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皇城相府、天官王府旅游区、蟒河自然保护区、孙文龙纪念馆、阳城海会寺、上伏大庙、屯城古村、下庄李家大院(李思孝故居)、下庄杨家大院、下庄五帝庙、杨柏大峡谷、阳城皇城村、阳城郭峪村、晋豫边抗日纪念馆、阳城太岳烈士陵园、横河红沙峡谷、潘家庄园、九女仙湖、郭峪村古建筑群、润城东岳庙,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皇城相府(国家AAAA景区),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皇城相府是国家AAAAA景区,皇城相府自2007年起开始创建国家5A景区,历经3年,投资2.8亿元,从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等8个方面
天官王府旅游区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交通便利,距县城仅15分钟车程。全村350户,980口人,总面积2.25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上庄村自古以来就有文化之乡的美誉,从明朝中叶至清初的百余年里,共走出了五位进士、六位举人,贡、监生员有数百人之多,特别是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这个只有几百口人的小山村,竟一榜出了王兰彰和王润身一门两位进士,轰动了朝野。当时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郭峪三庄上下伏,举人秀才两千五”,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文的鼎盛。上庄天官王府是明代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刑部尚书、两京户部尚书、太子太保吏部尚书
蟒河旅游自然保护区。蟒河位于阳城县南40公里的森林境内,南与河南省济源接壤,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景区内峰峦叠障、山色清翠,有如天的望蟒孤峰,急流似箭的泉水,飞雪溅银的瀑布,憨鞠的猕猴。莲花峰、水帘洞、仙人桥、翡翠池景色相连,处处同古老动人的民间传说相联系。区里主要景点梦山,四季云雾缠绕,植披霞盖。置身山顶,极目远眺,只见重重山影似龙腾虎跃,片片松柏如万里波涛。百丈悬崖处怪石嶙峋、山涧幽谷中泉清鸟鸣,参天古树挺拔俊秀,妩媚山花争奇斗艳。置身于蟒河谷之中,令人陶醉,使之心旷神怡。蟒河又是自然保护区,区内除珍稀动物弥猴外,还有娃娃鱼、金雕
曾经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思想超前,在阳城县寺头乡这片土地上开创了种植苹果的先河,给当地人民栽上了摇钱树;他树旗标帆,栽桑养蚕,使阳城成为“山西之首,华北之冠”;他敢为人先、大胆创新,高寒山区试种棉花成功,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与赞扬。他就是山西省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人--孙文龙。他,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人民解放军,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申请返回阳城支援农村建设,先后任乡长、公社书记、县革委会主任,连任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1982年因公殉职,当地人们为了纪念他,修建了孙文龙纪念馆。景区地址山西省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最
海会寺亦名龙泉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北15公里大桥村西,为阳城县境内主要寺院之一。该寺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赖赐名额为“龙泉寺”,后历代重修,增修,规模宏大,明清之遐迩闻名。海会寺亦名龙泉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北15公里大桥村西,为阳城县境内主要寺院之一。该寺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赖赐名额为“龙泉寺”,后历代重修,增修,规模宏大,明清之遐迩闻名。解放前后损坏严重,现存多为明清遗物。双塔为现存的主要建筑,由宋代砖塔和明代舍利塔构成。明代舍利塔,八角十三级,高约40米。下
上伏大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阳城县润城镇上伏村上伏大庙,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明清建筑。坐北朝南,北高南低。占地面积约231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66平方米。共有三庙、五院、十六殿组成。大庙北为民居,南为村中文化广场,东西皆为民居。上伏大庙分别为成汤庙、夫子庙、关圣庙组成,平面呈“品”字形。成汤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为四椽栿下搭牵,通檐用三柱。四椽栿上施蜀柱承托平梁,蜀柱两侧用角背稳固。平梁之上施蜀柱、丁华抹额拱、叉手承托脊檩。整个梁架结构简洁实用,殿内空间空阔。搭牵为前插廊之承重构件。檐下斗拱三踩
屯城古村又名“虎谷”,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15公里处,西临山西省第二条大河——沁河,因长平之战时秦将白起在此筑城屯兵屯粮得名“屯城”。现有1100口人,辖区总面积3.85平方公里。村落依山傍水,卧虎盘龙。古村在金代渐渐崛起,元、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元代郑家祖孙四代两封国公,二世平章;明清两季张家五世之内三位进士,荣耀过人;清康熙年间陈廷敬长子陈谦吉迁入屯城,其族人亦多漫步官场。屯城人崇尚文教,名人辈出,其中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是南明吏部尚书张慎言。这些文臣武将,忠君爱民,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同时,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的
李家大院即李思孝故居,有东西两大院,东院由十个院落组成,规模宏大,结构奇妙,最大的院落是三进院,中间有厅房,最小的院落只有几十平方米,为配院或小跨院;现存门楼匾额是明末进士、陕西朝邑知县李番致仕后扩建的,二院门额刻有“钦赐归田”四字,有四个大院,六个小院,均为传统的四合院。西院由三个四合院组成。在2012年5月,在晋城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庄村:下庄村位于润城东北,自古来文风鼎盛,人杰地灵,素以“文墨之乡”著称,明清两代,就出了十位进士,两位亚魁,数位举人,代表人物有明独资捐款修海会宝塔的李思孝、开阳
杨家大院,又称“老狮院”,是八百余年文采风流、薪火相传的杨家之宅院。杨家在金、明、清三朝出过五名进士、数名举人,其中代表为杨枢、杨植分别官至河南、陕西按察使等,民国年间杨念先、杨兰阶是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其宅院初建于明前朝,为一进五院,两个偏院,数个附院,建筑形制均为传统的北方四合院建筑,有前牌楼、过厅、中牌楼、后牌楼和杨家祠堂等。大石狮精妙绝伦、砖木雕栩栩如生,前门楼巍峨高耸,中过厅高大气派。在2012年5月,在晋城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庄村:下庄村位于润城东北,自古来文风鼎盛,人杰地灵,素以“文
下庄五帝庙,因在牛王庙基础上扩建而成,也称牛王庙,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地处村之正北、尖山脚下,南与村南神庙隔河相望,东依可乐,西临洎水,雄姿恢宏,丈韵深邃,乃白巷里境内古建之冠,庙内供奉着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位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开发农牧,躬耕垅亩;尝遍百草,救百姓脱痼疾之苦:创造文字,点燃文明之光;作陶器、制斧馨、兴畜牧、群市井,改善人民生活,古圣之德,五帝最隆。在2012年5月,在晋城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庄村:下庄村位于润城东北,自古来文风鼎盛,人杰地灵,素以“文墨之乡”著称,明清两代,
杨柏大峡谷位于阳城县河北镇境内,海拔1800多米,最深垂直高度700多米,大约有30公里长,峡谷幽深而奇险,谷底流水潺潺,两岸壁立千仞,远观群山连绵,近看飞瀑溅玉,岩层叠叠似天书一般,绿树茂密如锦衣加身,处处是景,风光绝美,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皇城村,位于太行、王屋两山之间的沁河岸畔,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境内,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皇城相府旅游景区就是以这组古建筑群为载体兴建的。皇城村是清康熙朝陈廷敬的故里。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官至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等大型典籍的总阅官,辅佐清王朝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杰出的政治家,语言文字学家、诗人、家、理学家、书法家、音乐家杰出的政治家。皇城村不可不说皇城相府,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
郭峪村,是一座城堡式的古村落,城墙始建于明代,全长1400米,村内现保存有以汤帝庙、郭峪城、豫楼、店铺、民居等为代表的元、明、清代建筑近40幢1100余间。深厚的耕读文化教育与经商意识以及当地特殊的军事战略地位,形成郭峪村特殊的村落面貌和文化教育内涵。既有官宦府邸、商贾豪宅和普通民居,也有礼制、宗祀的庙宇,还有防御性的城墙、豫楼等,虽经几百年的风霜,依然如故,成为具有特色的北方乡村古代建筑群。罗哲文称赞:“中国民居之瑰宝,雉堞高城郭峪村”。
晋豫边抗日纪念馆位于山西省阳城县西南晋豫交界的横河古镇十八罗汉山脚下,盘亭河畔,横邵公路东侧,总占地3500平米,建筑面积1500平米。晋豫边抗日纪念馆创建地横河镇北负尖山,面对鳌背,西依云蒙,东托析城,四山环绕,沟深林茂,层峦叠翠,列嶂拱戴,泉涌瀑飞,历史悠久,山川秀美,风景旖旎,物产丰富,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之初,是八路军总部通往延安党中央的交通枢纽。为护送我党我军重要领导人、国际友人及战略物资的运输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938年2月,为开辟抗日敌后根据地,0中央命令北方局朱瑞、唐天际、聂真等老一辈革命家开赴横河镇,
太岳烈士陵园是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位于阳城县城中心,建于一九四六年,占地面积一万六千七百多平方米。一九四五年十月太岳区党委、太岳区行署、太岳军区迁至阳城,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英雄事迹,阳城县人民政府于一九四六年六月在原县城隍庙旧址修建了太岳烈士陵园。园内主要建筑有:八年抗战阳城死难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亭、烈士碑林、烈士墓、烈士纪念楼、太岳丰碑展览厅、军民庆胜利雕塑等。展览厅内记载了-、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太岳区战斗、生活的史料和太岳人民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事迹。大门上刻有原中顾委副主任-亲笔题
红沙峡谷,位于阳城县横河镇,是一个由五彩缤纷的奇石、彩沙组成的风景地区。红沙峡谷展示的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红沙峡谷岩石的复杂层面,是由亿万年前就开始沉积的巨大岩层组成。这里曾经的地貌是一片海洋,沙丘不断地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了砂岩,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随着漫长的风蚀,水蚀,峡谷里砂岩的层次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平滑的,雕塑感的砂岩和岩石上流畅的纹路创造了一种令人目眩的三维立体效果。光线完全是自然光通过岩石缝隙射入谷中,红沙岩石梦幻般的色彩、优美的线条、精细的纹理
潘家庄园座落在阳城县东南五公里处的南安阳村,占地20000平方米,有53座院落,1600余间房屋。该村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潘家庄园被授予“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安阳砂锅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片山环水绕、钟灵毓秀的地方,闪耀着历代南安阳人的勤劳与智慧。潘家庄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有390余间房屋、和美轮美奂后花园的潘家十三院规模群,最具特色的是华北最大、罕见九间头四合院、占地700多平方米、典型的四大八小五天井院落的第六院----老院。她的大门上木刻大字“居廉让间”飘逸洒落、深沉遒劲;院內木雕精美、
风光旖旎,荡漾其中,轻舟漂游,眼前波光潋滟,如入仙境。九女仙湖是传说中九仙女下凡游乐之处所,湖中矗立有九女仙台,台上建有九女仙祠,阳城古城古八景之一。曾是历代文人墨客经常观光旅游的地方。九女仙湖风景旅游区是一个利用水电大坝拦截沁河水道而形成的高峡平湖,水面长达10多公里。有着屹立于水中如中流砥柱般的九女仙台,有形如大瓮、深不可测的黑龙潭,有云雾缭绕、垂挂崖壁的白云洞、娘娘洞,更有二郎担山、三面锣、三圪堆、牛魔王洞等许多美丽的传说。每一个景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雪瀑飞泄的杜河大坝、凌空飞架的铁路大桥更加增添了九仙女湖的旖旎风光,荡漾其中
郭峪村古建筑群郭峪村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阳城县北留镇是一座城堡式古老村落,依山傍水,现存建筑大多是明、清之遗构。郭峪城是为避难自保而修的防御性建筑,修建于明崇祯八年。城中央有防御建筑“豫楼”,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计七层,高33.3米。每层五间;西城门内有元至正年间创建,复修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规模宏大的汤帝庙;还有保存较好的40多幢明清古宅。城墙雄伟,雉堞林立,豫楼高耸,古庙森严,官宅豪华,民居典雅。各种建筑在郭峪村小小的乡间聚落中形成了有机的系统,成为独具特色的北方乡村古代建筑群。村中现
润城东岳庙润城东岳庙(第六批国保)时代:金至清地址:阳城县城东十三公里的润城村据庙内碑载,始建于宋代,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重修,现存建筑为明代风格。庙坐北朝南,原是一个三进院的大型庙宇,现仅存献亭、天齐殿、后宫等建筑,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献亭为明代建筑,建于一方形台基上,台基四周围以石雕栏杆,栏杆的石柱上雕石狮、石猴等动物图案,形象生动逼真。殿身面宽、进深各三间,十字歇山顶。天齐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悬山式顶,殿顶脊饰及两山博风板、悬鱼、惹草皆琉璃制作,色彩艳丽。后宫面宽五间,进深六椽,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脊饰,吻兽齐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