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平昌巴灵台、皇家山风景区、白衣古镇、佛头山旅游景区、三十二梁、驷马水乡、平昌南天门旅游景区、平昌北山寺、平昌兰草空山洞、平昌朝阳洞、平昌龙头庙遗址、平昌柳州城遗址、南台酒坊遗址、巴灵寨遗址、天官府遗址、平昌黑石洞、平昌县石人坡、平昌县龙岩洞、平昌白衣庵、平昌游老山,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巴灵台又称巴灵寨,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灵山镇,处三巴(巴东、巴西、巴中)腹地,主峰海拔760余米,台上东西长约300米,南北最宽处约25米,最窄处仅3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四面峻峭,由巨石垒成,山顶突起如台,远观形如天马,素有“铁打巴灵寨”之称。清时修起一座石拱桥,连通两座石山合为灵台。置身高高耸立的灵台之上,仿若位于天地中心,与天神距离最近,正如古诗所云:“峥嵘峭壁接青天,乘兴登灵意豁然”。正如古诗所云:“峥嵘峭壁接青天,乘兴登灵意豁然”。巴灵台集儒教、道教、佛教于一山,系米仓古道的重要节点、古巴国祭天遗址。巴灵台现有七座殿宇
皇家山景区位于平昌县西兴镇皇山村、白龙村、五童村、光明村和土垭镇晨光村境内,幅员面积12.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0.6%,是集翻山铰子文化体验、茶旅康养等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现为4A景区。皇家山山峦起伏,松林密布,库、塘、河交错其中,素有“九弯十八沟”之称。清晨,袅袅云雾漫迹山间,淹没山脊,突兀的山峰似孤岛耸立,形成稀有的低海拔云雾景观——皇山云海;太阳跃出云海,在衍射和漫反射的共同作用下,穿过云雾的阳光,在庙儿梁一带形成稀有的天象景观“旱莲花”。皇家山自明清以来就盛行种茶,20世纪70年代后大力发展茶叶种植,6000余亩茶树依
白衣镇古称柳州,又名白衣庵,位于平昌县东的巴河岸边。“太阳出来照东门,巴河有个柳州城,柳州城里出美人。”这首民歌所说的柳州就是白衣镇。传说又叫“美人镇”。白衣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史料载,始建于秦汉时期,方圆十余里为古柳州遗址。因古时河边有四五人合抱的柳树,绿荫遮天,覆盖古镇,巨枝十数丈,延伸到河对面,行人不假舟楫,可从大树枝上来往,柳州因此而得名。明、清设永睦县。清嘉庆年问因发生一起谋夫案而降格永康镇。清咸丰年间遭火焚,唯白衣观音庙幸存,故俗称白衣庵。清光绪年间,奉旨重建,取样皇宫,大兴土木,动用州、巴两河十三年河道税银,并在各省
佛头山森林公园佛头山森林公园位于平昌县城所在地江口镇北侧,通河、巴河、龙潭三面盘绕,众山簇拥环护,状如众星拱月。佛头山因传说“观音大士派佛头童子下凡镇守龙潭溪”而得名。景区经营面积293公顷,海拔400-723米,森林覆盖率达90%。2002年四川省旅游局批准为A-风景区,2003年作为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佛头山景区气候温和,风景旖丽,峰峦磅礴,云山雾海,佛光若现,两江汇流,洪波素练,无不壮丽绝伦,莹洁清新。大高差、陡山坡、窄岭道、峭绝壁,支梁上踏出通幽小道,悬崖中露出聚仙山洞,V形谷鬼斧神工,奇石
三十二梁景区位于巴中市平昌县云台镇和青凤镇境内,紧邻巴达高速青凤互通口,距离平昌县城20公里,主要包括千佛山、马垭风情小镇、龙井芍药花海、龙尾茶文化产业园等四大景点,总面积25.5平方公里。景区三面环河、山水相依,内有大小山峰三十二座,松海浩荡,云蒸雾绕,花香鸟语。始建于唐代的千佛殿,古韵悠长;见证科举的刘家大院,古朴端庄;历经300多年沧桑的蔡家大院,如今保存完好。近年来,通过种植万亩七彩林、5000余亩芍药花海、万亩生态茶园、10公里樱花长廊等,景区成为巴中、达州乃至成都、重庆、西安等地游客观光旅游、赏茶品茗、休闲养生的绝佳去处。
驷马水乡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江口水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依托湿地体验、休闲度假、观光农业、新型工业的水乡文化旅游之地,以孝道文化、水岸人家风情为基点,建设而成的孝道文化园、水上游乐园。主要景点有清洁能源工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孝道文化园、驷马国家湿地公园。
南天门旅游景区位于巴中市平昌县五木镇,距巴达高速驷马互通口25公里、平昌县城30公里,幅员18.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3.5平方公里,系米仓古道重要节点、川陕苏区军事战略重地。景区集山地运动、道教养生、红色旅游于一体,主要由南天门森林运动公园、双河生态园两部分组成。南天门旅游景区景观资源类型十分丰富,景区内分布有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设施、人文活动、旅游商品共8大类、15亚类、27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且组合良好。
北山寺位于距平昌县城40公里的得胜镇上,又名北峰院。始建于明朝初期,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至二十五年(1845年)扩建,是一座佛教古刹。寺院坐北朝南,长方形田字状,四合院布局,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分为前、中、后三院,两侧由厢房楼阁构成一体,建筑体因其地势高低造建,寺庙小巧玲珑。景区占地5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绿化面积3800多平方米。北山寺是巴中市辖区内至今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座古庙。据碑文、题记所载:“嗣汉明始建寺观,铸镛钟及浩宝塔金像,梵堂照若日星四海,敬尊缅本市北蜂院。”明初建寺以来,规模壮观,清初兵燹,
空山洞位于兰草里仁村七组棕包梁下的半岩上,下瞰巴河曹家背滩。形成于原始时代,峒的规模宽敞宏大,空旷深邃,有“雷山打饼空山鸣”之称,誉峋之深长约10余华里左右,至今仍无人穷其底。堪称平昌岩穴洞府之最。空山庙傍山依水而建,庙门北向,东面以天然石壁为墙,其余三面均为木料架设,全庙占地70平方米,共4间瓦房。进门第一间是客房,圣教先生熊XX一年中有五个月左右在此起居,中间一间是正殿,分楼上、楼下两层。楼上有玉皇、太白金星、日月菩萨,楼下有普陀岩及观世音大小神像30余尊,左有关圣帝君,右有送子娘娘,南有木雕瘟祖菩萨。正殿右侧小房两间是老尼姑赵洪
朝阳洞伏卧于三皇岭岩沿,周围松柏,郁郁葱葱。左临砚石坡,右接肖家坪,站在洞前远眺,可览金子山的雄壮,可见通江河的蜿蜒。每当早晨,初升的太阳,穿过弥漫的烟雾,映出洞内景象万千,故名朝阳洞。传说还是四川成都建立王朝时,附近有一名叫何子仁的人,在京为都督官。因亏了皇粮皇怕。借故回家省亲,路过大溪沟,隐约听傍山岩的地方笙萧鼓乐齐鸣,便派差人去伐了杂草林木,在山崖上,发现有一个大洞——朝阳洞。仔细观察洞的状况:高两丈、宽八丈,长十五丈。都督发现了奥秘,遂将自有的钱财在洞内塑起三座大佛像,并在泥滩子修东渡桥两座,回京去把情况奏了皇上。皇上酌情免去
在石垭乡黄桷村与栽秧岭(第五村)之间,有两条小溪汇合,过去那里曾有一座古庙,是清朝前期修建的。相传这座小庙建在龙的头上的,故名“龙头庙”。在离龙头庙约10公里的地方,即现在的云台镇六村,有一座山叫龙尾山。据说,来自大巴山,顺得胜山脉,经蔡家坪,过龙尾山,蜿蜓曲折,扰如一条翻腾的巨龙,现在修建庙子的地方就是这条龙的头。的确,过去,风水先生说这块地势很好。于是乎,人们就在这土地上塑龙神爷、建三清庙、供佛祖象、敬观音神,还有土地公公等。每逢年头岁节,争往供奉。有的还在初一、十五烧香祈拜,以期灾消患免,家泰身安。解放后,庙宇归公,群众在这里建
柳州城遗址位于白衣镇白衣庵社区居委会,巴江河北岸的一、二级台地上,南略高北稍低,基本处于一水平地带,遗址呈葫芦形,北宽南窄,巴江河从遗址三面流过,呈半岛状,东西长6500米,南北宽500米,总面积320—350万平方米。东至巴江河鱼滩坝高出河面10—15米,南至巴江河中游白衣镇新街码头,西至巴江河中上游罗家坝,北至小角寺山脉。遗址内可见文化堆积厚达0.5米—2.5米,从罗家坝至鱼滩坝断断续续达12千米。地表采集点和发现文化遗迹达16处之多,分别为罗家坝的燕子坡、学堂坡、张家坝的关山、青杠梁、竹林地、丁子凤营、瘦大地、铜流溪、瓦子地、白
南台酒坊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口镇小桥街社区居委会,清同治九年(1870)云南布政史吴德溥告老返乡,在临江岸边伐木凿石,自建酿酒坊。之后,清末年文化名人海州道员廖伦在此基础上将南台作坊进一步扩大,引南台泉水开设南台酒坊。现仅存窖池8口,至今仍在使用。窖池呈南北向排列,分布在东西长70米,南北宽15米的台地上。窖池均为长方形,各长3.6米,宽2.3米,深1.2米。此作坊开创了平昌酿酒业的发展,引发出如今香飘华夏悠久厚重江口醇的酒文化,推动了平昌经济的发展。江口镇:平昌县辖镇。县府驻地。1913年置江口镇乡,1939年改为江口乡,1
巴灵寨遗址位于灵山乡灵山社区居委会,据县志记载,明朝中期在巴灵寨建药王庙,后历代屡建,逐步拥有大佛殿、观音庙、二郎庙、齐天大圣庙等9座庙宇,后毁于清末,巴灵寨呈东西走向,东西长227米,南北宽30米,占地面积6810平方米,现存东门、南门、北门及部分寨墙,西门损毁。寨门、寨墙均用条石砌成。东门为平顶,门高2.3米,宽1米;南门为拱形顶,高3.3米,宽1.6米,南门右侧寨墙高7米,长2米;北门为拱形顶,高3米,宽1.5米,北门左寨墙高6米,长3米,刻有“清咸丰口口年”年款。门前10米左侧石崖上有清咸丰年间房山县知县吴道凝题写的“巴灵台”
天官府遗址在今响滩鹅项岭后,大松坪侧,背靠文星寨,面向鳌头溪一块宽阔的地面上(人称大屋基),有一处具有三重院、四十八个磉礅的遗址,这就是明朝中晚期“吏部天官”韩国显的宅第遗址。从遗址布局看,府第是在一条中轴线上,“一进三院”中式仿宫殿建筑。前后院稍低,中院偏高。布局协调,错落有致,雅观别致,小巧玲珑。院外竖双斗华表两座。据当地上两辈老人讲:跨入府第大门进入外厅,乃一斗拱型厅堂,中竖一块黑漆鎏金屏风,上鎏“文星叠秀,鳌水流环”八个大字。府第周围,花木扶疏,红墙隐现。远远望去,松绿柏翠,熠熠生辉。昔因韩天官上书“抑豪强,裁冗员”的主张,得
黑石洞,位于今平昌县鹿鸣场石龙村,在清·光绪以前还是一处荆棘丛生、蛇歇鸟占的无名之地。远看一面荒坡,近看一堵石壁,洞顶覆盖着一块巨石,巨石又被茂密的森林掩蔽。任何人也难猜测巨石后面会隐蔽着一个岩洞。一天,山民罗廷桥的一群羊不见了,急得他象热锅上的蚂蚁,到处奔忙,寻找羊群。刚走到离黑石洞附近,就听到羊在荆棘丛内叫,便慢慢地在密林中排开一条路,寻着羊声去找。可刚排出一路,发现的不是羊而是一群小鸡。小鸡一见人,就顾头不顾尾地往洞内钻,罗也尾随小鸡追。倏然,鸡又不见了。罗更感惊奇,壮着胆子往前找,方到洞口,发现里面有一个黑糊糊的东西,蜷缩在那
石人坡位于平昌县粉壁场中心村九社以南的叶家梁前山岭下。有一尊石头高8米,阔3米,呈椭圆形,上大下小,石质坚硬,五官齐全,石头顶上有一根直径约二市寸,高三市尺的柏树(传说是石人的辫子),人们称他为公石人;在王家梁(中心村十一社)与魏家扁(农丰村二社)相接的山腰中,还有一横卧石头为母石人。两石人隔沟相望,周围十余里的地方均可清楚地看到。据传一百多年以前,石人坡一带盗贼盛行,村民衣物用品不时被盗,后来有人晚上听见“一人做贼,石人看见”的反复吼声。自此被盗现象陆续减少,即使盗贼出动,也会被人发觉。人们认为这是石人在“显圣”。从此,凡能看见石人
去神秘的龙岩洞,有两条路可供观光者选择:一是从平昌县响滩镇南行,翻越拔子寨后,沿着石级古道下到半山腰,再沿着东面小道行一千米,即可到达,里程约十华里。二是从响滩镇坐车东行,到戴冠岭后车入乡村公路,沿鳌头溪西行在祈雨梁下车,步行半小时亦可到达。龙岩洞内略呈正方形,底部面积约八百平方米,洞厅顶部距地面高十米许,整个洞左前高后低,略呈现倾斜状,站在洞口向内望去,俨如一个大剧院。洞厅后面顶壁上有内小外大的小洞,传说龙是从这里钻出来的,然后才掀开石壁奔向大海。经测量,小洞全长十三米,龙头向外,头径约二米,尾径约0.5米,是一条完整的蠕动龙形。小
平昌县白衣镇白衣庵居民委员会位于平昌白衣古镇,古镇历史悠久,人文厚重,风光旖丽,有丰富的古镇、翰林文化和以水见长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晋为“柳州城”,宋称“万荣郡”,明神宗十二年曾在此设“永睦县”,后改为“永康镇”,崇祯甲申年在现老街牌坊树一白衣观音神像,始称“白衣”。自清中叶以来素称人文重地,仅嘉庆、道光年间取得翰林、进士、拨贡、监生学衔者数十余人,其中进士吴德潚是“戊戌变法”上海强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后惨遭杀害,近代思想家黄遵宪曾写诗以哀之;吴德潚之子吴铁樵也是“戊戌变法”时的激进分子。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四月,时任湖南巡抚陈宝
游老山是平昌县粉壁场境内的高山岭,海拔740米。环视四周,视野可达数十里,它位于中心村与大坪村相接之处,山势雄伟,陡岩险壁。很久很久以前,游老山还无正式名字,整个山岭被茂密高大的松柏覆盖。当时有一位游道被这里秀丽的风景所迷,于此安家修身务道并筹建庙堂,带动安、何、魏三族联合募捐钱粮,在山顶建石木结构庙宇一座,并在庙内雕塑观音及刘备、关羽、张飞的神像,庙门前有三棵参天古柏。据传通江县民胜场有一位老爷,早上洗脸看见面盆里显有三棵树影,他左右环视,附近并无大树,后来他一路访来,才知道是游老山之三棵树的倒影。接着,人们又在山顶四周用石头建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