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双塔
水西双塔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西双塔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泾县,水西双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泾县水西双塔,一为大观塔,一为小方塔。大观塔始建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宁国府志》、《泾县志》的记载和现有塔上的题记刻石,都证实了这一点。大观塔共七层八面,底层直径11米、壁厚3.1米,每面均有砖圈拱门,层层用叠涩法砌出短檐,檐下有仿木结构的凸出斗拱,每层出檐双层,砖块错落有致,形成工整的图案,层与层之间的转角处用半圆形砖砌成半圆柱,整个塔体显得凝重、壮丽。塔内原有楼梯和楼板,今已无存,何时被毁,尚无确切考证。传说太平军占领泾县后,当地的财主、官僚为逃避太平军,躲进塔内,抽去底层楼梯,太平军无法登临,便在塔内堆集柴草,一把火从塔底烧到塔顶,塔刹也在此劫难中被毁,事后当地的和尚在清理塔内废墟时,找到107个头颅,现在,塔的内壁仍然残留着被火烧过的焦木痕迹。

有趣的是,该塔不见塔刹,但并不影响塔的美观,相反,在塔顶四周长满了各种树木、杂草,有的树木有小水桶粗细,郁郁葱葱,非常茂盛,加上塔体四周又有古藤缠绕,更给古塔增添了古朴之感,这些树木杂草,植根于高达20米的塔顶,历经几百年风风雨雨而不枯死,随着岁月的流逝,越发长得葱郁茂盛,可谓是古塔林中一个奇观了。大观塔造型尤为独特,实为江南罕见,塔体厚重,八面八角,上下七层却看不出收分,近似圆柱体。此塔内外壁镶嵌大小石刻36方,其中在六层内壁处有一方碑文记载:“……宝胜禅院建造释迦舍利塔一座十三层,为诸众生作归依处……政和六年(1116)三月望日”。从这段碑文中可以看出,古塔原先计划建造13层,由于北宋末期战争频繁,财力有限,以致造到第七层再也没有力量继续建造了,所以留下了上下一样粗细的下半截宝塔。

从对塔顶的考察情况来看,这种原因更加明显,塔顶是砖砌穹隆式用叠涩法草草收顶,做工极其草率,前面提到的塔刹被太平军所毁,尚不确切。清嘉庆《泾县志》的水西风光图上所绘的大观塔,就没有塔刹,只是在塔顶画上一蓬树枝丫,所以有人推测,该塔在它诞生时可能就没有古刹,也许是当时建造者以便留给后人继续建造的缘故。但是,事隔50多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后,当地人却在该塔左边约400米处的山坡上又建造了另一座小方塔。对于这个问题,当地老百姓中曾有一段传说:原来这里是一座快要成精的蜈蚣山,蜈蚣成精后,泾县就要出现三斗五升芝麻官,也就是每一个泾县人都能做官,当时的知县是外乡人,出于妒忌等原因,害怕蜈蚣成精,便请来外地巫师破法,在蜈蚣山的头部建造一座大宝塔,尾部建造一座小宝塔,将蜈蚣精定死,以致后来泾县人出来为官者寥寥无几。

显然,这是当地人编造出来的神话故事。但是,这两座宝塔的建造与当时佛教流行有密切的关系。早在北魏永平元年(508),这里就建了一椽大庙,称凌岩寺,唐代上元元年(674)又复修,称天宫水西寺,唐代高僧黄蘖禅师曾在此住持,可谓香火盛极,成为江南负有盛名的佛教圣地,这里的宝胜大殿也就成为佛教的主要活动场所。宋代的这两座宝塔就建在宝胜禅寺左右两侧,目的显而易见是为“诸众生作归依处”。这两座塔的义输碑文详细记载了当时善男信女们捐财祈福的情况。大观塔又称崇宁塔。清《泾县志》记载:“宝胜禅寺前塔为崇宁塔,大观时建,意其肇始于崇宁而成于大观故。”其实这两座塔并不是成于大观,而是成于政和与重和之间,但它在崇宁就开始酝酿、筹备,终于在大观二年开始动工,政和六年才建造到第六层,历经3个朝代,十几年时间,中途又不乏停停建建,可见建造这座宝塔是极其艰难的。

到了南宋,国力更加衰弱,社会经济更加萧条,当地人无力继续完成这座塔恻果继续建造上半截宝塔其工程量大大超过下半截宝塔的工程量),甚至塔刹也没有安装,但是出于对佛教的虔诚与信仰,加上寺庙建筑布局的需要,当地人只好量力而行,建造了左边的一座小方塔。当然,这里也不排斥另一种可能就是这座小方塔的建造者是佛教中的另一支组织。原来这里有一座寺庙称崇庆寺,小方塔就在该寺后。古时泾县寺庙众多,大多数庙有宝塔,根据有寺就有塔的习俗,所以崇庆寺建造了小方塔。尽管小方塔不论其体积、规模。造价,还是建造技术都比大观塔简单得多,但是它所反映的佛教思想却是一致的。此塔为正方形,底层外边长3.5米(仅比大观塔的壁厚略宽一点),第一层南北两面塔壁嵌有石刻佛像,佛像背面为浮雕佛光,塔上有十数方义输碑和佛经石刻。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水西双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文物部门正对双塔进行全面维修,不久双塔将尽显昔日风采。

保护范围:大观塔东塔基向东50米至宝胜寺相邻围栏,南塔基向南70米至泾云公路北,西塔基向西50米,北塔基向北100米,将观景台纳入保护范围内。小方塔塔基外东至泾云公路边及塔东50米,南至山体脚下陡坎,西至小方塔以西约50米的山体等高线,北至小方塔以北约50米的山体等高线。

建设控制地带:一类建设控制地带为山林区、河道、农田,是非建设用地,总面积约42.23公顷。四至:大观塔保护范围外向西约200米的山沟,小方塔的保护范围外向东约100米至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之间的山沟底,双塔的保护范围以北约400米等高线,南至国道向南200米,含青弋江及南岸的农田。

二类建设控制地带两片,总面积约6.26公顷。第一片为宝胜寺及其东往北的山沟,第二片为西南角的赵家村建成区。第一片四至:东西分别以小方塔和大观塔保护范围边界为界,北为两山之间沟谷,由沟口向内约200米,南至泾云公路北沿。第二片四至:东与大观塔保护范围西界相交,向西150米,南为青弋江北沿,北为山脚下现村庄边缘。

具体位置:座落在泾县风景秀丽的水西山麓

咨询电话:0563---5872589


上一篇 玉镜潭
上一篇 踏歌岸阁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23289.html
泾县周边景点
查济村
查济村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在黄山山脉北部的群山之中,在太平湖北岸,深藏着一个令人称奇的古村落——查济。这里的“查”念“zha”,而不是“cha”。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姓查。一座座小桥,潺潺的流水,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庄严肃穆的祠堂,巍巍耸立的宝塔,飘逸的凉亭,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古树,闲散安逸的村民,一座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魅力,一下子攫住了人的心灵。它的规模之大,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它破败颓废的沧桑之美,能让人看见中国乡村时代辉煌的历史。查济是泾县一个具有明清风格的古村落,位于泾县、太平、青阳三县交界处,在泾县县城的西南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
水墨汀溪风景区
水墨汀溪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水墨汀溪风景区位于宣泾公路以南35公里处,从宣泾公路弯进来,一路都是山路,算是“养在深闺中”的景点,游人不多。整个景区是一条峡谷,以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为主,流水和竹林伴随着步道,不时能见到瀑布,也有漂流、滑翔伞这样的游乐设施,适合周末休闲游。景区供游客游览的路程长4.2公里,几乎不用爬坡,即使老年人也可以轻松游玩。你可以坐观光车到最深处,单程10元,然后倒走出来,一路看山看水景色秀丽,运气好的话还能在溪流里发现螈蝾。想要寻求刺激,可以玩一下“南山第一飞”,即吊在滑索下的滑翔伞,参考价60元。“南山第一漂”漂流夏季才有,参考价100元。景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新四军军部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泾县城西25公里的云岭地区。云岭是黄山的余脉,海拔500多米。在云岭与四顾山之间,形成了一条东西长15公里的山冲,其间分布有罗里村、汤村、高岭村、新村、南堡村、章家渡、中村等30多个自然村庄。1938年7月1日,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地区后,军部司令部及其下设机构就设在以罗里村为中心的许多村庄里。至1941年月4日撤离,新四军军部在云岭3年之久。1937年12月,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我党在湖北汉口建了新四军军部。1983年1月在江西南昌正式成立新四军,由北伐名将叶挺任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周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皖南事变为烈士陵园位于泾县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而修建,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整个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有机组合而成。以-亲笔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为中心,结合山形地势,将各纪念建筑组成为一个完整有序、庄严肃穆的有机整体。陵园入口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阙,以数字寓意新四军的四,七米高隐喻皖南事变悲壮惨烈的七天七夜,形成纪念性空间的第一序列。进入陵园后,沿台阶向上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