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档案馆
房山区档案馆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房山区档案馆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房山区,房山区档案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房山区档案馆成立于1960年,是一个区级国家综合性档案馆,是房山地区永久保管档案资料的基地。建馆之初,档案馆只保存了36个全宗的文书档案共5370卷,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截止到2014年12月,我馆现有馆藏档案200个全宗,231232卷(件),排架长度2113米。其中,馆藏纸质案卷档案205151卷,光盘173张,录音档案21盘,录像档案47盘,照片档案11452张,实物档案1793件。馆藏资料13240册,电子文件16866件。有清代、民国及建国后全区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形成的重要档案,也有反映本地区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献史料。馆藏档案较早的是清朝民间土地房屋的买卖契约,最早的是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5年)的土地买卖的地契。

馆藏革命历史档案266卷,形成于1937至1949年。主要有原房山县、良乡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对敌斗争中,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土地改革、政法工作、社会治安、民政工作、工商税收、文化教育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形成的工作计划、总结、意见、指示、汇报、调查表、统计表等材料。馆藏民国时期档案1193卷,记录了1934年至1948年房山县、良乡县的一些基本情况。馆藏1949年至1958年的档案,较系统地记录了原河北省房山县、良乡县在开展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恢复生产建设的情况。馆藏1958年至1999年的档案,记录了房山区(原北京市周口店区、北京市房山县)在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情况。

文书档案:有区(县)委的常委会会议记录,历次党员代表会大会文件,有区(县)政府(人委、革委)办公会会议记录,历届人代会文件材料,有区划、组织机构、人事编制方面的方案、批复、通知、调查统计表、人员名册,有-工作的意见、报告、总结及-对象名册、原工商业者区别为劳动者审批表、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的有关材料,有农村、农业的生产、管理、分配、统计工作的通知、规划、各类经济承包合同、多种经营、调查统计表、普查材料,有工交邮电工作的调查报告、规划意见、指示、总结、工业普查的材料,有财政金融、工商管理工作的通知、计划、总结、报告、规定,有城市建设、房地产管理工作的通知、意见、规定、报告及私房改造、房屋普查资料,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工作的规划、安排、总结、统计表,有文化文物、教育、体育工作的计划、总结、通知、汇报、统计资料,有科技工作的规划、意见、总结、报告及“星火计划”、“科技扶贫”的材料,有民族宗教工作的意见、计划、总结,有优抚救济工作的报告、调查,有转业军人、军烈属的登记表、安置计划,有知青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的安排、意见、管理办法、统计表和登记表,有职工招工登记表,有介绍房山自然资源的地质勘探调查报告、统计、总结、煤炭及矿石开采情况,有整党、整风、整社、“一打三反”、“四清”、“文革”等运动的安排、计划、总结、报告及落实政策的材料,有反映六十年代房山先进模范代表——“十二面红旗”的事迹材料,有七十、八十年代全国劳模徐庆文、仉振亮和南韩继、窦店村的事迹材料,有1974年至1976年、数千人汇战、开凿“胜天渠”的材料,有反映国家领导人视察房山工作的材料,为毛主席纪念堂敬献汉白玉的情况及纪念建党八十周年江泽民同志为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亲笔题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手书复制件等材料。

科技档案:有农业区划工作的指示、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现状图、示意图、成果应用材料,有水库、河道、灌区的工程设计方案、施工、竣工图,有水文地质、气象气候、地下水方面的规划、勘测资料,有楼房建设的工程文件及竣工图。

会计档案:有部分立档单位的会计年度报表。

声像档案: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北京市领导来房山参观、视察、指导工作照片及影像资料,有国际友人来房山参观访问的照片,有房山区的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的照片及影像资料,有关于农业、水利、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工作的照片及影像资料,有城镇建设新旧对比照片,有房山区域内名胜古迹的照片。其中较早的有1940年侵华日军拍摄的河北镇河南村老百姓当时生活情况的照片;有1949年房山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会场照片。

实物档案:有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夏季粮油创高产的奖状,有国防部、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农业部、林业部、环保总局、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等单位颁发的有关征兵、基础教育、计划生育、体育、卫生保健、农林业生产、环保等工作的奖杯、奖状、锦旗、证书、牌匾,有房山区域内矿物岩石标本,有各立档单位作废的印章。

馆藏资料:有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工具书等方面的图书,有中共中央、国务院、河北省省委、北京市市委、市政府、通县地委在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关于整党、整风、政法、肃反、军事、工交财贸、农田水利等方面的文件,有《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北京日报》等报刊的合订本。其中最珍贵的有:解放前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光绪15年、民国13年编修的《良乡县志》,民国17年编修的《房山县志》,反映房山旅游及景观的《上方山志》及1950年至今的《北京日报》合订本等。

上一篇 尚大沃联福生态亲子农场
上一篇 窦店清真寺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1396.html
房山区周边景点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千米,处于山区和平原接壤部位。东南面是华北大平原,西北面是山地。周口店附近山地多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天然洞定,成为埋藏“龙骨”的仓库,该山故名龙骨山。山上有一个东西长约140米,南北宽2.5~42米不等的天然洞穴,是50万年以前北京猿人栖息的地方,他们先后在洞穴里群居了40多万年,遗留下他们吃剩的残余食物和用过的器具,还有他们的遗骸。后来,这个洞被塌方的泥沙和崩落的石块所埋。早在1918年发现第一地点后,经1921年、1923年的两次发掘,发现了不少哺乳动物化石,特别重要的是在这

北京市房山区
石花洞风景名胜区
石花洞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家地质公园

北京石花洞原名潜真洞,又称十佛洞(石佛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南车营村,距北京市城区南车营村,距北京市城区五十公里,沿京石高速公路,出良乡道口往西十五公里便到石花洞。石花洞石花洞北京石花洞为中国华北地区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洞体分为上下七层,一至五层洞道长约五千余米,六七层为地下暗河。现开放的一、二、三层洞道长一千九百米,洞地面积约一万八千平方米,有十二个高大的厅堂的十六个洞室及七十一个形态各异的大小支洞。石花洞内的自然景观玲珑剔透、花彩多姿、类型繁多、有滴水、流水和停滞水沉积而成的高大洁白的石笋、石竹、石钟乳、石幔、石瀑布、边槽、石坝、

北京市房山区
东湖港
东湖港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湖港风景区位于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十渡园区十五渡,与野三坡毗邻距市区106公里。景区内翠绿的檀林,蜿蜒的千年古藤遍布整个峡谷,蜿蜒小道曲折而上,潺潺小溪足下流淌,颇具诗意。奇特的“三叠瀑布”落差115米,自女儿泉急流直下,水雾随风飘落,如银河般挂在峭壁上。“华北第一梯”倚峭而建,有“登云梯而览群山”之势。这里以瀑高、潭多而享有盛名,素有“幽谷叠瀑、檀林氧吧”的美誉。另有夫妻峰、元阳峰、东湖巨佛、石刻画廊、嫦娥伴金蝉、观音洞等十余处景观。东湖港风景区是国家级AAAA级景区。北京东湖港自然风景区位于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十渡园区十五渡,与

北京市房山区
房山十渡
房山十渡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国家地质公园

十渡的由来介绍:远古的拒马河水很大,河上不能架桥,每拐一个大弯进一个村庄就有一个渡口,在一渡至十渡20千米内共有10个弯,也就有10个渡口,十渡也就由此而得名,另一种说法就与佛教有关,“十渡”是佛教“十方世界,普渡众生”的简称。十方世界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为什么十渡的一至五渡没有叫“渡”,而从六渡开始才叫“渡”呢,因为佛教的信徒要做到五戒(亦称五关)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只有过了这五关才能得以度化。(五渡叫西关上)六波罗蜜又称“六度”,“六到彼岸”,是佛教提出的从生死彼岸到达涅磐彼岸的六种途径

北京市房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