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县好玩地方必去旅游景点景区

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隰县小西天、蒲县柏山东岳庙、姑射山风景区、师家沟古建筑群、千佛庵、汾西真武祠、腰东汉墓群、薛关遗址、隰县鼓楼、隰县七里脚千佛洞石窟、追封吉天英碑、芝麻滩遗址、翠微山遗址、永和文庙大成殿、师家沟民居、汾西凤凰生态公园、峡村峡谷风景区、蒲县真武祠、梅洞山景区、明代大鼓楼,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隰县小西天
隰县小西天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游记》里,黄眉怪虚设小雷音寺,寺内诸佛、什物全都与取经目的地雷音寺相同,以诱唐僧师徒上当。那临汾的“小西天”是不是偷了黄眉怪的创意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研究一下。小西天原名干佛庵,寺内塑天官仙界,天门题“道入西天”,并区别于隰县城南的大西天佛寺,被称作“小西天”。另外,小西天上院——全寺的精华,正殿大雄宝殿里诸佛端坐,十大弟子、八大金刚、四大天王、十二乐伎、人面飞天、神鸟等各种佛教人物、故事都在殿内,俨然一副仙宫佛国、西天“极乐世界”的景象。所以,单从这两点来看,黄眉怪就可以起诉临汾小西天剽窃创意了。传说:在远古之时,有一对美丽非凡的

山西省临汾市隰县
蒲县柏山东岳庙
蒲县柏山东岳庙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山东岳庙柏山东岳庙(第五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蒲县城东2.5公里柏山山巅东岳庙位于蒲县城东二公里的柏山之巅。这里环山十多里皆为松柏丛林,鸟语柏香,峰峦耸翠,景色宜人。来到东岳庙所在地,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影壁上的“蒲县胜景”四个大字。东岳庙创建年代不详,金泰和五年(1325)已有,历代修葺。由此北上,沿长虹磴道,经土地祠、将军祠、“御马厅”、“莲云厅”,便可远远望见山门。穿山门往上望,可见登仙桥,它是凌霄殿通往天堂楼的唯一通道。凌霄殿的神龛塑像是黄滚夫妇,即黄飞虎的父母双亲。在乐楼背后的通道口有一幅醒目的对联,它是蒲县的一个知县

山西省临汾市蒲县
姑射山风景区
姑射山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姑射(音夜)山位于汾西城西部边界,距县城30公里,海拔1890.8米。风光绮丽,四季宜人,山峰叠翠,树木葱茏,鸟鸣泉泠,松涛啸吟,大片的原始森林展现了大自然的原始风貌。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春秋时节登高揽胜,可壮观天地一消胸中块垒。夏季清爽宜人,是避暑的胜地。冬天山寒水瘦,银装素裹,好一幅北国风光图。看云卷云舒,叹造化无常,油然而生“青山秀色亘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之慨,而耸峰幽谷的自然景观最能淡泊人的心境,感红尘渐远,心灵澄碧,萌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论世务者,窥谷忘返”的流连之情。姑射山又名石孔山,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
师家沟古建筑群
师家沟古建筑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师家沟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村落居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沟的向阳坡地上,村中砖构的窑洞式宅院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环村一周的石板路将村庄围入其中,村中的宅院均为师氏家族所有。路外散布着师家的祠堂、节孝牌坊、油房、染房、酒醋房和长工院等,整个主体建筑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师家沟民居建于半山坡上相连的两个台地上,总体平面近于方形。院落的组合以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为主,结合地形的变化和窑洞式建筑的特点,出现了一些与四合院组合的三合院和立体组合的二层多进合院形制。四合院的组合以封闭对称式平面为特征,宅门位于院落的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
千佛庵
千佛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庵千佛庵(第四批国保)时代:明地址:隰县城西里许凤凰山巅又名小西天。庵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东明禅师主持兴建,清代各朝多次修补。现存建筑多为明末所建。千佛庵坐西朝东,有山门二重,布局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左右为文殊、普贤二配殿,两侧有北极殿、马王祠;下院主要建筑有无量殿、韦陀殿、摩云阁、八卦亭及韦陀殿之上的钟、鼓二楼。无量殿为下院主殿,面宽五间,前檐插廊,殿内供无量寿佛。大雄宝殿是庵内的精华所在,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前檐插廊,单檐悬山顶,殿顶筒板布瓦覆盖,琉璃剪边,中设琉璃方心。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六

山西省临汾市隰县
汾西真武祠
汾西真武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武祠真武祠(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汾西县姑射山创建年代不详,金大定年间(1161一1189年)改称青山龙王庙,元大德二年(1298年)改称青山庙,延祐二年(1315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均有重修,清顺治十一年(1645年)创建真武祠,改称真人庙,现存主体建筑结构为元明清建筑。庙依山而建,中轴线建有南门戏台、看亭、韦驮殿、真武殿、文殿、铜殿、玉皇楼,文殿两侧建有库房院、禅院。庙内保存有元碑1通,明清重修碑、记事碑70余通。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
腰东汉墓群
腰东汉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腰东汉墓群腰东汉墓群(第三批省保)时代:汉地址:蒲县西坪垣乡腰东村村北墓区东西约500米,南北约1000米,总面积0.5平方公里。五、六十年代曾先后发现过几十座墓葬。发掘过墓葬一座,清理出石棺1副,石棺为红砂石,经过打磨拼砌而成,做工较粗糙。墓内随葬品主要有陶罐、陶鼎、铜镜等。根据采集的陶鼎、陶器残片纹饰、陶质、器形分析,该墓当属汉代。

山西省临汾市蒲县
薛关遗址
薛关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关遗址薛关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旧石器地址:蒲县薛关镇西约1公里的听水河右岸1964年发现,1980年正式发掘,获得石制品4700余件及一部分哺乳动物化石。C14测定为距今13550±150年。薛关遗址的石制品包括细石器和粗大石器两类,以细石器为主。原料有燧石、石英岩、角页岩等。细石器的类型达30余种,有楔状、船底形、半锥状、似锥状、漏斗状等各种类型的典型细石核达30余种,有细石叶和各种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琢背小刀、锥钻等。刮削器占石器的83%。尖状器是薛关遗址的代表性器物。薛关石制品以小型者居多,打片技术兼用直接法和间接法。

山西省临汾市蒲县
隰县鼓楼
隰县鼓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隰县鼓楼隰县鼓楼(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隰县县城中心隰县鼓楼位于临汾市隰县县城内,居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汇中心。鼓楼由墩台和台上楼阁构成,通高20.3米,占地面积190平方米。据《隰州志》及脊檩下的题记“明万历四十五年奉直大夫知隰州事储”,鼓楼由隰州知州储至俊创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清顺治十五年(1638年)、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六年(1865年)均有修葺,2002年进行落架大修,其梁架结构、牌匾等存有明代原物。墩台为方形,边长13.8米,高5.98米,由青砖砌筑,外涂朱红色。台下设十字券门洞,东侧有露天

山西省临汾市隰县
隰县七里脚千佛洞石窟
隰县七里脚千佛洞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洞千佛洞(第二批省保)时代:明地址:隰县城北7公里七里脚村的城川河东岸洞窟开凿于南北走向的山坡崖壁下部,石窟共有两个洞窟,南北并列,窟口均西向,窟内存雕像约70余尊。第一窟位于崖下南侧,平面呈马蹄形,穹窿顶,面宽2.72米,进深2.35米,高8米。内雕一佛二菩萨像。第二窟,位于崖下北侧,洞窟平面呈长方形,素面平顶,面宽2·9米,深2.3米,高2·76米,正壁前置高坛基,高0·6米、深0·63米。左右壁壁面高浮雕有佛像24身,上下四排,每排六身。前壁窟门上方雕五身佛像,形象、服饰、手势均同左右壁。以上二窟均无确切的创建题记,第一窟从

山西省临汾市隰县
追封吉天英碑
追封吉天英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追封吉天英碑(第四批省保)时代:元地址:汾西县城东门外是吉祥之子吉天英、吉天益、吉天弼立石记载朝廷追封吉天英两代先人的缘由及其父吉祥生平之碑。碑为青石质,璃首,龟跌,通高2.80米,首高0.70米,跌高0.50米,碑身宽0.91米,厚0.35米,元至治二年(1322年)立石。碑阳额题篆书“大元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冯翊郡侯吉公墓碑铭”,首题“大元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冯翊郡侯吉公墓碑铭并序”。碑文楷书碑阳23行,漫行54字。碑阴额篆“口口吉氏谱系之图”,正义9行,380字。记录古氏族谱。赵孟頫撰文并书丹。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
芝麻滩遗址
芝麻滩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芝麻滩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旧石器地址:大宁县徐家垛乡李家垛村季大坡村西南1公里文化层面积约1500平方米,距地表深度0.3--10米,位于昕水河二级阶地的底部,地层剖面自上而下为:(1)三叠系砂岩基座(2)砾石层(3)砂层夹小砾石。该遗址暴露的主要遗物,以粗壮石器和细小石器为代表,前者采自砾石层,后者采自阶地顶面。共采集标本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斫器等47件。根据采集标本,可确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

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
翠微山遗址
翠微山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翠微山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大宁县城关镇翠微山(俗称南山)山颠遗址范围1平方公里,文化层距地表约4米,厚度2米,暴露遗迹主要是灰坑,黄土断层。暴露主要遗物有绳纹灰陶,泥质红陶、夹砂陶片。采集标本有彩陶钵、尖底瓶口、底、陶环、泥质绳纹灰陶、泥质红陶、磨光黑陶片。时代应为仰韶文化晚期与龙山文化初期。

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
永和文庙大成殿
永和文庙大成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和文庙大成殿(第四批省保)时代:元地址:永和县城内正大街东门巷永和文庙大成殿位于永和县城内正大街东门巷。据《永和县志》记载,庙始建于元至元年间(1335~1340年)。坐北朝南,现仅存大成殿,仍保留有元代建筑特征。文庙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前檐墙经后人改造,已非原状。前檐柱头斗栱五铺作双杪,皆做琴面假昂头,耍头斜杀内凹,补间铺作明次间各施一朵,形制与柱头铺作相同。柱头铺作里转出两跳,重栱计心造。殿内厅堂造,六架椽屋四椽栿对乳栿通檐用三柱。后在四椽栿下增置一柱。前檐角柱生起明显。梁栿多用自然材,平梁上施蜀

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
师家沟民居
师家沟民居

师家沟民居位于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冬日的天气清冷干燥,同行的汾西县博物馆馆长王玉富先生很是健谈,对汾西的文物古迹如数家珍,当年行驶在汾西县城东南大约5公路处时,路旁的一个指示牌指向旁边的一条路,王馆长说这条路就通向师家沟村。过了不久,坐落于黄土高原山地的师家沟,以它古老、神秘、幽静的魅力展现在我们面前……矗立在村口的清代牌坊首先映入眼帘,在瑟瑟的寒风中依然保持着它的肃穆与伟岸。据王玉富先生介绍,师家沟属于清代民居,创建于清乾隆34年(1789年),扩建历经80余年,占地面积10余平方米。与乔、王两家大院不同的是,这里的地形地貌与建筑


汾西凤凰生态公园
汾西凤凰生态公园

凤凰生态公园坐落于汾西县城。县委、县政府大院门前的府前广场,占地面积l0000余平米,总投资358.8万元。该工程是2007年该县年初确定的城建重点工程的头号工程,是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临汾市“蓝天碧水”工程的一大举措。是建设“山区经济特色县、生态优美县、社会和谐县”大政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听民声、顺民意的一大民心工程,是继科普生态园工程以后为汾西人民建设的又一个修身养性、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该工程规划设计结合了汾西县的人文环境及文化内涵,集“福、禄、寿、喜、和”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该公园主要由乔灌花草绿化、微型


峡村峡谷风景区
峡村峡谷风景区

峡村峡谷自然风景区北为太山,海拔1732米;南为明山,海拔1615米。峡谷相对高差约300余米,长约3500米,宽约200米。谷底九曲十八弯,山环水绕,两旁悬崖,刀劈斧削,岭上危岩,鬼斧神工。峡长谷幽,山青水碧,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置身峡谷谷底,陡峰绝壁,壁立千仞,山欲倾倒,惊心动魄。站在峰顶,眺望远处,山外有山,群山茫茫;俯瞰谷底,云萦雾绕,烟波浩淼,恍如梦境。深秋观山峡,霜叶红于二月花,遍野如虹亦似霞,碧绿松柏作背景,恰似名家妙手画。仙山分太明,灵木皆柏松,天然去雕饰,秀色本天成。这里可开发攀岩运动,登山旅游等独特项目,让游人感受

山西省临汾市蒲县
蒲县真武祠
蒲县真武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武祠位于蒲县城内昕水河南岩翠屏山山腰,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该祠堂建筑工地为砖雕仿林结构,座南向北,依山势而建。正殿面阔一间,进深9.45米,单檐歇山顶,檐下施砖雕斗拱,五铺作,转角斗拱一攒,后部紧靠黄土山,故大部埋在土中。殿前斗拱下有莲花垂柱四根,普拍枋下为砖雕莲花栏额,垂柱之间砖雕雀替相连。外观整体建筑工地浑厚精巧,庄严宏伟,正殿采用无梁殿结构图,平面图为八角形制,上部为八卦攒角顶,志士墙体高约4米,每角补间铺作一攒,二层无角拱,施补间铺作现攒,三层角拱下有莲花垂柱,补间铺作一攒,一至三层斗拱五铺作,四层至五层均施角拱,四铺作,顶部

山西省临汾市蒲县
梅洞山景区
梅洞山景区

梅洞山自然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处。梅洞山亦称石头山,俗称老虎圪洞,主峰海拔1740米,峻岭横峙于南,方圆百里,天然人工林相间,针叶阔叶树混交,乔木、灌木、草类、藻类叠生,多种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被誉为“高山生物园”。这里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风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国务院所立吉县、大宁、蒲县三县分界石碑,界碑处一步跨三县,意趣盎然。主峰处有真武庙遗址。梅洞山阳春山花烂漫,犹如自然花园;夏日蜂蝶飞舞,凉爽宜人,是消夏避署之胜地;秋季天高云淡,漫山红叶,杜梨黄了,山楂红了,山果熟透了,野雉翩翩飞过,油松透出深绿,白桦林片片白色


明代大鼓楼
明代大鼓楼

隰县县城鼓楼又名大观楼,创建于明代,至今有三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是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中心,是隰县的象征。十字门洞上建有高14.31米二层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的建筑,巍峨壮观,楼顶部四周还有体现隰县辉煌历史的巨匾四桢:东为“龙泉古郡”,西为“长寿遗封”,北为“三晋雄邦”,南为“河东重镇”。其建筑形制,梁架结构,牌匾等主要构件均为明代原物,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电话:0357-7321410传真:0357-7321411地址:山西省临汾市隰县

山西省临汾市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