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应县木塔、崇祯观、大石堡崇寿寺、北楼口关帝庙、下桥头关帝庙、水磨观音阁、席家堡关帝庙、大西头五神宫、文殊寺、广盈仓、大安寺遗址、花寨关帝庙、田蕙墓、繁峙古城遗址、镇子梁水库游乐场、永镇寺、应县文殊寺、石柱山、跑马梁、李克用墓,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大同南约70公里。它建在应县城佛宫寺的山门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它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顾名思义,木塔确是全部用木建成的。木塔通高67.13米,底层直径为30米,平面为八角形,五层六檐。外观是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塔内各层,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斜撑、梁枋和短柱等建筑方法,使整个塔连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壮观。据测,建筑该塔实用木材3500立方米以上,重达3000吨左右。木塔自建造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长期经受风雨侵蚀,并曾遭受军阀炮击以及多次强烈地
崇祯观位于应县下马峪乡马岚庄村内,年代为清代。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崇祯观被公布为朔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下马峪乡:下马峪乡号称翠微山脚下的一朵“奇葩”,位于应县西南方向25公里处,马岚峪冲积扇上。全乡版图面积1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万亩,现辖21个行政村,3600户,1.3万口人。,.……下马峪乡详细信息++
大石堡崇寿寺位于应县白马石乡大石堡村内,年代为清代。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大石堡崇寿寺被公布为朔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马石乡:山西省应县白马石乡位于山西大同盆地南端的恒山中部,东经113°,北纬39°39′,由原来的白马石乡、三条岭乡、双钱树乡合并而成,辖56村(98自然村),海拔最高2333m,最低1500m。其中耕地24k㎡,宜芪面积40k㎡,草坡120k㎡,有大小山头数十座,大小沟壑300余处,其中成规模的50余处,有明泉30余处,山地中上部为落叶松,中下沟壑为杂杨、杂柳混交……白马石乡详细信息++
北楼口关帝庙位于应县大临河乡北楼口村内西侧,年代为明代、清代。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北楼口关帝庙被公布为朔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临河乡:大临河乡位于应县城东16公里处,南临翠微山,北依龙首山,东邻浑源县,西接下社镇,全乡辖有33个行政村6694户26200口人,国土面积27.3万亩,耕地面积10万亩。大临河乡的自然条件概括地讲叫做:南北有山,中间是川,浑河贯穿,河旁有滩。自然资源的综合性、多样性使产业结构既有相对的同一性,又有较大的差异性。南北两坡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农业生产条件先天……大临河乡详细信息++
下桥头关帝庙位于应县臧寨乡下桥头村内,年代为清代。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下桥头关帝庙被公布为朔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臧寨乡:臧寨乡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塔乡大地的北端,她西依黄花岭,东临桑干河,北与怀仁接壤。全乡有28个行政村,6695户,24321人。这里,土地广阔,是应县川区乡镇面积最大的乡。国土面积193.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万亩。这里,交通方便:应同(应县到大同),左砂(左云到繁峙砂)公路贯穿全乡南北东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全省南北交通大动脉大运……臧寨乡详细信息++
水磨观音阁位于应县臧寨乡水磨村中,年代为明代。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水磨观音阁被公布为朔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臧寨乡:臧寨乡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塔乡大地的北端,她西依黄花岭,东临桑干河,北与怀仁接壤。全乡有28个行政村,6695户,24321人。这里,土地广阔,是应县川区乡镇面积最大的乡。国土面积193.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万亩。这里,交通方便:应同(应县到大同),左砂(左云到繁峙砂)公路贯穿全乡南北东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全省南北交通大动脉大运……臧寨乡详细信息++
席家堡关帝庙位于应县金城镇席家堡村中,年代为清代。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席家堡关帝庙被公布为朔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城镇:应县金城镇位于雁门关外大同盆地南端举世闻名的应县木塔脚下,地处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辽金文化的发源地。大石、应凉、朔蔚三条主干公路线穿越境内。本镇南接世界佛教圣地五台山,东临北岳恒山悬空寺,北连大同煤海云岗石窟,西临全国最大的平朔露天煤矿,加之近年来,应县新建了与木塔相匹配的辽代一条街、广场和塔林公园,形成了一条高楼林立、花草香郁、景色别致、气候易……金城镇详细信息++
大西头五神宫位于应县杏寨乡大西头村中,年代为清代。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大西头五神宫被公布为朔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杏寨乡:杏寨乡位于应县西南部,东与南河种镇接壤,北与大黄巍乡相连,西同山阴县-庄乡为邻,南和下马峪乡结伴。境内国土面积96.6km2,耕地84170亩,辖19个行政村,计有农户总户数4828户,全乡总人口18861人。素有应县西南“粮仓”和奶牛养殖“明珠”的美誉。全乡生态畜牧业发达,蔬菜业发展迅猛,玉米年平均种植面积3.76万亩。蔬菜面积达到1.7万亩,全乡创造农村……杏寨乡详细信息++
文殊寺位于应县南河种镇小石村后堡,年代为清代。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文殊寺被公布为朔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河种镇:南河种镇地处应县闻名山脚下,小石峪、茹越峪冲击扇地带,全镇辖26个行政村,3.6万口人,现有11万亩耕地。境内山川各半,土质肥沃,物产丰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经济区域。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紧紧抓住发展这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创新为目标,确立了“蔬菜强镇、畜牧富镇、生态兴镇、工业立镇”的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加快了农村小康……南河种镇详细信息++
广盈仓位于应县金城镇西关村内,年代为明代、清代。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广盈仓被公布为朔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城镇:应县金城镇位于雁门关外大同盆地南端举世闻名的应县木塔脚下,地处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辽金文化的发源地。大石、应凉、朔蔚三条主干公路线穿越境内。本镇南接世界佛教圣地五台山,东临北岳恒山悬空寺,北连大同煤海云岗石窟,西临全国最大的平朔露天煤矿,加之近年来,应县新建了与木塔相匹配的辽代一条街、广场和塔林公园,形成了一条高楼林立、花草香郁、景色别致、气候易……金城镇详细信息++
大安寺遗址位于位于应县南河种镇东崔庄村南,年代为元代至民国。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大安寺遗址被公布为朔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河种镇:南河种镇地处应县闻名山脚下,小石峪、茹越峪冲击扇地带,全镇辖26个行政村,3.6万口人,现有11万亩耕地。境内山川各半,土质肥沃,物产丰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经济区域。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紧紧抓住发展这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创新为目标,确立了“蔬菜强镇、畜牧富镇、生态兴镇、工业立镇”的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加快了农村小康……南河种镇详细信息++
花寨关帝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朔州市应县臧寨乡花寨村花寨村关帝庙,位于花寨村内东侧。坐北向南,二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264平方米,建筑面积287平方米。中轴线建有正殿、戏台、两侧为东西配殿等文物建筑,现遗存有正殿、戏台、东配殿3座文物建筑,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式庙院建筑群。正殿:坐北向南,面阔五间,进深五椽,前插廊,单檐硬山式,青灰筒板瓦屋面,殿内梁架为五架梁对前单步梁,通檐用三柱。梁架主体结构为清代建筑特征。殿内神像为新塑,后墙和东西山墙上的壁画为历史原作。东配殿:坐东向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四架梁通搭前后,单檐
田蕙墓(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应县大临河乡圣水塘村田蕙在明万历年间曾任通政使,晚年家居时撰修《应州志》,世称“田志”。据墓碑铭记,皇帝下旨修建此墓地。墓地占地2.6万平方米,由于常年瘀水、风沙侵蚀,暴露在地表的石人、石马、石碑仅有6块,余皆隐埋于地下。
繁峙古城遗址繁峙古城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汉地址:应县镇子梁乡城下庄村东北城址为长方形,长1120米,宽120米。城墙残高0.5—2米。1958年调查,地面暴露遗物有铜镞和陶豆、陶罐等残片。陶器纹饰为绳纹。未发掘。
镇子梁水库位于应县城东6公里处,建于1958年,1973年改造扩建。占地面积1840平方公里,库容量为4940万立方米。北依龙首山松林,南结安边镇遗址。大坝高耸,流水如雷,似天垂云帘。游客可在水上泛舟,湖边钓鱼,林中野宿,产生回归自然之情趣。
永镇寺位于应县南河种镇小石口村东北约300米处,距县城12公里,寺内建筑结构严谨,造型优美。现存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六间,山门六间,进深四间,东西跨耳新建钟鼓楼,构式仿古。全寺依山而建,雄伟壮观,色泽华丽,善男信女,游人不断,香火不绝,古香古朴。登其远眺,苍山绿水云飘似带,令人赏心悦目。南河种镇:南河种镇地处应县闻名山脚下,小石峪、茹越峪冲击扇地带,全镇辖26个行政村,3.6万口人,现有11万亩耕地。境内山川各半,土质肥沃,物产丰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经济区域。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紧紧抓住发展这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创新为目标
文殊寺位于应县城11公里小石村,是古应州十三大寺之一。相传文殊菩萨曾在此处说法,故而得名。据明代《应州志》载:“乾统六年(公元1007年),西方和尚义潭禅师讲经寺中,遂建殿宇。”后又经多次修葺。现存建筑系明代中期之物,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前有钟鼓楼,山门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其两侧塑四大天王像,造型威猛生动,殿内佛像经近代重新彩绘,色彩鲜艳,是研究明清塑像壁画的实物资料。全寺走向合理,布局严谨。寺中古松霜皮苍翠,枝杆如龙,俗称“古龙松”。据传是印度僧人所栽,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
位于应县城正南20公里处,在梨树坪乡,境内是最新发现的国内罕见的地质景观。沿山沟蜿蜒而进,一路是苍山对峙,花香鸟语,一路山清水秀,树荣草茂。行约2公里,迎面一幅宽约100米,高30米,由根根棱角分明的六棱石柱组成的峭壁进入眼帘,悬挂山腰,冲天而起,气势宏伟,象大山怒吼,如火箭待发。据地质专家考证,此景观大约四、五千万年前由火山爆发自然形成。真乃鬼斧神工之作,展现今日之奇观。
属恒山山脉,海拔2287米,山顶平坦,面积20平方公里,可以信马由缰。相传唐末李存孝据守朗岭关,屯兵山地,曾于此处牧马练兵,故名跑马梁。跑马梁距应县城30公里,翠松似妆,缠裹着山峦,郁郁葱葱,浮云如带,萦绕着苍松,飘飘然然。五彩缤纷的野花点缀在绿草中,犹如色彩斑斓的锦缎。置身其间,如同在云海天空中遨游,会使你在神奇中惊叹。山形,云海的变化不时地调动着你的情感。甜凉的潮气滋润着游人的肺腑,给人一种舒适,惬意的感受。
在应县城东安边镇南,天佑五年葬于此地。元朝诗人李俊民游览李克用墓,赋诗名曰“题李晋王墓”:雄名凛凛振沙陀,为国功深奈老何。多少三垂冈上恨,伶人哪进百年歌。李克用(公元856年—908年),生前称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性格勇猛急躁。唐末将领。沙陀部人。别号“李鸦儿”。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兵镇压庞勋起义,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先后镇压庞勋起义军、黄巢起义军。天佑四年(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国号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李克用……李克用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