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拔剑泉
汉王拔剑泉
汉王拔剑泉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铜山区,“策马来寻拔剑泉,汉王遗迹尚森然,一泓暗泄碧峰外,百丈晴拖绿树边,溜响消残龙战气,芒寒微动灞陵烟,鸿沟寂寞乌江冷,不信清流此地偏”。这首题为《拔剑泉》的古诗是清乾隆33年间,一位名叫邵大业的徐州知府写下的。

拔剑泉位于汉文化之乡,汉王镇丁唐山下。形成于西汉高祖二年,这里山脉连绵,河流纵横,素有“山水一色,民事物阜之称”。是徐州著名的花果、玫瑰之乡。据《史记》上记载,刘邦-为汉王后,于公元前205年春,乘虚占领西楚国都彭城,霸王项羽闻讯,亲率3万精兵夺回彭城,刘邦率队退到汉王丁塘山下,人困马乏,数日不得滴水,军士饥渴难忍,刘邦在走投无路百感交集之时,猛地将宝剑往地上一搠,对天长叹道:"天亡我也!”没想到当他从石缝中拔出剑时,随剑间涌出泉水。同时,他的焦躁不安的战马也用蹄子趴出泉水,从此,后人为纪念刘邦把这两眼泉名之为:“拔剑泉”和“马扒泉”。拔剑泉为一菱形泉眼,犹如宝剑插地时遗留的痕迹。徐州知府苏东坡曾为拔剑泉开辟水道,使泉水向北流入石狗湖(今云龙湖)形成现在的玉带河。

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拔剑泉已用水泥砌成一个长方形大井,马扒泉则扩展成一个蓄水湖,两泉涌水昼夜不断净逸温润,此流水量约为2592/日立方米,成为汉王镇家田灌溉的重要水源之一。顺着湖边缓步,可见一泓碧水与亭台小桥,四周绿树环绕,湖内微波荡漾,水面群鸭浮游,风景宜人。在湖水东部近岸的地方,有一石碑凸在水面上,上面刻着"试剑石"三个红字,具说宋代苏辙曾经同苏轼观看试剑石,并且写了一篇《试剑石铭》。在拔剑泉南岸的绿草地中,立着十余块大小不一的碑碣,碑碣上深浅不一的文字上记载着这方神泉千年不逝的历史,印证着拔剑泉千年的涌动和古朴的-。

(1)拔剑泉概貌

徐州三面环山,古代曾有72眼山泉。最有名的当数饮鹤泉,位于云龙山上。其次为拔剑泉,共有三处:一处在城南30余里的湖山,一处在城西南20余里的丁塘山,一处在城东北的二郎山。三处山泉均名拔剑泉,而且均与刘邦有关,但名声最大的,至今仍然昼夜不停涌出泉水的,只有丁塘山的那个拔剑泉了。现属铜山县汉王镇,所以又称汉王拔剑泉。

汉王拔剑泉周围,早在几十年前就砌了一个棱形井圈,好像一把巨剑的形状。泉水形成了一个蓄水湖。水清而微甜,恒温摄氏16度。昼夜出水量,一说每天约2000立方米,一说约2500立方米。湖周围是高大的梧桐,水中可映出清晰的倒影。

苏轼曾偕弟苏辙到此游览,并写了《彭城汉高祖庙剑石并序》,序曰:"汉王高帝庙有石高三尺余,中裂如破竹,不尽者寸。父老曰:'此帝之试剑石也。'"现试剑石立于湖中,半截露出水面。

拔剑泉景区所在汉王镇,盛产玫瑰花、石榴、葡萄等。

(2)刘邦与拔剑泉

关于拔剑泉的传说,现在流传下来四种版本,其中三个版本的背景是一样的,即:公元前205年刘邦夺取彭城后,贪恋酒色,疏于防御,五六十万大军被项羽三万精兵打得落花流水。刘邦率残部逃跑,来到丁塘山下,干渴难忍,非常狼狈,于是才有了拔剑泉的故事。

还有一种传说的背景是,刘邦斩蛇起义后,藏于安徽一处山谷(现为皇藏峪),后被秦兵追赶,逃到驴耳山和黑山之间,也是人饥马渴,寸步难行了。但在这四种传说中,刘邦"拔剑"的细节均不同:

第一个版本是:刘邦逃至丁塘山下,令士兵四处打水。他也跳下坐骑,将剑0入地,用以拴马,然后随大家一起去找水源。刘邦离开之后,他的马便用前蹄拼命扒地,结果扒出了泉水。士卒立即报告刘邦。刘邦自然高兴,拔腿往回跑来。不料被一块青石绊住,起来一看,那块被绊翻的石头下,涌出了泉水。刘邦更加高兴,来到跟前,猛地拔出剑来,不料泉随剑涌,喷出数尺高。这三个泉眼,分别被后人命名为:马扒泉、绊倒井、拔剑泉。

第二个版本是:刘邦逃至丁塘山下,人乏马困,绝望地拔出剑来,往地下刺去,并仰天长叹:"天亡我也。"不料,抽剑时,泉水随之涌出。他乘坐的乌龙驹也以蹄扒地,扒出水来。于是分别取名拔剑泉、马扒泉。

第三个版本是:刘邦在丁塘山下下了马,把宝剑"嗖"地一声插进地里,一0坐下,仰天长叹道:"难道我刘邦会真地败在项羽手下吗?"那匹枣红马听了他的叹息,咴咴直叫,两只前蹄不停地扒地,竟扒出水来。刘邦一高兴,把宝剑拔出来,竟也冒出水来。拔剑泉与马扒泉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上面三个传说版本,均发生于丁塘山下。

发生在丁塘山以外的一种传说是:刘邦被秦兵追至黑山口(也在汉王镇),举剑对天,长叹道:"天啊,如容刘邦在,水从石中来。"说罢,把宝剑往地下一戳,入石三尺,拔剑时,水从石缝中涌出来,故名拔剑泉。他的坐骑也在刘邦身后不住地用蹄刨石,也刨出许多泉眼,因泉眼如筛,这个马扒泉又名筛底泉。

上述传说,版本不一,很可理解。因为是传说,传来传去,难免变化多端。传说,是一种民间文学,每传一人,便增加了一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故传说没有对错之分,信不信由你。在旅游文化中如果少了传说,就会索然无味。

上一篇 放鹤亭
上一篇 石户城遗址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17493.html
铜山区周边景点
悬水湖
悬水湖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悬水湖景区位于铜山吕梁山风景区中部,为吕梁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占地7.62平方公里,2013年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史书记载古泗水、古运河曾流经于此,春秋时期,孔子曾驻足吕梁洪边,目睹“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的壮观景象,留下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名句,“悬水湖”之名即取自此处。悬水湖景区于2008年开始建设,累计投入32000万元,重点实施了道路基础工程、生态保护工程、景点建设工程、配套设施工程等项目建设。2011年10月正式开业,包括悬水湖、采摘园、石蓬沟、悬水村、千亩玫瑰园等主要景点。景区以“青山、碧水、奇石、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
张伯英艺术馆
张伯英艺术馆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张伯英艺术馆坐落在徐州南郊泉山自然保护区西麓,占地120余亩,晚清风格的古典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包括陈列室、展览室、书画室、艺术碑廊、藏书楼等。馆区分为张伯英艺术馆、民俗收藏馆和彭城书画院三个部分。馆区东侧的文豪大殿为馆区最高点,可俯瞰云龙湖风景区。大殿共分7间是一座以黑瓦红墙为主要建筑色调的殿廊式建筑,为苏北地区最大的单体大殿。大殿内主要陈列张伯英先生的作品及馆藏的有关张伯英先生的藏品等。张伯英艺术馆始建于2004年,是由徐州民营企业家王昌庆投资7800多万元建立的融收藏、陈列、研究与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场所,馆名由著名书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
喻继高艺术馆
喻继高艺术馆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喻继高(1932-)著名工笔花鸟画家,教授。江苏徐州铜山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历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等职。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先后在北京、广州、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等地举办个展,许多作品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印度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为国家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接待大厅等国家重要场所创作巨幅工笔花鸟画三十余幅,出版专著三十余部。喻继高艺术馆位于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馆所在镇(景区)交通便利,市区23路公交车直达镇区,北靠104国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
娇山湖景区
娇山湖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徐州娇山湖景区位于徐州市铜山新区境内,具有观光、游览、休闲、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型风景区。娇山湖始建于2010年,是铜山城建重点工程,总投资1.5亿元。今年,铜山区将实施21项生态文明工程,其中包括娇山湖商务区建设。去年10月中旬,区组织相关人员就娇山湖综合治理工程的投入指标、效果指标、可持续影响与发展指标以及社会评价指标等四个方面进行绩效评价,社会调查居民满意度为94%。娇山湖的前身是焦山水库。焦山地区地势较高且水源丰沛,于1967年在此兴建了一个水库,以利于防洪排涝和农田灌溉,水库很小,面积只有五六公顷。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