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寿艺术馆
沈寿艺术馆
沈寿艺术馆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崇川区,沈寿艺术馆建于1992年。位于南通风景秀丽濠河边“南通县立女工传习所”(中国第一座刺绣学校)旧址。-(中国人大副委员长)题写馆名。该艺术馆展示了我国近代刺绣大师沈寿的一组组历史照片和刺绣实物,并详细介绍了沈寿的艺术业绩和其弟子的刺绣艺术精华。沈寿,原名雪芝,字雪君,号雪宦、别号天香阁主人,1871年出生于江苏吴县阊门海宏坊一个古董商的家庭。父亲沈椿,强习书史,研究盐法,曾在浙江任盐官。他酷爱文物,富有收藏,后来开了一个古董铺。母亲宋氏,生有三男二女,雪芝排行第五,从小便随父亲识字读书。家藏的文物字画,给她丰富的艺术董陶,拨动了雪芝心灵中美的琴弦。

苏州的刺绣素负盛名。尤其是苏州城外的木渎一带,几乎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堪为“苏绣之乡”,小时侯,雪芝常去那里的外婆家,对奇妙的苏绣艺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在姐姐沈立的带领下,七岁弄针,八岁学绣,开始了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刺绣生涯。雪芝天资聪颖,又好钻研,学绣进步很快。起初,她绣些花草之类,主要是一些实用性绣品。后来就将家中收藏的名画作为蓝本,开始绣制艺术性作品。十六七岁,她便成了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雪芝二十岁结婚,丈夫余觉(名冰臣,又名兆熊),浙江绍兴人,后居苏州。他出身书香世家,能书善画,经济条件也颇好。婚后夫妻俩一个以笔代针,一个以针代笔,画绣相辅,相得益彰。雪芝除操劳家务外,总是闭门刺绣,从不间断。

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是慈禧太后的七十寿辰。清政府谕令各地进贡寿礼。余觉得知消息后,听从友人们的建议,决定绣寿屏进献,他们从家藏古画中选出《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图》作为蓝本,很快勾勒上稿,并请了几位刺绣能手一齐赶制,雪芝在这些绣品上倾注了很多心血。慈禧见到《八仙上寿图》和另外三幅《无量寿佛图》,大加赞赏,称为绝世神品。她除授予沈雪芝四等商勋外,还亲笔书写了“福”,“寿”,两字,分赠余觉夫妇。从此,沈雪芝更名“沈寿”。

1914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应聘来到南通,担任了所长兼教习,余觉则担任了南通平民工场的经理。女红传习所起初附设在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后移到南通濠阳路,传习所第一期招生二十余人,以后逐年增加,学制也逐渐完善。所内设有速成班,普通班,美术班和研究班。

沈寿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刺绣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富有经验的刺绣教育家。在教学中,她主张“外师造化”,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绣花卉,她就摘一朵鲜花插在绷架上,一面看一面绣。绣人物,她则要求把人的眼睛绣活,绣出人的精神,在沈寿的精心教诲下,南通女红传习所培养了许多苏绣人才。南通的绣品也逐步形成了“细”“薄”“匀”“净”的风格,在国内外打开了销路。

沈寿在南通“授绣八年,勤诲无倦”(张謇语),不幸积劳成疾,张謇“惧其艺之不传”,便在延请名医为沈寿治病期间,征得她的同意,亲自动手记录整理她的刺绣艺术经验。沈寿在病体稍微好一点的情况下,边回忆边口述,历经几个月,终于写成《雪宦绣谱》一书。张謇在绣谱的序言中说:“积数月而成此谱,且复问,且加审,且易稿,如是者再三,无一字不自謇书,实无一语不自寿出也。”由此可见,这本绣谱确实是沈寿四十年艺术实践的结晶。此书分绣备,绣引、针法、绣要、绣品、绣德、绣节、绣通,共八章。从线与色的运用,刺绣的要点到艺人应有的品德修养,以至保健卫生,都有比较完整的阐述,堪为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苏绣艺术经验的专门著作。

1921年6月18日,沈寿病殁于南通,终年四十八岁。根据沈寿生前的愿望,张謇将她安葬于南通马鞍山墓地,墓门石额上镌刻着张謇的楷书“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之墓阙”。墓后立碑,碑阳镌刻着张謇撰写的《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灵表》,碑阴雕刻着沈寿遗像。大师已去,艺术长存,她的精美绣品长留人间,至今仍熠熠生辉。在北京、南京、上海、苏州、南通等地的博物馆都收藏有沈寿的绣品,当人们看到她绣的《八仙上寿图》、《耶稣像》、《倍克像》、《无量寿佛》、《万年青》、《花鸟册页》、《生肖像》、《观音像》、《文蛤图》、《柳燕图》时,无不为之倾倒,惊叹这位苏绣大师,以其超人的智慧,灵巧的绣手终于把传统的苏绣工艺提高到了更为绚丽神奇的艺术境界。

沈寿艺术馆从1992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伫立在濠河畔,更为南通濠河增添光彩。

上一篇 个簃艺术馆
上一篇 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16357.html
崇川区周边景点
濠河风景名胜区
濠河风景名胜区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濠河环绕南通老城区,形如葫芦,宛如珠链,被誉为南通城的“翡翠项链”。濠河原为古护城河,史载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筑城即有河。现周长10公里,水面1080亩,水面最宽处215米,最窄处仅10米,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护城河。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国内仅存的四条古护城河之一。濠河水清如镜,自然风光优美,拥有江鸥、野鸭、鱼鹰等自然生态群落。濠河两岸有光孝塔、天宁寺、北极阁、文峰塔、南通博物苑、五公园等名胜古迹,有张謇、李方、赵丹等名人故居,还有濠东绿苑、濠西书苑、环西文化广场、文化宫、文峰公园、映红楼、体育公园等新兴的文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科普教育基地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江苏省南通城东南濠河之滨,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建成之初占地35亩,藏品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主要陈列于南馆、北馆等展馆内,而大型文物标本则展示于室外。苑中广植花草树木、养殖珍禽鸟兽,与室内展品呼应,另有各种园林设施点缀其间,由此营造成一种高雅精致而又轻松闲适的氛围。这种馆园结合的特色反映着创始者独到的博物馆理念。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南通濠河之滨,由晚清状元,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实业家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南通城市博物馆
南通城市博物馆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南通城市博物馆地处南濠河黄金地段,与著名的南通博物苑隔河相望。由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和建筑大师何玉如先生亲自主持设计。2005年8月2日,江苏省第一座城市博物馆——南通城市博物馆在该市建成并部分对外开放。南通被誉为“中国博物馆之城”。博物馆分为东、西两馆,东馆为两幢近代历史建筑改建整修而成,新建的西馆总面积13500平方米。城市博物馆采取馆中馆的形式,西馆设中国近代第一城展览馆、南通规划馆、精品人居馆、建筑成就馆。东馆将开设个人收藏馆、中国近代第一城全盛缩微馆和南通名人雕塑馆。西馆底层为“近代第一城”展览馆。通过场景复原展示南通城市发展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军山
军山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军山地处市南郊狼山风景区。风景区由狼山、剑山、军山、黄泥山和马鞍山五山组成。五山不高,但在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玲珑娇小引人注目,且南临长江、山水相依,秀丽旖旎。军山成南北走向,旧为海中岛屿时,相传曾为秦王屯兵之地,因形似伏象,又名象山。介绍山门上军山一般从此入,故称山门。山门上“大山门崖”四字,是民国年间所刻,其东石壁有测量海平面的刻记,门西有张謇《气象台新路记》一文刻于石上。普陀岩上方旧有一枝庵,为军山咽喉,山路即从庵前而过。山门以东:普陀岩东为大小山茶湾,大湾在东,小湾在西。普陀岩左(向西)为狮子窟。此处岩穴陡峭而中凹,左右嵬磊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