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军阵亡将士墓
十九路军阵亡将士墓
十九路军阵亡将士墓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区,十九路军阵亡将士墓,一名“英雄冢”,在吴县善人桥镇北马岗山麓,葬有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一·二八”抗日阵亡将士78名的遗体。

1932年初,日寇“九·一八”侵占我东北三省后,又妄图侵占上海和东南沿海地区,企图实现其亡我中华的野心。1932年1月28日,日本增兵上海,向中国政府提出驻军必须撤出闸北的无理要求,不等答复,就向上海发动了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未接抵抗命令,出于民族义愤,奋起抗敌。十九路军全体将士,在上海人民的支持下,浴血奋战,毙敌万余,取得了重大胜利。在坚守上海的一个月中,迫使敌人三易统帅。后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拒发援兵,日军又在太仓浏河登陆,使十九路军腹背受敌,被迫退守昆山。最后,以蒋介石政府同日本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而告终。

战后,李根源先生等爱国人士纷纷捐款、捐地,将在苏州医治无效殉难的78名将士遗体,安葬在善人桥北的马岗山麓,誉为“英雄冢”,封土高2米,墓地南北7米、东西28米,两端各立一石碑。1963年被垦为桑地。1981年lO月,中共吴县统战部、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英雄冢”进行了修复,收集遗骨埋入墓穴,加高封土,扶正墓碑,造林绿化。现墓冢高1.5米、周长18米。一碑高1.35米,宽0.67米,正面隶书“英雄冢”三字,为李根源先生所题。其旁有记,叙述了“一·二八”抗战的简要经过,碑阴刻78名阵亡将士的英名。另一碑高1.36米,宽0.69米,由张治中将军撰文:“李印泉先生在苏集十九路军第五军上海抗日一役殉国将士骸骨,凡七十八具,葬于马岗山麓,命名英雄冢。以治中曾忝附斯役,嘱题。自维当时制敌无术,书此不免愧悲交集,泪下如绠矣。中共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前军长张治中”,并题“气壮山河”四字。碑阴镌刻奉化俞济时篆书和北路第四军第三纵队指挥官、陆军第八十七师师长王敬人楷书题记各一段,表彰死难将士为保卫祖国山河、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

“英雄冢”是日本侵华的历史见证之一,同时也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整修后的“英雄冢”墓地,松柏常青,碑铭隽永,“一·二八”抗日阵亡将士的事迹将永载史册。

上一篇 李根源墓
上一篇 王鏊墓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18646.html
吴中区周边景点
吴中太湖旅游区
吴中太湖旅游区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吴中太湖旅游区(旺山-穹窿山-东山)吴中太湖旅游区濒临太湖,涵盖东山景区、穹窿山景区、旺山等景区,用四句话概括是:景区风光秀美,资源丰富;景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区环境优质,物产丰饶;景区区位优越,配套齐全。2013年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中!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位于天堂苏州西南隅的太湖之滨,境内有中国碧螺春之乡”东山景区,穹窿山景区和旺山景区。盈盈碧水、脉脉青山、渺渺湖岛、点点风帆,秀美的湖光山色与散落在太湖山水间的人文古迹相映生辉,俨然一幅美丽的江南山水画卷。太湖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天然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古镇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苏州天平山
苏州天平山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天平山位于苏州市城西15公里处,海拔221米。山势峭峻奇险,古称白云山,又名赐山,系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归葬之地。境内开辟有:天平山风景名胜区,景区占地近百公顷,向以“红枫、奇石、清泉”三绝著称,有万笏朝天、高义叠翠、万丈红霞、玉泉轻吟等十八胜景。“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北宋皇朝曾将天平山赐给范仲淹,也称“赐山”。以枫、泉、石为著,并称“三绝”。这里也是观太湖的好地方。山麓有成片枫林,大者年逾四百,秋日经霜,层林尽染,称“万丈红区”。半山有白云泉,誉为“吴中第一水”。其西有两崖,对立如门,俗称龙门,又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苏州市旺山水利风景区
苏州市旺山水利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国家水利风景区

苏州市旺山水利风景区位于苏州城西南8公里的横山南麓,东近石湖,南邻太湖,三山环抱,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小流域,规划总面积为6.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46平方公里。清洁的水源,良好的生态使这里不仅获得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还拥有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多项桂冠。景区原是采石宕口,自1997年禁止采矿后,通过采取封山育林、修建生态护坡、整治泄洪沟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使这里呈现出山清水秀的崭新面貌。沿着葡萄长廊步入九龙潭景区,一道山泉自上而下,汇成一泓碧水和九道天然水瀑奇观,倾诉着九条小龙为救人间大旱上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