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好玩地方必去旅游景点景区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洮河水利风景区、卓尼大峪沟、阿子塘宝塔景区、恰盖乡、洮砚乡、杨土司革命纪念馆、洮州边墙、肋巴佛烈士纪念碑、叶儿遗址、阳坝城址、李将军碑、杨积庆烈士纪念馆、卓尼县博物馆、尼巴村、白石崖寺、石门峡景区、阿子滩景区、洮河流珠、麻路小镇、藏王坟,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洮河水利风景区
洮河水利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国家水利风景区

洮河水利风景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卓尼县境内,依托黄河一级支流洮河而建,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182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700平方公里。景区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形独特多样,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既有雄伟险峻的高山、奇峰,又有幽深的峡谷和山地草场。景区由甘南旗布林卡大峪沟、甘肃第一湖九甸峡、藏区桃园麻路、多彩康多峡、洮河风情线等景点组合而成。当地居民以藏族为主体,生活风俗保留着古代吐蕃遗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保存良好、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宗教氛围浓厚,呈现出“雄山、奇石、碧水、秀林、绚丽、厚重”的特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卓尼大峪沟
卓尼大峪沟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大峪沟森林生态旅游区位于甘肃省卓尼县木耳乡大峪沟,距县城30公里,总面积105214.6公顷。大峪沟泉流纵横,汇集成四季丰沛的大峪河。河流曲折有致,澄碧甘甜,全长81公里,流域处处可见鱼翔浅底,麝鹿啜饮,真是妙趣横生,自然天成。大峪景区迭山主峰扎伊克嘎海拔4920米。沟口海拔2500米,相对高差达2400米。景区内生物垂直分布差异大,迭山雪线以上为裸岩,以下依次为高山草场、原始森林、低山草旬、灌木、农作物等。大峪沟共有9条支沟,依次为桑布沟、阿角小沟、阿角大沟、燕麦沟、扎崖它沟、巴什沟、涅座沟等,分布大峪沟东南,仿佛一把遗落人间的巨形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阿子塘宝塔景区
阿子塘宝塔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阿子滩原称“阿赀塘”,因晋永嘉六年(312)吐谷浑王阿才驻地而得名。宝塔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0),距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四百多年来,宝塔以其独特的地位,成为青海、四川、西藏和甘肃等地信众的心中天梯和慈航普渡的灯塔,有“不朝阿子塘宝塔,无须到拉萨”之说。阿子塘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先秦、唐宋、明代以来汉藏文化在这一地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积累了非常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了传承和弘扬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推动卓尼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会各界和当地各族群众筹资修建了这座集中展示当地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恰盖乡
恰盖乡

卓尼县恰盖乡乡政府驻温布滩村的恰盖寺。乡名以当地由恰格-创建之寺院而得。南以斜藏大山与申藏乡为界,北跨美日扎尕梁与康多乡接壤,东出八达脑索沟口与临潭县羊沙乡毗邻。恰盖乡位于卓尼县北部。面积584平方千米,农业人口509户3245人(2008年末)。辖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温布滩村,距县56城千米。地处斜藏大山与美日山之间,平均海拔2820米。中部为天然牧场。为半农半牧区。景点有恰盖寺院。景点位置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恰盖乡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洮砚乡
洮砚乡

洮砚乡,以物产洮砚为名。这个乡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位于卓尼县东部,全乡人几乎均以洮砚为生存活计。洮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澄泥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洮砚的生产历史悠久,距今至少有1300多年。最初产于定西市岷州一带。洮砚的最大特点是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饮誉海内外;但是制作洮砚,其实最好的石料当属“老坑石”,这种石材产于卓尼县喇嘛崖和水泉湾一代,也就是现在的洮砚乡。而老坑石中的极品,当属“鸭头绿”,碧绿如蓝,轻抚如婴儿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杨土司革命纪念馆
杨土司革命纪念馆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卓尼县隶属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南部,青藏高原东部。2012年7月,卓尼县在杨土司故居原址进行布展,8月底布展0完成。2013年正式成立卓尼县杨土司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占地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总布展面积400平方米,展出的人物分别是杨氏第19代土司杨积庆和第20代土司杨复兴。纪念馆共分五个展厅,一号展厅主要展示了土司的多彩人生;二号展厅展示了毛泽东率领的中共中央红军到达卓尼杨土司辖区,杨积庆深明大义、让道供粮;三号展厅展示了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南,杨积庆站出来欢迎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民族统一战线;四号展厅展示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洮州边墙
洮州边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洮州边墙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临潭两县境内。因位于明代洮州卫辖地,故名。该段边墙修筑于明中期,具体时间待考。边墙南起洮河北岸的阿子滩乡玉古村,向北延伸经达加沟东侧山脊北上,经巴舍、哲孜纳、甘布塔、官洛到申藏乡恶化转向东北沿山脊,经牙沙隆沟到恰盖土桥村,再从土桥跨越羊砂河,向东北继续延伸,经冶木河上游的纳沃开曲和温加伊坦到康多乡扁古村,向东沿山脊进入临潭县八角乡的庙花山,再向东延伸至临潭、康乐两县交界的扎那山结束,为东北-西南走向,全长约130公里。边墙均依山势而筑,凭山堑壕,遇谷筑墙设隘,部分地段用石栈、木栅为障,沿线设烽燧、堡址。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肋巴佛烈士纪念碑
肋巴佛烈士纪念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肋巴佛烈士纪念碑位于卓尼县柳林镇白塔村东北600米,为纪念藏族革命烈士肋巴-而建。肋巴佛(1916—1947)藏名怀来仓·贡却单增,生前为卓尼水磨川寺的-。1943年同甘南农民领袖王仲甲、回族农民领袖马福善、马继祖父子秘密联系发动了震动全国的甘南民变即汉、回、藏十万农民参加的反蒋抗日起义。起义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残酷镇压。失败后,肋巴佛仍与毛德功等陇右战友转入地下,继续坚持武装斗争,并于1946年派肖焕章前往陕北,与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党派高健君、牙含璋前往陇右地区,领导他们建党建军,不久肋巴佛、郭华如等同志加入共产党。1947年4月肋巴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叶儿遗址
叶儿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儿遗址位于卓尼县木耳乡叶儿村西侧。内涵分属齐家文化与寺洼文化。面积约11.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4--2.5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齐家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刻划纹、篮纹,可辨器形有双耳罐、侈口高领罐等;寺洼文化的夹砂橙黄陶片,器表素面或饰乳钉纹、细绳纹,可辨器形有马鞍形口罐和瓮、鬲等。并采集有石铲、石刀、石斧、石杵、研磨器等石器和骨锥、骨削等骨器。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的分布及甘肃南部古代文化有重要价值。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阳坝城址
阳坝城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坝城址位于卓尼县卡车乡阳坝村。又名石堡城、石仞城。城依势而筑,三面临水。土石混筑。城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周长约3000米,南北宽约650米,东西长约850米,面积552500平方米。现南墙残长135米,北墙残长约120米,南、北墙垣夯筑,东、西墙借天然石岩、山崖及夯筑在石壁间的墙垣构成,基宽6.5米,残高3.5--6.5米,夯层中夹树木条、鹅卵石,夯层厚0.1--0.12米,现南门墩尚存。城东洮河东岸山脊上有烽燧遗址及护城墙,城南洮河西岸山顶有4座烽火台及壕沟。城内出土有唐天宝八年(749年)秋七月二十日记的八棱《石壁战楼颂》碑刻、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李将军碑
李将军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将军碑位于卓尼县卡东乡安布族村西边的台地上。现立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馆的碑亭内。碑用红色细纱岩雕成。碑身高4.95米,宽1.32米,厚0.5米。灵龟座(头残)高0.7米,宽1.32米,残长2.1米。碑额以三层迭装(共12条龙)的二龙戏珠和腾云喷水高浮雕为饰,正中刻“唐故大将军李公之碑”九个隶书大字,字体奔放劲健。碑两侧饰浅浮雕朱雀纹和阴刻线纹的缠枝草叶纹。碑体高大伟岸,外观雄浑。碑文通排30行,每行70余字,字体中锋正楷,下部漫漶不可辩识,上部保存可辩,然亦不能句读。立碑时间,“大抵仍在天宝中叶”。此碑是甘肃境内现存不多的唐代碑刻之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杨积庆烈士纪念馆
杨积庆烈士纪念馆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杨积庆烈士纪念馆成立于1998年,位于卓尼县柳林镇,隶属于卓尼县文广局。纪念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展厅面积420平方米,馆藏革命文物124件。举办有“杨积庆烈士事迹展”一个基本陈列,年接待观众1万人次。联系电话:0941-3621823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卓尼县博物馆
卓尼县博物馆

卓尼县博物馆成立于1981年,位于卓尼县柳林镇,隶属于卓尼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博物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展厅面积420平方米,馆藏文物394件,珍贵文物6件,以民族民俗文物为馆藏特色。举办有“馆-史文物展”和“馆藏民族民俗文物展”两个基本陈列,年接待观众2万人次。联系电话:0941-3621381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尼巴村
尼巴村

尼巴村地处车巴河中游的尼巴乡,距卓尼县人民政府驻地80公里,海拔2930米,与迭部县、碌曲县和四川省若尔盖县接壤,距麻路镇30公里,江迭路从村口而过。是一个特别古老而又十分奇特的藏族山寨。寨民已超过300户人家,近2500多人口,无其他民族;藏寨生活着百岁老人,最长寿的曾经活到114岁。地势平坦,车巴河穿村而过,田园风光美丽,是以牧业为主的纯藏族聚居区,其中牧业占80%,经商占10%,药材和野生菌占10%。在全乡4个行政村中,牧民生活水平、家庭经济收入和牲畜存栏数,尼巴村居首位。景点位置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尼巴乡尼巴村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白石崖寺
白石崖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石崖寺院——“具喜吉祥菩提洲”依山而建,流光溢彩,庄严肃穆。建筑顶上九条石龙岩光泛白,相传为洮洲八景之一的“九龙涉险”,更为寺院增添了神秘色彩。据《阿芥班智达全集》记载,此地原为修行者贡却达木其嘉措(乞化者,为独居小寺修行的僧人)的修行之地。明万历十一年(1583)始建寺院。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遵照第五世班禅洛桑益喜的授意,卓尼土司鼎立相助,由德塘洛桑仓央巴主持建成,成为完科三个部落的共同寺院。之后,经过许多大德贤者的-慧愿,修建了经堂,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圣物、经典,续建了宗喀巴殿、佛塔堂、白石崖祗庙堂、-昂欠等建筑。这里有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石门峡景区
石门峡景区

石门峡景区石门峡景区位于卓尼县县城东部洮砚乡境内。主要人文景观:①创建于1606年的石门寺,还有下达勿寺,亦称"藏王寺"、包家寺等。②开创西藏策墨林传承制度的藏-墨林一世家族墓-藏王坟。③被洮水南、西、北三面环绕的"水抱城庄"纳儿村。④甘肃省调水项目-引洮工程遗址。主要自然风光:①石门峡,有清康熙初年所建之龙王庙,并御封"石门金锁"美称。峡内洮水蜿蜒其间,水面清幽碧透如镜,在当地还流传着大禹治水而开峡和鲁班开峡的美妙传说。②中国三大名砚·洮砚石料集散地露头-崖,从宋代即闻名于世,有"洮州石贵双赵壁"、"端溪、歙州无此色"之称。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阿子滩景区
阿子滩景区

阿子滩景区阿子滩景区位于卓尼县县城西北部,辐射阿子滩、申藏、完冒三乡。主要人文景观:①创建于1560年的"阿子滩大菩提宝塔"。宝塔内藏《甘珠尔》大藏经等经典三百多卷,还供有宗喀巴弟子之袈裟,历世0-、班禅、策墨林-和西藏摄政王的衣物,更珍贵的是内藏有至尊喀巴大师的头发,宗喀巴母亲的衣物、阿抵侠的骨质舍利许多宗教文物。②创建于1583年的完冒白石崖寺。③由拉卜楞寺等十八任赤哇、第四世热丹加措-嘎藏图卜旦嘉措创建的沙冒寺。④菜子村唐墓群。⑤牛头城遗址,是吐谷浑所筑之洮阳戌故地。⑥达架、甘布塔、官洛、俄藏、土桥暗门,均筑于1533年1月,通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洮河流珠
洮河流珠

洮河发源于西倾山北麓的李恰如山及附近的勒尔当草原,流至碌曲西仓,告别草原,进入峡谷地带。卓尼县境扎古录地段,两岸山势急剧靠拢,地形百转千折,山崖陡峭险峻,河水在岩石上左击右突,激起飞浪。每至冬季气温骤降,湍急的河水溅起的浪花便迅速凝为冰珠,散落水中。同时,沿河岸由于地温下降,浅水处亦结成薄冰,水流增大时冲离河岸,在河水中碰撞破碎,经远距离流动磨擦,形成冰珠。冰珠在河中或零散、或结成松散的块状,漂浮于河面,流动过程中,块状连片冰珠遇到碰撞或激流,纷纷解体,马上又组合成另外的块状。冬日的洮河,一改深秋碧绿的容颜,河面覆盖着晶莹剔透的冰珠,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麻路小镇
麻路小镇

介绍在卓尼县境西南部,一条全长82公里的车巴河自南向北流入洮河。在车巴河与洮河交汇的三角冲积平原上,有一座美丽的麻路小镇。麻路藏语为“下游部落”,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卓尼境内仅次于县城柳林镇的又一集镇,而且更好地保持了原始自然环境。两河沿岸是平坦肥沃的千亩良田,两河交汇的三角地带矗立一座长满千年古柏的柏香山,山下的村镇藏式木楼与红瓦相间,村镇里“L”形大街上游人如织。镇子上有扎古录乡政府,车巴林场、卓尼县藏医院、麻路邮电所等机关单位,街上的人流中既有藏袍藏靴的民族传统服饰,更有与国内大城市紧密相随的时髦打扮,因而该镇素有“小上海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藏王坟
藏王坟

介绍藏王坟在卓尼县洮砚乡下达勿村北1公里处,全称“藏-墨林墓地”。该墓地位于下达勿村果园之中,是藏-墨林一世家族墓地,因其一度在西藏摄政而被称为藏王,并开创策墨林传承制度,使其故乡闻名于整个藏区。一世策墨林阿旺楚臣,7岁出家为僧,33岁赴藏深造,入色拉寺习经学法,由于勤奋苦学,升任为寺院主持。1762年奉召赴京担任雍和宫大-和堪布达16年,并深得乾隆皇帝的赏识,晋衔“堪布诺门汗”,1777年西藏摄政王逝世,阿旺楚臣被钦派赴藏,担任第十二任藏王,并担任八世0-的经师,参任西藏噶丹寺策墨林。1778年任噶丹寺第六十一任赤哇。阿旺楚臣就任摄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