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旬阳县红军纪念馆园区、蜀河古镇、鬼谷岭观音岩、鬼谷岭铜钱峡、娘娘洞、鬼谷岭千佛洞、九台天池、云雾天桥、龙王井、舍身岩、老茅庵、鬼谷田、蜀河杨泗庙、灵崖寺、西岱顶风景区、旬阳天门山、旬河漂流、黄州会馆、旬阳县博物馆、旬阳禹穴(女娲洞),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旬阳县红军纪念馆园区位于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红军乡境内,距县城公里,是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也是陕西省“十一。五”旅游专项规划中南线重点建设发展的红色旅游景区。该园区集中展示了红三军、红二十五军在旬阳大地的战斗历程和光荣的革命使。“红军老祖”墓和红军纪念馆位于旬阳县东部与镇安县、湖北郧西县接壤的双河区红军乡政府后一座小山上,山上绿树成林,气氛庄严肃穆,是一所地方性红军革命活动纪念馆。纪念馆所在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红二十五军及红七十四师在此进行过长达三年的革命武装斗争,在这一带和毗连
蜀河古镇蜀河古镇位于蜀汉两水交汇之处,地处两省三县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西达川汉、北上关中、南下鄂西、东进中原,是汉江上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重镇,素有“小汉口”之美称。蜀河一名,最早可推为西周建立之处,周武王封藩屏周时,封蜀国于河南南阳以北,贫瘠积弱的蜀国迫于楚国的扩张,率民西迁,曾在此停留,故此得名。镇蜀河人文景点众多,文化积淀厚重,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口岸。明末清初,商品经济日趋发展,湖广移民大量迁入,汉江黄金水道进入鼎盛时期,四方商客纷纷在此定居经商,建立商号,开当铺,设钱庄百余家。嘉庆年间,曾任旬阳知县的严如煜所编
观音岩,位于鬼谷岭东麓,地处大溪沟河上游。因其山势面貌活似陕西华山,所以又有“小华山”称。在一个小山脊上,从北向南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小径,它穿越过茂密的树林,直接通向陡峭而险峻的峰顶。小径的两旁,都是陡峭的山岩。在快要到达峰顶的一截小径,突然变得更加陡峭起来。不知是何年何月,有人在这一截又陡又险的小径上铺了一层又一层的石板,使原来的山石小径变成了一条陡陡的石阶小路。人们把这截小路称为“石梯子”。走在石梯上,朝两旁一望,都是刀削般的石岩,万丈深渊。幽谷深得见不着底,十分吓人。走完石梯子,便到了主峰。主峰平坦如台,古树森森。从前,这里曾建有
铜钱峡,位于鬼谷岭西南脚下,大坝河畔。据传,铜钱峡原名铜镜峡,因为峡口绝壁上自然生成了一块光洁如镜的石头而得名。据清代《石泉县志》载:铜镜峡“两岸岩石对峙,中有大坝河,凿石成路,仅容一人,诚然要隘”。故后来又有人称铜镜峡为铜阡峡。民国年间后,铜阡峡又改为铜钱峡。有个缘故:原来,在石峡中两面陡削的绝壁上,一面绝壁上,自然生成一块状如大铜锣的石头,称为“石锣”;另一面绝壁上,在石锣遥遥相对的对面,又自然生成一块状如大鼓的石头,被称为“石鼓”。民间谣传:“石锣对石鼓,黄金二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得起汉中府”。人们说,这石峡藏有大量金钱,只苦于
娘娘洞,又称圣母洞,传说是从前鬼谷子的母亲居住过的地方。此洞位于鬼谷岭东南坡,海拔1460米,洞深约200余米。有两个洞口:前洞口在香炉沟西边的半山腰上,后洞口在大溪沟东边的半山腰上。香炉沟和大溪沟两条小河都发源于鬼谷岭,平行向东南方流去。娘娘洞就处于两条河之间的大山中间。两个洞口是相通的。有人做过试验:头一天将谷糠放在前洞口,第二天就可以在后洞口发现有吹来的谷糠。娘娘洞犹如山中地下通道,盘曲而狭窄。人在洞中行走,有的地段硬抬不起头,伸不直腰。娘娘洞里,曾发现有石桌、石凳等,有古人曾经居住过的遗迹。洞壁岩石上的青苔,绿绒绒,暗黝黝,湿
千佛洞,位于鬼谷岭南麓,距迎丰镇街4公里。其洞深10米、高4米、宽6米。清乾隆年间修建,道光年间复修。昔日,这里道教的香火十分兴旺,闻名于陕南和湖北汉江流域。现在,洞内尚存石刻雕像28尊。每尊雕像造型都十分逼真、栩栩如生。有的雕像还涂有油彩,色泽鲜明绚丽,明光可鉴。石刻雕塑工艺精湛,刀法细腻。28尊石像表情各一,各具神态,各有特色,这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匠心独运后留存给后世的一个艺术宝库。听老人们讲,从前的千佛洞,洞外不仅有高峻的峰峦,弯曲的流水,飞湍的瀑布,凝碧的树林,还有典雅的亭台,精巧的楼阁,雄伟的殿宇,高耸的钟楼。现在楼阁、亭台、
九台天池九台山,地处鬼谷岭南麓,海拔高度约1200米。山顶上,在绿树的掩映下,有一个圆圆的小湖泊,水上面积约5000余平方米。小湖泊有如一面大圆镜,光亮照人,晶莹可鉴。湖泊嵌在山顶,湖面向着蓝天,白天可盛太阳,晚上可装月亮。这就是九台山上的天池。明、清时期,九台山上修有庙宇,庙中供奉着真武祖师。当时的庙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有如神话中的仙山琼阁,巍然耸立于山顶,既富丽堂皇,又十分气派!庙旁的天池,碧波荡漾,云雾霞蔚,其波光水色,让人心弛神荡。天池的水源,既不是高山流下的泉溪,也不是侧旁引来的江河之水。它的水源就来自本身峰顶,来自天池的
云雾天桥按说,只有在有水的地方才会有桥,可云雾天桥下没有水;按说,凡是桥都是人为的精心设计和施工修造出来的,可云雾天桥却是大自然塑造出来的;按说,桥有木、石、铁桥诸种,可云雾天桥不是铁,不是石头,也不是用木头搭成的,而是由泥土天然堆砌生就而成的。云雾天桥座落在鬼谷岭南麓一条山脊上,地处三天门到四天门之间。称它为天桥,是因为这里的海拔高度达2000米,很高,常在天际的白云中飘浮。称它为云雾天桥,是因为这一条平而且直的山脊,仅容一人通过,山脊两旁是很陡很陡的泥土坡,长满了灌林。由于鬼谷岭多云雾,两旁深谷中经常云来雾绕,云烟迷漫。这时候,若
龙王井,镶于鬼谷岭东侧。据《嘉庆重修一统志?兴安府》载:鬼谷岭“上有佛殿,佛座下有泉,云雾四时不散。下有洞,不甚高阔,而深不可测。岁旱祷雨,投石于中,即有风从洞0,风止即雨”,即指此井。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鬼谷子曾斩断黄龙一支龙脚的传说,也指此井。龙王井,海拔高度达2008米。平常,洞无激流。洞口前面,有一个圆形水潭(龙王井),水色透明,象一块闪闪波动的水晶石,晶莹发亮,洁净无染;它又象一面纯钢磨成的镜子,听之叮当作响,饮之清爽透凉!这口一尘不染的水井,隐藏在高山云雾之中,不断地流泻着,飘浮着,蒸腾着,滋润着鬼谷岭上的草木花卉,孕育着鬼
舍身岩,地处鬼谷岭峰西侧,传说是从前鬼谷先生羽化登仙的地方。舍身岩怪石嶙峋,壁立万仞。从上到下,全是苍黑的岩石。舍身岩上沿的岩石,裸露凌空而出;中间的岩石,又长得缩头缩脑;有的岩石还突然凹了进去,显露出绝壁里隐藏有很深的洞穴。黑色岩石上下的缝隙里,到处都长着枝垭弯曲的野生杂木,有的树木非常粗大,在云雾中横生而出。从上朝下望去,深不见底,峭岩欲裂,古树阴森,让人目眩心惊。传说从前的舍身岩上,曾有一线弯弯的石阶小路上下相通。它从上朝下,盘来绕去,直达鬼谷仙洞。那一线小径,仅容一人通过,如同一条空悬的彩带,飘舞在云雾之中。从前,那是鬼谷子曾
老茅庵老茅庵,是从前鬼谷先生居住过的地方。它位于鬼谷岭东侧岭台坎下,距鬼谷子庙不足100公尺。古时,这里有几间茅屋,现在茅屋荡然无存,只留下一块空地,是老茅庵的遗址。老茅庵风景秀丽。它地处海拔2000余米高的峭拔雄奇的山峰,在一大片古老而高大的杉林掩映下,终日洋溢着绿色的生机。白白的云雾,柔柔地缠绕着老茅庵,悠悠地飘浮在庵前和庵后。密密麻麻的巨大杉树,严严实实地遮盖着老茅庵,使阳光只能透进些星星点点。迷迷蒙蒙中,老茅庵显得那么幽静,那样古朴和苍翠。老茅庵遗址侧旁,有一块巨石。巨石中间,天然生就成了一个低洼的石坑。石坑不大,只可盛4~5
鬼谷田鬼谷岭的主峰上,有一个开阔的平台,面积近约一万平方米。平台在一层绿荫掩映之中,土层深厚、油润发亮,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无穷的魅力,人们把这一块地方称作鬼谷田。据民间传说,昔日鬼谷田的庄稼可以早种晚收。它每日里收获的粮食,不仅可以供养鬼谷岭上庙观里道士们的吃用,还可以接济山里遭受饥荒的灾民。后来,由于有个小道童打碎了田边叫鸣的“石公鸡”后,鬼谷田里再也长不出早种晚收的粮食来了。鬼谷田海拔高达2008米。它在田畔黄龙洞井水的滋润下,使田面上终日舒卷着绿色的云雾。它亲吻着蓝天、吞吐着云雾,显得十分神秘。后来的鬼谷田,多种蔬菜。如丝如缕的云
杨泗庙位于蜀河古码头岩壁之上,处于蜀河古镇的最南端。座西向东,西依后坡而南临汉江,大门正对着蜀河与汉江的交汇之处。杨泗庙为清代蜀河“船帮”的会馆,按残碑推断,应该是创建于清朝中期。据旁立的残碑记载,建于清乾隆十年(1754年)。进杨泗庙大门,步上十几级石头台阶就是一个能容纳近两千人的大“天井”院。五、六十年代这是曾是“蜀河汉剧班”和“蜀河电影院”是蜀河人的文化娱乐之场所。现存建筑主要有上殿、拜殿、乐楼和门楼,形式与黄黄州馆基本相同,只是规模与精细程度不敢与黄州馆相提并论。拜殿面阔11.1米,进深7.45米,檐柱高4.6米,为硬山式屋顶
灵崖寺在旬阳县城东面一公里处,它建在一座东临汉江、西依旬河的陡峭的石山上。古称临崖,后因盛产灵芝便改名灵崖。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僧人明显在此山上建造寺院,因山取名灵崖寺。它与老城隔河相望,是旬阳地界上一处佛教胜地。灵岩寺现有山门,大殿三间,僧房八间,庭院里红墙绿草,环境幽雅。周边森林茂密,风景秀丽。附近的人文地理也比较丰富,现已辟为森林公园。每逢节假日,灵崖寺森林公园里游人如织,进香的、爬山的、野餐的、打牌的、观鸟的、看景的各行其事,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陶醉在家乡的美景中心旷神怡。1998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站在灵
西岱顶风景区位于石门镇境内,旬阳县最南端,是旬阳、竹溪、平利三县的界山。自古就有一脚踏两省三县(湖北省竹溪县、陕西省平利县、旬阳县)之称。海拔1544米,是该镇最高点。此地脚踏旬阳、平利、竹溪三县,眼望陕、鄂、川三省,登上西岱顶远眺,但见山峦起伏,峻岭秀逸,云雾缭绕,犹如腾云驾雾,近观周围,雄奇秀雅,古树参天,浓阴蔽日,林间各种盛开的山花,景色宜人,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西顶岱旅游景点众多,比较著名的有药王殿、石庙、西圣宫、普佗山庙、财神庙等古庙,石人、石船、福洞、神像、香炉山、青龙寨、百步梯等有17座石碑记载着西岱顶不同朝代、不同
旬阳县天门山位于旬阳双河镇水洞村与关口镇大庙村交界处,距离县城大约95公里,属于南羊山系,相传为汉相张良辟谷南羊山常居之地,因山势相连造型奇特状若八卦,又称八卦山。山上以莽莽原始大森林为主,拔地擎天的天门山,山势陡险峻拔,景色雄奇壮丽,其间古树参天,藤蔓缠绕,青苔遍布,奇山异峰林立,主峰上的天门山高耸云端,在主峰上有一神奇山洞穿山而过,洞高50余米,宽48米,当地人称之为“穿山眼”,传说为二郎神杨戬担山赶太阳,用芊担头挑山形成了天门洞。透过山洞,只见对面浮云缭绕,俯视可见农家炊烟,有诗为证,“鬼斧神工造天门,千年神话传古今。旅游赏景越
旬河是汉江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秦岭腹山之中,常年水量相对稳定,水质清澈,或缓或急,蜿蜒曲折,滩头深潭甚多,非常适宜做水上漂流活动。漂流河段选在两岸风景优美的清泥湾至太极城祝尔慷大道外侧河堤游乐中心段,是太极城重要的旅游项目,全长12km,途中多险滩,多激流,漂流期间既刺激又浪漫。旬阳县城因位于旬河以北而得名,旬河的水绕城而过,随山势回旋,水面较宽,河床中遍布大石头,有不少急流险滩。每四五人一组,分坐15只橡皮船向河下流漂去。由于河水太急,而水中石头又多,第一处险滩就翻了六只船,激起一片笑声和惊呼声。由于此处河水尚浅,因此并没有出现太
黄州会馆黄州会馆位于距旬阳县城63公里处的蜀河古镇,为清代“黄帮”,(即黄州籍客商)所建,据现存光绪元年(1875年)碑记推断,其始建年代约为清代中期,后经分期造作,至同治十二年(1873)全部建筑竣工。现存整个建筑座西北面东南,面对蜀河,南靠汉江,背依山坡,自前至后依据地形作台阶式上升,主体建筑皆以中轴线为基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基本保持我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布局,尤能鲜明体现出浓郁的南方建筑特色。2003年9月24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州馆位于蜀河街后坡,坐西向东,背依山坡,南傍汉江,面向蜀河,俯瞰蜀河老街。自前
旬阳县博物馆旬阳县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5月。此前,文庙建筑群除大成殿保持原貌外,两庑、憩息室等建筑残破不堪。经过几次大规模的维修及几代博物馆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这座明朝建筑群恢复了昔日风采。文庙建筑群座北朝南,自前至后三重院落作台阶式上升,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布局严谨,保持了我国传统宫殿式的建筑特征。尤其古建筑雕梁画栋,美仑美奂,泮池水波荡漾,花儿嫣红,草儿碧绿,使旬阳博物馆在浓郁的古韵中又不失生机与活力。中院的西北角,有一千余年的古柏,树干粗可连抱,黛色参天。古柏旁立有一明代碑石,镌刻明万历四十四年旬阳知县陈士龙的
旬阳禹穴(女娲洞)禹穴俗称女娲洞,位于安康地区旬阳县关口乡,位于县城东55公里,相传大禹治汉水曾于此歇息,因而得名。洞穴是在高出江面约50米的崖壁上凿制而成,北依山峦,南临汉水,洞前是过往的古路,旁有古树。在洞穴处俯瞰江水烟波,风景极佳。禹穴共有石洞2个,相距2米,一穴坐北向南,高2.9米,宽2.5米,深3.4米;另一穴座东向西,高2.1米,宽2.1米,深2.7米,洞内凿有神龛,有石像残部留存。洞口石岩上有摩崖石刻两块,一刻隶书“禹穴”两字字迹清晰,另一刻小楷字三百余个,记述大禹疏渎治江的功绩,为隋唐间遗迹。穴右10余米有一清泉,味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