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砬子遗址
红石砬子遗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石砬子遗址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红石砬子遗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前郭县红石砬子遗址,别有一番天地,考古工作者以独特的手笔,给它挥洒一层“汉书文化”的神秘彩色。因此,它以新的面貌出现,引人嘱目,不知吸引了多少学者和游客。如果你想去那里一游,可从前郭县城乘车,向东南行程20公里,到吉拉吐乡东灯楼库屯,再向东南走3公里,便可到达红石砬子遗址。

遗址坐落在松龙江南岸依丘傍水的漫岗上。这里南北有起伏的迤俪丘陵,伴着一泻千里的松花江静静地流淌;西面筑起一道苍翠的防风林带,宛如古老的长城在这里护防,风景幽美、静谧,是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地方。如果你信步走上漫岗,就会发现脚下有许许多多的陶器碎片,暴露出来的出土陶器多姿多彩,有锥状、0状的陶鬲足,有精美陶纺轮、红衣陶片、素面黄褐色陶片、箅点纹组成三角形褐色陶片,美观可爱。采集的标本有鬲、鼎、钵、罐、豆,虽然支离破碎,但对考古工作者来说,则视为珍宝,别看是一些碎陶片,在他们眼里会发出璀璨的光彩。“红石砬子遗址别具一格”,就是考古工作者考查的结果,专家们认为,“红石砬子遗址的文化面貌,同黑龙江省肇源县境内的白金宝类型文化、望海屯类型文化及大安县境内的汉书文化,均属同一类型的文化”。曾有人问过,什么是“汉书文化”?让我们看看考古工作者的实际考查吧:1974年,吉林省博物馆考古队和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师生,在今大安市月亮泡附近(泡南岸一个隆起的黄土崖上),考古大队发掘一处原始文化遗存,根据地层分市,把遗址分成上下两个不同的文化层,其下层文化遗存定名为“汉书一期文化”;上层定名为“汉书二期文化”。经碳14测定,“汉书一期文化”相当于商周期,“汉书二期文化”相当于战国至汉。因此,红石砬子遗址年代的确定:上限至西周早期,下限到西汉,“主要分布在嫩江和第一、第二松花江流域。这种汉书文化系夫余文化,说明自治县当时为古夫余属地。”

红石砬子遗址的发现,可以使人们进入公元前11世纪,考查西周时期少数民族在嫩江、松花江一带的生活状况、民俗风情、社会面貌等,它对于研究松原地区少数民族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因此,1981年红石砬子遗址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拉吐乡: 吉拉吐乡南与王府镇接壤,西与大山乡、新立乡毗邻。东北与扶余县隔江相望,北与前郭镇相连。总幅员面积13,170公顷,其中土地面积为7,100公顷,林地面积为375公顷,水域面积为3,700公顷,在土地面积中耕地总面积为5,000公顷,水旱田面积各占2,500公顷。吉拉吐乡是松原市的一个近郊乡,也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乡,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快捷,吉拉…… 吉拉吐乡详细信息++

上一篇 万善石桥
上一篇 孝庄祖陵旅游区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12181.html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周边景点
查干湖自然保护区
查干湖自然保护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国家水利风景区

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省西北部,霍林河末端与嫩江的交汇处,总面积506.84平方公里,主体在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部分位于白城的大安市和松原的乾安县。保护区以半干旱地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珍稀、濒危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1986年查干湖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年来,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日益丰富。仅鸟类一项,已由过去的117种增至目前的239种,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43种,特别是东方白鹳、白头鹤、白鹤、丹顶鹤、黑鹳、大鸨、金雕、白尾海雕、大天鹅、灰鹤、白琵鹭等国际濒危物种及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