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云峰寺
六安云峰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安云峰寺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金安区,六安云峰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六安市区南56公里处的东河口镇大华山,地处舒城、霍山、六安三县交界处。大华山自然风光优美,禅寺、古枫、圣泉、奇石依山取势,曲径辗转迂回,掩映在苍松翠竹之中,春天,山花烂温,处处锦绣;夏天,云天飘渺,蓊郁清凉;秋天,层林尽染,晕赭流丹;冬天,玉树琼枝,瑶风素裹。此处仙境山清水秀,翠柏苍松,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形成特有的佛国景观。景区内有千亩竹海、古矿泉井和多株70多米高的古枫树,集自然风光、佛教道场于一体,誉为“江北九华”。

大华山云峰寺始建于唐代,相传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古新罗国(今韩国)太子金乔觉西渡中国学经修行,首选六安番山(今小华山)为道场,因坐禅地陷,在大华山建庙一座,名云峰寺。该寺于1993年重建,赵朴初题写“大华山云峰寺”匾额。每年农历二月、六月、九月的十九日庙会期间,来自皖豫苏鄂的香客逾万人。

云峰寺,位於安徽省六安市南部,云峰寺始建於唐代。据六安史料记载∶古新罗国太子金乔觉於唐永徽四年西渡中国学经修道,首选六安山为道场。但他一坐禅,地即下陷,乃选六安大望山建云峰寺。後金乔觉去九华山修成正果,九十九岁涅盘,肉身不腐,世人将其肉身,供於九华山。因六安有他的圣迹,後人便在番山建一地藏寺,改已名为“小华山”,将大望山改名为“大华山”。

明代成化年间,云峰寺香火鼎盛,僧众千馀人。每年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萨圣辰,善男信女,成千上万,手捧佛珠,头顶香盘,口念弥陀,彼时大华山成为地藏王第二道场。每年百万信众朝大华山,一直相传至今。

今天云峰寺前“中华第一古枫”和万亩竹海,传为那时所栽。清代乾隆年间,有鉴真大师的真传弟子祖幻法师来寺讲经说法,广渡众生,先後办了念佛堂、讲经堂、专修净士,每天听众、念佛者数百人。祖幻法师将云峰寺扩建为九十九间,砖雕木刻,飞角琉甍,令人叹为观止。後因历史变迁,历经风吹雨打,年久失修,房梁枯烂,仅剩下破房三十馀间。

一九四九年後,六安县人民政府给云峰寺颁发了土地房产所有证。东起大岗脊,南至狮子峰,西起周姓岗脊,北至河口,有良田一百馀亩,园林山场二百馀库存,均为云峰寺所有。後因“文革”,香火中断数年。

一九九三年元月,六安市人民政府将云峰寺房地产和周围山地林场共约二百多亩,重新划归云峰寺管理使用,一九九三年二月,受六安市和东河口镇佛教信众邀请,由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方丈仁德法师担任顾问,由他的开门弟子慧开法师任住持,重修大华山云峰寺。在十方大德共同支援下,现今大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地藏殿、方丈楼、法堂、念佛堂、齐堂、寮房等相继修建。新建寺院红墙黄瓦,尽显唐代遗风,玉雕木刻,金狮白栏,飞檐鎏金,诸佛登位,重塑金身,竹海掩映,古树逢春。一座规模宏大的地藏王第二大道场重新展现在群峰叠翠之中。

3文物古迹编辑云峰寺内外有许多神奇独特的文物古迹,著名的有:

古枫奇树:一棵巨大的古枫位於云峰山脚下,该树植於明代,现围径六米,高六十多米,它的奇特之处在於古枫根部清晰可见刀砍後的愈合疤痕。相传太平军洗劫云峰古寺时,曾派士兵抡起大斧企图砍倒枫树,砍了一个上午,只砍了一个口子。等他们吃完饭再来时,刀口竟然全部愈合。此时,狂风骤起,乌云遮天,雷声大作,吓得军卒弃斧而逃。从此人们称古枫为“神树”。

地藏崖:在云峰寺後山有一处天然石崖。相传地藏王菩萨在崖下苦修三年,不食人间烟火,每日让小僧在大华山上挖采“黄精”、“玉竹”和松籽给他充饥。哪知那“黄精”作用甚大,地藏王菩萨食用後,竟力大无比,一蹬脚即可跃上三丈悬崖。至今崖上还有他当年的脚印。於是人们争相传言,人食三年“黄精”便可成为“半仙之体”。如今“黄精”、“玉竹”已被列入国家名贵中药,大华山上遍野可采。然而,山外却很难寻得。传说地藏王菩萨还把吃剩的松籽撒在崖顶,结果长出数株松树。如今崖顶的那棵望客松转径一.三五米,高达三十多米,像一尊慈祥的佛陀,远远俯视著香客。

老龙瀑布:云峰寺周围瀑布时隐时现,恰似老龙腾月,穿“龙乔”、“天池”,登“龙台”,下“龙谷”。老龙瀑布从野猪岭飞流直下,高五十米,穿越“龙窝”、“龙洞”,来到老龙戏水的“龙潭天池”,这里苍松翠柏,红枫绿柳,饊有诗情画意。老龙瀑布从天池又奔腾下泻,瀑高四十米,宽六米多,然後登上“龙台”。春天游“龙台”,台旁桃花盛开,台下瀑布如云,似人仙境。然後,老龙隐入“龙谷”,进入“龙宫”休息。传说老龙在天地翻腾作浪,龙尾一扫,将寒山尖打成两半,开成如今的长约二百五十米,深达三百米的大山谷,山谷一侧山崖上,悬一巨石,恰似金蟾,名曰“金蟾望龙”。其下“龙宫石幔”形象逼真。山口有一圆石,名曰“老龙赠珠”。离此山口百米处有棵数十米长的紫藤,状如蛟龙盘绕,名曰“龙床树”。

万亩竹海:云峰寺周围有竹海多处。站在万景台上远眺云峰寺,周围毛竹、水竹、园竹、紫竹等数十种竹组成了万亩竹海,一片葱绿,蔚为壮观,当云海平荡,日朗风平时,日光透过云层,在茂林修竹的缝隙下,形成道道彩色光环,“光环随人照,人影在环中”,这就是十分奇特的“佛光”,实为难得。

金狮寨:位於云峰寺东北处,民间传说,天公为了帮助大禹治水,放下二十四头镇水狮子,定在六安周围二十四座大山上。其中一头定在云峰寺山後地藏岩上,一头定在金狮寨上,故此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北宋末年,方腊起义,部将八大王“挥戈北上,直逼江淮”,八大王曾驻军金狮寨,因地势险要,官兵久攻不下,就用重兵包围,企图使起义军粮草断约,不攻自破。八大王用计使官兵士气松懈,率军乘势下山突围出去。後人为纪念这位农民英雄,曾建“大王寺”一座,今遗址尚存,金狮寨最具特色的是山上的奇石“金狮观日出”,堪称金狮寨一绝。石狮盘坐回首,眼观不方日出。石狮比真狮要大五倍,传说它就是天公放下帮助大禹治水的镇水狮子,民间传说,金狮只要观看九万九千九百九十次个日出,即可化佛再回到极乐世界,普渡天下众生。游人若转到它的正面,金狮遂变成石屋,屋里可容三十馀人,石屋还有天窗,直观寨顶。此外还有“海豹跃天池”、“双猴石”、“玉兔”、“鲤鱼”等奇石,维妙维肖。从寨顶沿西门下至半山腰,回首寨顶,山峦起伏,恰似三尊佛像依次排列,人们尊称为福、禄、寿三星,名曰“三星盼月”。

嵩寮岩:位於云峰寺西北处,有雌、雄两岩,东西对峙,嵩寮岩为雌岩,其周围群山环抱,气势雄伟。汉武帝曾游此岩,并挥笔写下“江淮第一岩”五个大字,如今也整修一新。山下曲径可通山腰岩洞。明代太仆寺少卿杨四知《嵩寮岩游记》曰∶“岩口如堰月,岩中如复盂”,“为吾六安东南之绝胜处”。岩洞宽四十馀米,中高六.五米,洞深可容千人。洞内多石钟乳,奇形怪状,各有千秋,有悬石如片月出云中,击之铿锵,名曰“石鼓”,其右原有“石锣”,被游客击坠,其左有小石孔数眼,状如蜂房,名曰“七星灯”,若将一烛燃放任何一孔,其馀数洞皆明。“七星灯”前数米处有一石洞,相传过去有乳白色石浆,自上滴下,“嵩寮泻乳”即由此而来。洞外左侧有宋绍熙二年所刻之“滴水沟”三字尚清晰可辨。

龙井神水:云峰寺小山门前有一口古井,相传古时有一条老龙在此-,三年六个月不吃不喝,每天只吸早晨天降甘露。一天大雨倾盆,雷声隆隆,井口放出红光万丈,老龙突然飞腾於古井上方,口吐甘露,滴入水中。从此井水变得清冽香甜,长期钦用有延年益智之效,由此越传越神,每天前来取水的人络绎不绝。目前,已经科技部门验证为优质矿泉水。

寺址∶安徽省六安市东河口镇大华山

东河口镇:东河口镇地处舒六霍三县(市)交界处,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全镇地域面积160.5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1个街道、574个村民组,共有12443户51503户人,其中农业人口49250人;拥有山场123991亩,耕地50697亩(水田40332亩),可养水面5947亩。东河口镇是个人杰地灵、风光秀丽好地方。我国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的政治活…… 东河口镇详细信息++

上一篇 黄莲寺
上一篇 皋陶墓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24370.html
金安区周边景点
大别山石窟
大别山石窟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大别山石窟(洪山寨旅游区)位于六安市金安区南部山区张店镇洪山村和太平桥村境内,距六安城区30公里,距离张店镇约7公里,大别山石窟风景区与皖西大裂谷景区接壤,主峰洪山寨,海拔291.2米,为该区第二高峰,三面突兀,多石窟,地势险要。著名的敞岩(皖西第一大岩洞)位于其北侧。其西部有九龙庵遗址。太平天国洪秀全家族的一个分支在此安营扎寨,洪山寨由此得名。景区内物种丰富,沟谷幽深,藤蔓攀援,怪石众多,不仅有千亩-;还有碧波荡漾的洪山水库。洪山寨旅游风景区东至桃花溪流域,与皖西大裂谷接壤,西到洪山水库,北至村部公路,南至相思寨、太平寨,包括山体、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
六安梦幻海洋大世界
六安梦幻海洋大世界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六安海洋大世界是六安市第一家海洋大世界(海洋馆),由安徽浙东集团与浙江嘉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安徽体量最大的海洋馆,2014年12月13日在六安市政务中心就六安海洋大世界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确定了六安海洋大世界项目建筑面积10000平米,总投资1亿元。该项目坐落于浙东商贸城C区,解放路与大别山路交汇处,是大型的、现代化的、先进的海洋生物科普馆,集观赏、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和商务会展为一体的海洋生物馆。海洋馆内包含海底观光隧道,向广大消费者展示水族生物;海洋生物表演区,每周定期更新海洋动物表演;海洋知识科普区,为了加强消费者对海洋生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
皖西博物馆
皖西博物馆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徽省皖西博物馆属市级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国重点博物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建于1980年,占地1.3万平方米,系仿徽派建筑。建筑面积近4500平方米,其中展厅1500平方米,文物库房1150平方米,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六安是皋陶后裔的封地,商为六国。春秋时成为楚的属地,是吴楚百年之争的古战场。汉代九江王,淮南王英布,六安王刘长、刘庆均建都于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之一。六安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有地面文物1700多处,馆藏文物2万多件,其中一级文物300件。有全国历史文化名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
六安皖西大裂谷
六安皖西大裂谷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皖西大裂谷位于六安市南25公里处,是一处国内罕见的山裂奇观。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攻克六安后曾在此屯兵隐藏,凭险而拒。整个景区状如三节莲藕,窄处仅容一人置脚,宽处可藏千万精兵。两侧峭壁直立,高数十丈;有的山体呈负面倾斜,非常壮观。景区生态原始,有远古的自然韵味。大裂谷风景区原名“避王岩”,当地老百姓俗称“三道闸”,它位于六安市南部重镇张店镇南六公里的崇山峻岭中,据《六安州志载》明朝末年,相传有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自号八大王)在此屯军避难,故得此名“避王岩”,关于“避王岩”得名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张献忠,杀人如麻,老百姓听说他来了,便逃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