门做浴盆”的人间仙境。景区总规划面积为5230多亩,自然生态保存完好,有马碲禾、楠木、桫椤、红豆树、兰花等国家级保护的名贵植物六十多种,野猪、黄猄、山鸡、野兔、猴面鹰、锦鸡、娃娃鱼等六十多种国家珍稀野生动物时常出没于山林中。步入景区,林壑幽美、古树
高友村位于柳州市三江县境内的东北部,距离著名的世界名桥程阳桥和程阳八寨景区22公里,是广西林溪八江风景名胜区中最重要的民族生态休闲摄影旅游景点。高友侗寨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和谐美丽的故事,寨子名字的侗语直接翻译成汉语的寓意是“高山的朋友”。据考证,高友侗寨建寨史于明代天顺年间,距今已有540多年的历史。现在居住着400多户人家,1820多侗族同胞。该村青竹环绕,松杉护卫,景观独特且拥有多姿多彩的侗民俗文化。景点位置柳州市三江县境内的东北部
福禄寺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县侗乡大道21号,就在三江鼓楼的对面,鸟巢的旁边。寺庙不大,有神则灵。景点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侗乡景区又名三江大桐寨,这里被五湖四海的人誉为“世界桥楼之乡,侗族风情殿堂”,木质的桥梁、鼓楼和大屋建筑都十分出色,侗族人口也较多,有着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每晚在桐乡鸟巢上映的《坐妹》演出更是精彩纷呈,韵味浓郁。整个景区包含了木构建筑侗乡鸟巢、三江鼓楼、三江风雨桥,以及侗族历史文化碑廊、月亮街、三江奇石城、多耶广场等景点。其中,三江鼓楼是景区的标志性景点,27层的瓦檐,层层紧缩、轻盈起翘,仿若一座木制的金字塔,令人惊叹;三江风雨桥融现代钢筋混凝土技术与侗族木构技艺于一体,规模和长度都十分壮观;桐乡鸟巢设计精巧,形如木质结构的北京鸟巢
丹洲岛是融江中的江心小岛,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的一个行政村。在柳江上游,北距三江县55公里,南距柳州140公里。岛上有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丹洲古城为古代怀远县冶所在。丹洲岛面积1.6平方公里,融江分流,环岛而过。如同一艘航船停泊于滚滚江流中。岛上居住着苗、瑶、侗、壮、汉五个民族230户人家,有1000多人。丹洲岛青山环抱,清流缠绕,空气清新,自然风光秀丽。岛上古城、书院、会馆等历史遗迹随处可见,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气息。岛上民居建筑朴拙,民风淳朴好客。已成为生态休闲旅游的佳境,吸引着众多向往宁静自然的旅游者。用时参考半天门票免费开放时间
三江布央生态茶园:中国早春第一茶“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大文豪柳宗元赴任柳州,途经三江写下了这首惬意的茶诗,可见三江民间茶文化在唐朝已经颇为盛行。布央茶是近年来打造的生态有机新茶品,布央茶园分布于海拔600-900米的山腰中,风清气润,昼夜温差大,天时地利造就了“中国早春第一茶”的美誉。布央茶叶色泽青翠,香气浓厚高长,汤色清澈透亮,在全国名优茶评比中多次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和“金奖”。来到三江布央,不仅能品到早春的第一丝绿意,而且还游玩著名的侗族风雨桥,感受侗家独有的风韵文化。地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乡布央村
欢雷门——欢雷门面向正东,俗称东门,东门由城门和城楼两个部分组成,下层为门,上层为楼。门有砖石门洞和厚杉板门,门洞深一丈,高九尺,两扇优质杉木门,厚五寸,每扇重约250公斤,非常牢固,城楼建在城门之上,楼宽深一丈五尺,高二丈,旧时登楼东眺,可见河中商船帆影点点,城内街巷人来人往,商贾集市一派繁荣。明万历十九年春,知县苏朝阳带领下属官员及地方名流乡绅,为东门奠基举行隆重奠基典礼,当时和风送暖,晴空万里,周围十乡八寨的村民无数。就在奠基典礼即将开始时,突然,一道闪电划过长空,雷声震憾着大地,把大家惊呆了。苏朝阳脸上也流露出几分惊愕,但很快
治定门——北门位于丹洲城墙的北面,名曰治定门,城楼名曰北帝楼,丹洲城墙四门与城墙作为一个整体,建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万历二十年竣工。治定门是四城门中仅存的明朝古建筑。明朝桂黔边界地域多属大山区,被称为不毛之地,且属少数民族居多,文化落后,经济极不发达,常有少数民族不满汉族官吏的欺压举行起义、占山为王,因此战火不断。苏朝阳迁丹洲后修了城墙,此门正朝北方黔桂边域,取名“治定”,以寓通过施政管理从此太平之意。其实,明、清、民国时期都是朝纲混乱,民不聊生,苛捐杂税,山区少数民族苦不堪言,哪有不造反的道理?不过苏公之愿望在他身后三百
闽粤会馆——闽粤会馆,又名天后宫。它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一个在此经商无后代的薛姓老者花银数千两独资修建的,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会馆按福建漳州一带的天后宫建造,坐西朝东,西为正殿,东为前殿,南北为厢楼,正殿中央塑妈祖像一尊,供南来北往的商家大贾们祭祀、供奉。前殿与正殿连为一体,气势恢宏。会馆高墙碧瓦,墙上彩绘古朴精美,是岭南地区最大的妈祖庙之一。闽粤会馆有两幅对联:第一联:浩浩其天盛德在水,明明我后正位乎坤。横批“闽粤一家”。上下联第四字合起来就是天后,她崇高的德性和无边的智慧,庇护着在外乡的福建人。浩浩即辽阔辽远之意,其像天一样,盛
东寨飞山庙——唐末五代时期,侗族社会从原始氏族社会直接跨越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而以血缘为基础,以地缘为纽带的款组织也正式成型并得到长足发展,达到了极盛时期。这时期侗族“飞山王”杨再思经营飞山时,偏安乱世,维护一统,既不称王、也不称霸,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团结和睦、融合发展,得到了中央政权的认可,形成了历代备受推崇的飞山精神,随后侗族人民村村寨寨立庙祭祀。景区飞山庙位于东寨,农历的每月初一、十五进行日常祭祀活动,在农历十月二十六对飞山王进行大型祭祀活动。
岩寨鼓楼——岩寨老鼓楼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1932年曾经做过一次大修。2005年,为了增强村民的内聚力,在原老鼓楼的基础上扩大修建一座新鼓楼。该鼓楼高近三十米,檐层15层,由四根主柱和十二根衬柱组成。
马安鼓楼——四边形7层檐,楼高12.6米。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985年进行过维修。该楼边数的偶数与檐层的奇数相结合,体现出侗族建筑阴阳和谐的原始宗教观念。门楣上的乾坤卦反映了侗族社会追求天地合一的朴素哲学思想。一面牛皮鼓架在鼓楼和正中,说明这是击鼓号令众人的地方。楼塔顶上装饰着吉祥的葫芦宝串,象征着鼓楼在保佑村寨的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