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净信寺
九华山净信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华山净信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青阳县,九华山净信寺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净信寺,位于莲花峰东麓的金冲村境内,距青阳县城仅八公里。沿金山村后拾阶而上一公里许,在一片修篁掩映之中便隐约可见一座不起眼的庙宇,这便是“净信寺”。当地人称“老庵”。相传唐代那个修道成佛的疯癫和尚道济曾在此居庵多年。

据《九华山志》载,净信寺始建于唐代,一名“安禅院”,又名“碧云庵”,俗称“老庵”。南宋诗僧释希坦将碧云庵修葺、扩建后易名“净信寺”。释希坦,号率庵,工诗,著有《九华诗集》,早佚,旧志中尚存其诗五首,现志仅存《九华崇寿塔》和《七步泉》二首。现在的净信寺主殿三间系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住持僧觉净携徒明顺、明通所建。大殿为全石结构,不仅四壁为青麻条石垒砌,而且整个殿宇的梁、柱、斗拱皆系青麻石凿成,有一人合围粗细,并云纹雕刻。正门柁梁之上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正楷大字。整个建筑尽显古拙、浑朴。像这种完全的石质性建筑在当地古时多用于修建在官道上的供旅人歇脚用的“路亭”,作为庙宇性建筑,尤其在盛产木材的皖南山区,弃木择石的做法还不多见,在整个九华山圣地的现存庙宇中也仅此一座。不知当年觉净住持是出于何种用意,至今仍是一个迷。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座寺庙的庙门弃正求斜,居南偏东约三十度“歪开”着。

另据现寺主涤冰和尚介绍说:此庙自古以来夏日寺内无蚊蝇。民间也传说,唐时的医圣药王孙思邈的后世传人陆仲远曾居此专研、实践其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行医乡里,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心得潜心编撰了一部《千金圣慧方》惠泽后人。又说陆仲远不忘师恩,将其师的圣像——俗称“药王菩萨”供奉在大殿之上日夜朝拜。自此后,四周的蚊蝇也慑于药王爷的法力不敢进入寺内。药王菩萨至今尚供奉寺内。

净信寺的神奇还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庙门出向西侧是逶迤南去,壁立千仞,峰峦交错的“笔架山”脉——九华山后山;庙门出向东侧的山体失势,脚下是一马平川的村舍农田;背靠山势平坦的“平山顶”;位置山腰“横排”——当地人因此又称庙址为“排上”。按懂风水的老者说法:此为“太师椅”状,是个风水地,暗合左青龙,右白虎。只不过右白虎——笔架山过于高峻险恶;而左侧轮空,青龙缺势,于是当年希坦和尚在修葺扩建寺庙时在寺庙的左前方建一七级石塔。塔高五米,略向南倾,微呈“S”状,形同兵器谱上的蛇形剑,立于危岩之上,名曰:青峰。远观青峰塔恰似一柄直刺天空的“青龙”与左侧“白虎”确具分庭抗礼之势。又传说净信寺庙址“排上”,暗合“竹排”。而净信寺的西侧泉潴峰侧有一终年不进阳光的山沟——阴洼。泉潴峰顶有一天泉,清澈甘冽,泉水四时不竭,溢流成溪,顺“阴洼”而下经净信寺,向东南方向流去,名“龙溪”。因“竹排”极易被水流失,犯净信寺“流逝不保”之忌,故立青峰塔以镇之,寓青峰塔为定“排”的“篙”。当然这都是些传说和不足信的迷信说法,不过在当时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不排除有这种建造思想的可能。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就净信寺环境布局和寺内柁梁上的石刻以及“歪门”来看,在宋代时,外来宗教文化在与中国传统道教文化碰撞中已有了明显的本土化和世俗化痕迹。

净信寺还有一个迷,那就是“弯桥”。弯桥不叫“弯桥”,而叫“龙溪桥”,又称“净信桥”。也是诗僧希坦建于宋宝庆年间(公元1226年),双孔石板平桥。桥的怪异处是桥身呈箭头状,即“>”形。如果把龙溪看作箭杆,龙溪桥看作箭头,恰似一枝直指前方蓄势待发的弦上“箭”了。而古桥、古塔和古寺又呈一个神秘的三角犄势。其中的究竟寓意何在,恐怕只有当年的希坦知道了。

自古寺院多庄田。或是官府赐予的“口分田”;或是信士的“施田”;或是寺院用香火所得“购置田”。可净信寺的庄田却是犯沙门戒律所得:清嘉庆二十二年九月日寺内和尚廊法与当地财主打,-,“赢”“金长茂水田壹亩计十六丘”,且言明其“子孙不得执回”,“刊碑永远此据”等。此碑刻至今还镶在寺门沿右下侧。

净信寺的确是个“风水宝地”。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里还孕育过奇特的天象:曾有本地香客和游人两次在净信寺目睹了莲花峰峰顶出现海市蜃楼。一次发生在2000年农历正月十六下午三时;一次发生在同年5月11日的上午十时左右。两次出现均为雨霁放晴,据目击者说,莲花峰上空,云霓之上又显“莲花”,两朵“莲花”互为呼应,蔚为壮观。净信寺不仅古老、神秘,而且自然风光也非常迷人。除紧倚净信寺的泉潴峰外,还有与泉潴峰隔洼相望的状若古人黛髻高绾的螺髻峰,以及中莲花峰等,奇峰叠嶂;幽谷呜翠。这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印;佛教氛围与民间传说更把净信寺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上一篇 九华山翠峰寺
上一篇 天桥寺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23946.html
青阳县周边景点
九华山
九华山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与人文胜景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安徽省“两山一湖”(九华山、太平湖、黄山)旅游开发战略的主景区。景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面积174平方公里,由11大景区组成。九华山天开神奇,清丽脱俗,是大自然造化的精品,有“莲花佛国”之称。境内群峰竞秀,怪石林立,九大主峰如九朵莲花,千姿百态,各具神韵。连绵山峰形成的天然睡佛,成为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景区内处处清溪幽潭、飞瀑流泉,构成了一幅幅清新自然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
九华山地藏圣像景区
九华山地藏圣像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华山地藏王圣像景区,位于九华山风景区柯村。它是九华山打造世界一流旅游胜地和国际重要佛教圣地的标志性工程,是九华山核心地标,地藏王菩萨的行愿之地!景区以99米地藏王菩萨圣像为核心,历时17年,投资逾20亿元,占地189公顷。集现代科技、建筑艺术、文化元素之大成,从园区主入口至地藏王菩萨圣像之间直线距离1900米,沿中轴线布局的主要景点有莲花手印、大愿宝鼎、五通桥、大门、牌坊群、弘愿堂、莲花宝座、六道锡杖、万方摩尼、虹桥飞天、汉白玉莲花柱、闵公道明像、乐台、八功德水、九华飞天、涤心莲池、大愿圣像等。2012年,地藏王圣像景区建成开放,同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
莲峰云海景区
莲峰云海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莲峰云海景区,坐落在九华山莲花峰,它位于九华山后山是九华山脉第一峰,因其峰上下常年云雾缭绕,变化万千,得名“莲峰云海”,此乃九华十景之一。又由于莲花峰山形酷似文房四宝中的笔架,所以又称“笔架山”,目前景区面积400亩,保护面积1000亩。莲峰云海是九华山后山旅游带的重要接待景区,倚山而建,就势造景,园即是山,山即是园,妙趣天成。该地区植被良好,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无污染。土壤、地表水等无污染,据环保部门检测,园区内二氧化硫含量、总悬浮物颗粒可吸入颗粒等含量均低于国家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地表水均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一级标准、空气中负氧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
九华山大愿文化园
九华山大愿文化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九华山大愿文化园,从1995年缘起动意建造大愿佛圣像,1998年批准立项,1999年9月9日破土动工,2002年规划延伸扩大,历时17年,终于在2012年7月以庄严神圣的姿态,向世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这尊宏伟壮观的铜像,是九华山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乃至世界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万年之计,是中国宗教艺术的一大创举。九华山大愿文化园占地面积1500多亩,是一座专为弘扬地藏菩萨大愿文化建设的主题公园。共有4个单元,分别是:“向往地藏”、“亲近地藏”、“赞颂地藏”、“朝礼地藏”。在参观游览过程中,大家可以有趣地发现,在我们大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