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龙首山、关滩沟风景区、枹罕山庄、临夏东郊公园、东公馆、人民红园、老华寺、王竑文化博物馆、崔家庄遗址、杨家河遗址、王坪遗址、罗家尕塬遗址、任家崖遗址、临夏东公馆与蝴蝶楼、王竑墓、临夏北寺照壁、临夏县博物馆、八坊十三巷80号院、十里牡丹观光长廊、胡廷珍纪念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龙首山位于甘肃省临夏县,以龙首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宗教古建筑为依托,先后进行植树造林,建成上山公路、牌坊门、龙首山庄,又具有一定的接待能力。2005年接待游客2万人,旅游收入30万元。
关滩沟风景区位于临夏县麻尼寺沟乡,距临夏市39公里。
枹罕山庄,你用柔美动人的情怀,让我在那个炎热的夏季里找到了半晌宁静与悠闲。以至于寒冬来临、风雪交加之时,我仍然久久迷恋着那片景色宜人的生态园而不能自拔。遥想着那片夏日里绿树成荫、风光旖旎的风景区,此时此刻,是否也是银装素裹?寒气袭人的季节里,那棵曾经让我在炎热夏季尽情纳凉的银杏树是否也是冰雕玉砌般地样子,冷得瑟瑟颤抖。盛夏,酷热难当,于是和家人一同前往枹罕山庄游玩。轿车沿着平坦的柏油路向临夏市西郊急驰,道路两边是一排排遮云蔽日的参天树木和一望无际的庄稼地。油菜花的香味不失时机地扑入车内,令人心荡神驰。一路上有很多同行的车辆,兴高采烈的
临夏市东郊公园位于东区显著位置,南邻城东四路,东靠北滨河东路,北侧为三易黄金水岸住宅区,西侧为李孟村史家社河滩地。公园始建于1985年,建成于1990年,为了充分发挥东郊公园综合功能,给东区群众提供一个休息娱乐的理想场所,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东郊公园现有基础设施景观大部分保留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改造升级,总投资1000多万元对公园的正门、围墙、动物园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建设,并将其列为临夏市“两个共同”建设的十大项目之一和东区生态廊道建设的重要内容。位于正门两侧的人工湖湖岸曲折自然,垂柳依依,碧波粼粼,小舟点点,而矗立在湖面之上的湖心亭是典型的
东公馆是临夏闻名遐迩的古建筑,就河州砖雕、木刻、彩绘的集大成者。它是解放前“西北三马”之一的马步青为其修建的公馆别墅,因位居市区东面而称为东公馆。马步青,字子云,祖籍今临夏县漠泥沟,解放前曾先后任-第八战区第四十集团军副司令、骑五军军长、甘新公路督办、柴达木屯垦督办、蒙藏委员会委员等职,人称“马督办”。其统治势力曾达到青海及甘肃武威、临夏等地,财大势重,是甘肃马家集团中的中坚人物。1938年,日寇轰炸大后方,当时驻防武威的马步青为安全起见,将家眷送回原籍临夏,并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别墅。1938年动工,于1945年建成,历时8年,修建东
人民红园位于临夏市城区西北角,原是红水河畔的草树滩,1958年开辟为园林,园内建筑以小巧玲珑的江南园林风格和高大恢宏的临夏地方民族建筑特色相结合,楼阁设计精巧、造型别致,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技艺精湛,饮誉西北。它把汉族的木刻,回族的砖雕和藏族的彩绘巧妙的融为一体,整体建筑错落有致、古朴典雅。厅堂轩馆、楼阁回廊,亭台水榭、墙垣照壁,各具特色。紫斑牡丹,百年古桩盆景更是响誉省内外,是州内唯一录入“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的公园,现为国家AA级景点,是一处以古典建筑、花木盆景和水景为主体的庭园式公园。明末清初年间建筑“牌坊门”,民国初年建筑“凤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亦称大华寺、华寺等,位于甘肃省临夏市华寺街。据史料记载,临夏清真老华寺始建于1368年,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四十年(1775)扩建。景点位置甘肃省临夏市华寺街
明朝兵部尚书王竑是临夏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弘治元年(1488)12月去世,谥庄毅,葬于河州城东。嘉靖十一年奉诏重修墓园,并编夫看守。1964年1月,王竑墓被批准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初,成立临夏王竑墓园筹建委员会,临夏市划拨7.2亩土地,开始原地重建。后又征地1.5亩,解决了路基等问题。20多年来,采取政府拨款和各族各界集资相结合的方式,经过两期工程建设,修起南北长140米、东西宽约70米,占地约5466平方米,建筑面积2040多平方米的墓园,使诰文碑、碑座和华表、石像生等一批明代文物和陆续发现的文史资料得到有效保护,成为
崔家庄遗址位于临夏县北塬乡崔家村东北侧。属齐家文化。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暴露有灰坑、窖穴、墓葬和白灰面居址。曾出土陶器、玉器、石器、骨器40余件。陶器主要为泥质和夹砂红陶,器表多素面,部分饰绳纹、篮纹和附加堆纹,器形有侈口高领深腹双耳罐、双大耳罐、侈口鼓腹罐和鬲等。石器有刀、斧、凿、锛、弹丸、网坠等,以磨制石器居多。玉器有璜、璧、玦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一至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河遗址位于临夏县桥寺乡朱家墩村西600米。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面积约4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2米。采集有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少量泥质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饰交错绳纹和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黑、红彩相间的锯齿纹、葫芦形网格纹、弧线三角纹和网纹,部分有内彩,可辨器形有壶、钵和单、双耳罐等。延伸阅读:·甘肃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坪遗址位于临夏市罕乡王坪村北3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暴露有灰坑、墓葬和房址。采集有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多饰划纹、绳纹,彩陶纹样有黑、红彩圆圈纹、方格纹、波浪纹,可辨器形有罐、瓶、盘;齐家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片,多饰绳纹、附加堆纹,可辨器形为单耳、双耳罐和侈口罐、鬲;辛店文化的夹砂红褐、橙黄陶片,多饰绳纹和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黑彩双勾纹、回纹、太阳纹等,可辨器形有双耳罐和壶。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三种文化的发展变化有重要价值。延伸阅读:·甘肃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家尕塬遗址位于临夏市南龙乡罗家湾村东北侧。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6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米,暴露有灰坑、房址、窑址和墓葬。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泥质和夹砂红陶罐、钵、瓶、瓮等残片,多饰绳纹,彩陶纹样有黑彩勾叶圆点纹、弧线三角纹、带状网纹;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泥质和夹砂红、灰陶壶、罐残片,多饰绳纹、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黑、红彩锯齿纹、葫芦网格纹等;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泥质和夹砂红陶罐、瓮,多饰绳纹,彩陶纹样有黑、红彩折线三角纹、漩涡纹等。另采集有齐家文化的双大耳罐、侈口鼓腹罐
任家崖遗址位于临夏县黄泥湾乡五一村西100米。内涵分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和齐家文化。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暴露有白灰面房址1处。采集有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及少量泥质黑、灰陶片。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陶片纹饰主要为绳纹、附加堆纹,彩陶纹样多见漩涡纹、网格纹、带纹,器形有喇叭口尖底瓶和钵、壶、罐等。齐家文化的陶片多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器形双耳罐、侈口罐和碗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夏东公馆与蝴蝶楼位于临夏市,是原国民党军第四十集团军副司令马步青出资修建的私人住宅,建于1938~1947年,是由当地著名工匠精心设计施工,耗资近百万银元修建而成。建筑面积5976平方米。东公馆为典型的中式四合院布局,正门为仿西洋式建筑风格的砖砌牌坊门。西院、南院四面均为五开间土木结构建筑。天井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有四个门分别通往东南西北四院,呈田字形布局。东公馆的砖雕尤为著名,槛墙和墀头都有精美砖雕装饰。蝴蝶楼主体结构为H形,南北长74米,东西宽56米,中间主楼面阔七间,歇山顶,左右两廊连接着长方形六角亭式楼阁,状如蝴蝶两翼,故名
王竑墓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城北街道北寺新村,墓葬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嘉靖十年(1531)敕赐再次修缮,葬有明宪宗时兵部尚书王竑。墓园坐北朝南,南北长140米,东西宽约70米,占地面积5466平方米,建筑面积2041平方米。现存封土,直径约10米高约3米,现存明景泰元年螭龙碑1通,高1.3米,宽1.08米;甬道南北长约300米,宽约60米;另存华表1件,石虎、石羊各1件,石鼓1对,碑座5件,明清时期碑首2件。王竑墓墓园结构完整,布局考究,碑刻、华表等石刻留存众多,对研究王竑生平历史及明代丧葬、建筑、石刻等文化有较高价值。1
夏北寺照壁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八坊街道办事处王寺社区,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原为临夏清真北寺门前照壁,现仅存照壁,是临夏地区保存历史最悠久的大型砖雕照壁,平面为“一”字型,长12.3米,高6.6米,厚0.8—1.0米,全部由青砖砌筑,墙体磨砖对缝,砖缝致密紧凑。照壁中雕“墨龙三显”,左右两边为“丹凤朝阳”和“彩凤昭月”,寓意“龙凤呈祥”,刀工精湛,栩栩如生,堪称河州砖雕鼎盛时期的艺术精品。临夏北寺照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反映了多民族文化既相互影响又交相辉映的真实面貌。2006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
临夏县博物馆临夏县韩集镇前街28号,成立于2003年,为临夏县文体局管理的股级事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7名,其中专业人员3名。该馆设有“历史文物”、“民俗文物”两个基本陈列。展出具有地域特点的陶器、玉器、瓷器、化石、碑刻和民族书画、砖雕技艺、民族刺绣、葫芦雕刻等。该馆2009年向社会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近5万人次。馆长:张维吉联系电话:0930-3224418
八坊十三巷80号院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八坊街道前河沿社区,始建于1930年,建筑面积513平方米,坐北朝南,整个建筑平面呈“L”型分布,由三个院落组成,分别为正院、车马院以及后花园。正院包括厅堂、东西厢房、堂屋及两个耳房;车马院包括砖雕长廊、岗楼、车夫房、马匹房;后花园包括砖雕长廊、水池;该院落建筑气势宏伟,布局紧凑,精致典雅,是八坊十三巷中最具有回族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是临夏地区具有鲜明民族地域特色的典型建筑。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院墙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米。前河
南滨河东路十里牡丹观光长廊东西总长6.73公里,占地120亩。观光带建设结合绿化带宽窄不一的实际,在保留原有乔灌木的基础上,大面积栽植临夏紫斑牡丹,营造滨河路牡丹风情线,点缀栽植鸢尾、金娃娃萱草、芍药、波斯菊等宿根花卉,连翘、丁香、榆叶梅等小乔木,20棵成年核桃树,全线修筑6个小游园,修筑小广场、自然式曲径小路,安放坐椅,作为牡丹、芍药、大丽花栽植的重点区域,营造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十里牡丹观光带已形成景观,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和我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胡廷珍纪念馆坐落于临夏市东郊公园内,进入公园,穿过花架长廊,信步前行,映入眼帘的是胡廷珍烈士纪念园,烈士雕像屹立其中,庄严肃穆,胡廷珍烈士是临夏籍的第一位0员,也是中国0在甘肃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烈士的上半身雕像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底座选用了黑色大理石,碑铭刻录了胡廷珍烈士从事革命活动的光辉事迹,是开展党团活动和进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胡廷珍烈士纪念馆现已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为武警甘肃总队红色教育基地、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胡廷珍(1902—1933),字玉芝,家住临夏市小什字(今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