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西部竹石林风景区、蜀南竹海、宜宾长宁佛来山、飞泉峡、七个洞崖墓群、余泽鸿烈士纪念馆、龙吟寺石刻造像、碧浪湖、宜宾忘忧谷、中共川南特委会议会址、双河文庙、长宁苦竹寺、仙寓洞,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西部竹石林风景区位于四川省长宁县南部的梅硐镇和兴文县西北部的两龙乡,距长宁县城42公里。景区占地面积118平方公里,有18大景观区,400多个精品点。景区内喀斯特地貌起源于5.3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地质年代,浑然天成,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露天石林奇形怪状,栩栩如生,有如万里长城之八达岭者,有如秦皇兵马俑者,有如古代大将军者,亦有如诸葛武侯埋下的十万“伏兵”者;如人、如物、如神灵;似狮、似龙、似猛虎,十二生肖尽在其中,天地乾坤融为一体,怪异的奇石配上郁郁葱葱的翠竹,相互依偎,可谓天造地设的独特美景,移步换影,整个竹石林都有着它
蜀南竹海位于四川宜宾地区长宁、江安县一带,总面积达六万多亩,像这样广阔的楠种植区,为国内外所罕见,称得上是一大奇观,自古就是有名的风景区。蜀南竹海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竹海距长宁县20公里,方圆120平方公里,海拔400-1000米,在28座山岭、500多个小山丘上,密密麻麻生长了7万多亩楠竹和其它十多中竹类。这里是竹的世界,竹的海洋,空气中也饱含着竹的清香;一望无际的竹子连川连岭,整整覆盖了500多座山丘。这里的海拔高度600米至1000米,气温最低不低于摄氏零度,最高不超过摄氏30度,冬暖夏凉,十分宜人。一年四季
飞泉峡位于长宁县东北部的古河镇.具有探险价值,以其茂盛的森林和罕见的蕨类植物,碧绿的溪流,浓郁的原始生态气息和高山峡谷而著称,境内青山流水,清幽迷人,令人留恋忘返。
七个洞崖墓群汉代崖墓葬位于长宁县古河镇保民村,岷溪河北岸的红砂岩峭壁上,共28座。因有7座;集中建于高约3~8米的绝壁,远望7个墓门若洞,故名“七个洞”。各墓早被破坏,无随葬物,唯墓室结构和石刻画像、题记保存完好。“七个洞”的7座崖墓从上至下排作四列,单室,拱顶或弧形顶,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2.4~4.2米,宽1.7~2.6米,高1.3~2米,室内凿双石棺的3座,凿1具石棺的2座;棺具与室壁相连。墓门呈方形,三层门楣由外到内逐层缩小。墓群的石刻图像,分布在墓门周围石壁上的多阴刻;分布在室壁及石棺上的均为浮雕。其内容有伏羲、女娲、卫士、
余泽鸿烈士纪念馆建在长宁县烈士陵园内,地处长宁县城碧玉溪畔小山丘上,与长宁竹海广场相邻。余泽鸿(1903—1935),长宁县人,1922年由恽代英介绍入团。1925年加入中共。1927—1930年,余泽鸿到武汉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等职,到上海任中组部秘书、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到天津先后任中共北方局和顺直省委宣传部长。1931年从上海到江西协助邓小平工作。后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2月,长征到云南扎西,余泽鸿任中共川南特委(后改名为“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宣传部长;同时任“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后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
龙吟寺,迹名龙尾寺,座落在海拨980米的九龙山上。这里四面翠浪起伏,浩渺连天,天风吹荡,竹涛声声,恍若龙吟,故名龙吟寺。龙吟寺位于翡翠长廊东北方三公里处,寺庙占450平方米,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曾有正殿、下殿、侧殿。清朝嘉庆年间涨惠和尚修。1959年被折毁,还剩基石,台阶和石门框,框上有对联:“双树插青云龙吟虎啸,四边连空碧乾端坤倪”。龙吟寺现还存有佛像41尊。正殿的莲花宝座上有三尊大佛,庄严肃穆,有威武之感,与一般寺庙所塑的慈祥文静的佛像风格不同,据四川省文化部门和史馆的专家考证,有近似西藏的内格。两侧的罗汉、
碧浪湖位于长宁县城北部,距县城21km,湖水面积千余亩,并有三条支流形成环形10公里水域通道,湖中岛屿成群,湖水常年清澈,湖周绿树成荫,湖旁迂回曲折,环境十分优美,是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的良好胜地。为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自然资源,形成“南登蜀南竹海,北赏碧浪湖光”的旅游格局,经有关旅游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开发碧浪湖旅游资源,前景十分广阔。
宜宾忘忧谷简介忘忧谷是游览竹海的主要景点。忘忧谷在一条狭长的山谷里,这里楠竹长的即密集又粗壮,翡翠般的竹林遮天蔽日,整个山谷更显幽深。游人走在蜿蜒盘曲的小径上,或躺卧在松软舒适的竹叶上,观山花翠竹,听瀑声鸟语,此时此刻,心灵得以全部净化,即使有满腹忧愁,也会变忧为乐。四川宜宾
中共川南特委会议会址年代:民国2019年,中共川南特委会议会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河文庙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双河社区富民街双河小学内,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始建于宋代,现存建筑为清咸丰元年(1851)重建,坐西北向东南,素面石台基,面阔5间22米,进深15.8米,通高6.7米,抬梁结构,木结构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绿剪边瓦,正脊檩题记“清咸丰元年辛亥三月初十日辰时重建”字样。大殿驼峰雕刻精美,柱础分别为六方形和抱鼓式,均系青石雕刻而成,上刻龙、花卉、草木、万字纹、福字纹、卷草纹等。最大柱础高0.6米,直径1米,上刻二龙戏水,雕刻精美,造型生动。该大殿是长宁旧县城文庙仅存建筑,对研究清代官式建筑和学府制度有较
长宁县佛教苦竹寺,位于长宁县境西部10公里的三元乡紫竹山上,海拔572.2米。苦竹寺现有大殿、观音殿和东、西厢房、大雄宝殿等占地1340平方米的古建筑,能住100居士,可供1000善男信女豆花饭和佛事活动。寺内现有2名僧尼、6名居士负责日常事务,每年上苦竹寺朝山拜佛、许愿求签、盏灯了愿,问财运、盼安康的各界人士、各地信众上万人次。整个寺庙有面积约10亩,建筑1470平方米。苦竹寺始建于公元十三世纪末的我国元朝成宗皇帝铁穆尔大德年间,以前叫龙泉寺。办过学堂,周洪漠在这里读过书。明朝永乐帝(1404年)到弘治帝(1505年)的100年间,
仙寓洞位于长宁、江宁两县交界的擦耳岩,是蜀南竹海中一处比较重要的景点。这一带山势回环,丹崖如削。去仙寓洞要从构筑在悬崖边的小径上去,上行百余米即达洞口,洞高15米,进深约10米,内有石刻佛像和道教神像40余尊。仙寓洞原是一个天然岩腔,长300余米,宽和高2至15米,洞上莽莽的竹林,洞下是竹海大峡谷。隔竹海大峡谷与挂膀岩洞穴群相望,时或烟波浩渺,时或云飞雾聚,仙寓洞也就时隐时现于烟霭云雾之中,从洞中往外观,周围青绿翠蔓,碧浪无垠,若是天气晴朗,云消雾散,可鸟瞰数十里田园景色。仙寓洞实际上是一个佛教和道教共同存在的守教活动场所。仙寓洞临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