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屋山
瓦屋山
瓦屋山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溧阳市,瓦屋山属溧阳的北山地区。这里群山逶迤,主峰突兀耸立,山顶有数千亩平坡,远远望去呈青瓦所盖的大屋一般,故名瓦屋山;瓦屋山因与九华山有着历史渊源关系,故有小九华之称;这里林木繁茂,绿竹涛涛,现今正在被开辟成森林公园,这里的宝藏禅寺、神女湖、北山竹海、丫髻山等已成了旅游的好去处。

瓦屋山是人文荟萃之地,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溧阳酒楼(旧县集镇)写了《游溧阳·登山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这首名篇;孟郊在溧阳任县尉时,数次登临瓦屋山远眺,评览江南山水风光;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幼子陆子遹任溧阳知县时,曾数次登上瓦屋山,他还把自己的家迁至瓦屋山南麓的陆笪村,现此处陆姓便是他的后裔;明代大文学家汤显祖留下《游溧阳洞山》七律:“瓦屋如云青作花,华阳绛气屋青蛇,中开百尺仙人掌,摇漾金光落紫霞”;溧阳清代状元马世俊留下“瓦屋成高筑,平岚净远氛,阴晴峰变化,俯仰气氤氲”的优美诗章。

据史料记载,瓦屋山与安徽的九华山在宗教史上具有密切的关系,佛事交流十分频繁。唐天宝五年(747年),九华山金地藏二弟子道明大和尚到瓦屋山建造了宝藏禅寺,那时寺中僧侣近百人,直至1937年寺庙被抢掠毁坏。如今,在352米高的瓦屋山头,横卧着一座宏伟的建筑群——宝藏禅寺,这是1994年以来,众信士香客自筹巨资建造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法师为宝藏禅寺题了楹联:“天宝物华修行胜境,地藏闵老-道场。”概括了瓦屋山宝藏寺山水云壑,数峰迭翠,风光秀丽,龙池泉水长年不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奇特胜景。现在瓦屋山被规划为重点名胜风景区,道路交通,园林建设正在实施之中,其中已修筑了盘山公路,瓦屋山宝藏禅寺已正式对外开放,日常游人络绎不绝,如遇庙会和佛事,更是人声如潮,最多时达数千人。

集旅游和休闲于一体的瓦屋山森林公园,已加快了建设的步伐,她既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又有现代的开拓创新,不久的将来,她将和天目湖、南山竹海形成溧阳两山一湖、南北呼应的大旅游格局,将共同衬托着长三角后花园的风采。

上一篇 天目渔村
上一篇 溧阳凤凰公园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16614.html
溧阳市周边景点
天目湖
天目湖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国家水利风景区 国家级湿地公园

位于溧阳市南八公里处,有沙河、大溪两座国家级大型水库,因属天目山余脉,故名“天目湖”。天目湖开发建设始于1994年,是一处集森林度假、农业观光、环境保护和湖上娱乐于一体的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已建成羊山自然公园、湖里山公园、报恩禅寺、状元阁、射击城、海洋世界、水上乐园等旅游景点,湖周群山环抱,湖水清冽,间有画若棋盘的田畔,疏密错落的茶园,到处是一幅幅纯自然的田园风光图,湖岸蜿蜒曲折,自然景色与人工点缀相得益彰。景区内古树名木,奇花异草,姿态万千。野猪、野兔、野鸡、野鸭等野生动物栖息繁衍,自成天趣。天目夕阳山、水、林、禽、兽同生共荣,构成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
天目湖南山竹海景区
天目湖南山竹海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国家水利风景区

南山竹海地处常州市所辖的溧阳市南部山区,离国家级AAAA级旅游度假区--天目湖18公里。竹海置身于旅游黄金通道之中,它西望横山,东与陶都宜兴相接,南去安徽洞天世界,北枕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南山山麓,峰峦叠嶂,高低错落,此起彼伏,千姿百态。林木浓荫蔚然深秀,山溪潺潺,既具峰回路转、空间幽邃之美,又具迷离莫测寻奇探幽的神奇魔力。数万亩毛竹,倚山抱石,碧海蓝天,山风习习,浪潮起伏奔腾,惊涛澎湃,形声雄浑,情趣别致。漫游蔽日竹海、信步傍水长廊、荡漾碧波竹筏、品茗南山寿眉,使人心旷神怡、神采奕奕。2006年7月4日,江苏溧阳天目湖南山竹海景区被评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位于溧阳市前马镇水西村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西距宁杭高速公路2公里,南距溧阳市区20公里,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史上都有重要地位的地方。新四军江南部队的指挥机构。1939年8月,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已赴延安,新四军军部决定第1、第2支队由陈毅统一指挥,并增设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建制,统一领导第1、第2支队。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溧阳水西村公开宣布成立,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刘炎、副主任钟期光。指挥部辖第2团、新6团、第4团、挺进纵队和地方武装,共1.4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
史侯祠
史侯祠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史氏第一座大庙“史侯祠”位于江苏溧阳东郊埭头镇,始建于东汉初年,是为纪念东汉名将、溧阳侯史崇而建的祭祀建筑群,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后多次被毁于天灾--,族人屡屡修复扩建;据记载至清光绪二十五年为第十五次修建,占地60亩,殿堂百余间,成为江南第一大祠。抗战时又遭日寇破坏,以后在此办起来埭头中学。2005年成立了“溧阳史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工作规划的重点之一就是恢复重建史侯祠。史崇后裔不甘祖先文化遗产的消失,集千万资金,择原址西侧,主动承担重建史侯祠的职责,于2007年12月开工兴建,2008年第一期工程完成,以后逐年增建,目前初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