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学宫
宝应学宫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应学宫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宝应县,宝应学宫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宝应学宫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小新桥25号。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明、清均重建。大成殿于1992年重修。主要建筑有迎秀门、状元桥、泮池、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文昌祠、尊经阁、鼎甲坊等,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

宝应县城的孔庙、大成殿,历经宋、元、明、清四代,曾两度毁于战乱,后经重建、增建,直至清代中叶巳成为一组完整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其范围东抵朱家巷,西至县南街,南临迎秀门,北止学墩巷,占地共约五十多亩。其周围城河环绕,石桥临空,南频秀水,北倚“高峰”。当时的迎秀门、状元桥、泮池(即孔子的砚台池,后又称做养鱼池)、棂星门、鼎甲坊、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文昌祠、尊经阁、天魁亭等建筑,依次排列中在轴线上。东为副学署,西为射圃厅,布局对称,各得其势。副学署的大门为一高两低三楹古牌楼,中楼楣上有“鹏搏九万”四字;其下三楹上楣分别为“状元”王式丹、“榜眼”季愈、“探花”冯煦的匾额,巍峨壮观、气势雄伟,俗称“三鼎甲坊”。学宫的后面,堆土为山,竖方亭在其上,名曰“状元峰”,通常称之为“学墩”。

现存大成殿、明伦堂等,其它建筑仅存遗迹。大成殿于1992年重新修缮,此殿单檐歇山,面阔5间,进深9檩,殿前两株古银杏历400年沧桑,依然枝叶苍翠。宝应学宫的总体建筑格局保留了我国古代学宫的基本特征,单体建筑却独具特色,富有浓郁的地方特征,沿革清晰,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建筑史和江淮地区儒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2006年政府实施规划并对迎秀门、状元桥、泮池等建筑恢复。

宝应学宫是苏中地区著名的文物景点之一。经明洪武年间重建和以后不断增建,到清代中叶已形成一组规模完整、气势恢弘的建筑群。按照清代道光《重修宝应县志》学宫图所示,从南向北建筑有照壁、迎秀桥、泮池、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尊经阁、鼎甲坊等十多处建筑,后学宫大部分建筑于战乱中毁圮。民国期间学宫西侧的原射圃厅改为体育场,孔庙改作学校,至解放初,迎秀门、泮池、鼎甲坊、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尚完好。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泮池填平,棂星门改建,“文革”初期,鼎甲坊拆毁,迎秀门上半截毁圮、遗迹尚存。1992年,县政府和省文化厅拨出专款对学宫中的主要建筑大成殿进行大规模维修。目前大成殿、明伦堂和古银杏保存较好,泮池石块一部分埋于地下,一部分为城市河堤岸,照壁残迹可见。

宝应学宫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宝应千年文脉的发源地,是历代培育人才和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明永乐十九年,高昭京试得中,成为宝应历史上第一位进士,以后明清两朝共考中进士54人,举人202人,贡生502人,尤其是状元王式丹、榜眼季愈、探花朱士彦,使一县之内三鼎甲俱全,历史罕见,为纪念此盛事,在学宫特建鼎甲坊。从宝应学宫走出去的数百位在外为官者,如仲本、朱应登、乔可聘、朱士彦、刘台拱、王懋竑、成肇麟等,无一不是政绩非凡、清正廉明,为学宫争得了无上的荣耀。康熙南巡、乾隆下江南,路过宝应,都曾到学宫巡查。少年周恩来在宝应期间,也曾到过学宫学习、游玩,在这里留下伟人不平凡的足迹。

学宫西靠县南街,东临朱家巷,南至南南门大街,座北朝南,位置特殊,地势开阔,城市河在其环绕,周边的文物景点既集中又相连,有非常优越独特的环境风貌,是宝应现存的文物古迹中最重要的亮点。

上一篇 运河古堤
上一篇 双琚遗址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18236.html
宝应县周边景点
纵棹园
纵棹园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宝应纵棹园位于宝应县城中心叶挺路和安宜路的交汇处,占地68亩,三面环水,典雅清秀,别具一格。清潘耒《纵棹园记》曰:“水之潴者因以为陂,流者因以为渠,平者为潭,曲者为涧,激而奔者为泉,淳而演迤者为塘、为沼。”纵者,即泛也;棹者,即舟楫也,是文人墨客临波泛舟、修身养性的最佳去处。清康熙年间,翰林院侍读乔莱因不满仕途污浊,罢官归里后修建了私家园林,取名纵棹园,用以潜心读书,吟诗作画。清代中期,其后人曾捐赠建画川书院。清末民初改为安宜学堂、民众教育馆,后被日军盘踞,园林遭到毁坏。解放后,园林由当地政府修葺一新,颇具规模,定名为宝应县人民公园,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
曹甸楚甸公园
曹甸楚甸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楚甸公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集镇陆庄排以东,晨化路以南,曹南路以北,占地面积100亩。园内花木葱郁,小桥流水,古色古香的黑色小径跌宕起伏、蜿蜒曲折,大型户外影视屏气势恢弘。楚甸公园内花木葱郁,小桥流水,古色古香的黑色小径跌宕起伏、蜿蜒曲折,大型户外影视屏气势恢弘。公园不仅设置有长廊、亭台、假山、船舫、莲池等景点,也布展有儿童教玩具、中老年活动中心。更为一提的是沿路的一方一特、一域一景的园林景观,石制的石凳石椅,石搭的乒乓球桌、棋牌台,使公园更富有新的内涵。公园采取市场化、标准化、项目化、责任化的管理运作机制,使园内处处都是一片怡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
宝应湖
宝应湖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国家水利风景区 国家级湿地公园

宝应湖位于盐城金湖公路西不员处,属浅水、封闭型湖泊。据明代《隆庆县志》载:“清水湖在县南,东西长十二里,南北阔十八里,西南连汜光湖;汜光湖在县西南十五里,东西长三十里,南北阔十里,南会津湖,西通洒火湖;洒火湖在县西南四十里,西通衡阳河,东北入汜光湖;津湖在县南六十里,东通大运河,西北会汜光湖,清水、汜光、洒火、津湖汇合为一,人称宝应湖”。随着地理的变化和区划的调整,如今的宝应湖南连高邮湖,西接金湖县,北会白马湖,总面积约140平方公里,分属宝应、金湖两县管辖。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
宝应宁国寺
宝应宁国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应县宁国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由无尘和尚开山,原址在县城叶挺路东首,名为宁国教寺,后易名宁国禅寺,迄今1368年。历代僧、官多加修建。据史料记载,宁国寺规模宏大,大雄宝殿匾额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寺藏明万历铜钟,前后共6处,殿堂楼阁数百间,有“跑马关山门”之说。寺后有千佛楼,主供释迦牟尼,楼内每根梁柱上雕刻的多尊佛像,形态各异,组成千佛绕毗卢的场面。清道光六年,大雄宝殿毁于大火,近百年来屡遭天灾-,古寺濒临灭迹。1993年3月,宝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城隍庙、万寿庵旧址上又重建宁国寺。建设规划范围,北起县城东门大街,南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