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堡
大兴堡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兴堡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德化县,大兴堡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兴堡,俗称“大兴土楼”,巍然屹立在德化县三班镇三班村,距镇址后房街约一箭之遥,北枕大兴山之险,西南望天马山之雄,南以大云溪为襟带,东扼五德公路咽喉,系乡人、邑庠生、大富户郑展枢(公元1679—1758年)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端月所鼎建。堡民系硕杰郑氏族人,多从事农业和陶瓷业。

大兴堡大门坐西面东,为单檐歇山式之石木结构,建筑规模宏大。平面呈长方形。城墙东西最长为64.5米,南北最宽为56.96米,高l0.2米,上为歇山顶屋檐。全堡占地面积约36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036平方米。城墙底部垒砌溪石,高达4.5米,宽达3.6米;上部运用传统的“大墙板”夯筑三合土墙(黄土、小沙石、石灰等),高5.7米,厚0.43米,四周开有40余个铳眼,眼口稍趋下倾, 眼高0.72米,宽0.5米,可对外观察射击及通风采光。东、西辟有大拱门各一座。东门为正门,门楣上镌刻“大兴堡”三个端庄遒劲的楷体大字。门高2.7米,宽1.94米,深1.73米。西门为后门,略小,高2.5米,宽1.53米,深1.38米。城门用青条石(俗称“青沟石”)砌成,质坚光滑,石块嵌接处,天衣无缝,薄刃难入。原来每座城门均安装有内外二道四扇厚达12公分的木质门,外包铁皮。东门原有瓮城,民国中期,毁于匪。城门内有一条曲尺形石台阶可通城垣。东北、西南隅各有凸突的角楼一座,势如犄角,面积各约ll平方米,可各安置土炮一尊。战时可用交叉火力-城门,御敌于城外。

堡内建筑布局对称严谨,轴线分明。以横贯东、西门的甬道为中轴线,沿中轴线有39.17米,宽5.25米,面积206平方米的宽敞天井(俗称“深水埕”)。地面干砌鹅卵石,依道教教义组成各种几何图案,四周干砌砖石。天井两侧呈东西走向,在长各40米,宽各12米,高0.8米的边砌条石、内夯坚实的黄土的台基上,建有单檐庑殿式屋顶的0,两厢格式大体对称,北楼为尊,略高。上层屋脊两端有鸱尾,四条垂脊做翼状伸展,四角呈飞翠式。下用立柱和拱梁构成梁架,每两对梁架之间用枋檀之类的拱木将之相互牵搭起来,成“间”的主要横梁。每副梁架,立柱和横梁的交接处,逐层挑出斗拱,以承托屋顶的重量,并使梁的跨度减少,不但结构合理,且横跨如虹,达到高度的艺术效果。柱梁均用接榫锲合,不用铁钉、竹钉之类。飞檐斗拱,檐拱疏朗深邃,古朴浑厚,外有长廊。底层周围出檐回廊。每层进深两间,面阔l0至15间。上层中央为厅堂,其中北楼大厅坐北朝南,为议事司祭祀寿庆等大事之用,宽4.2米,深7.8米,可摆设六张“八仙桌”。南楼离地面高8.2米,北楼离地面高9米。每座楼东西两端均有木梯。两楼对峙,互相辉映,蔚为壮观。两楼四周排水沟道环绕,沟宽2.8米。

环绕城垣四周架设双层骑楼。东、西两列骑楼长均为58.75米,南、北二列骑楼长均为51.1米。屋顶为硬山式。梁柱斗拱托瓦檐,木构组织简单壮硕。上层宽4.9米,下层宽5.9米。楼板今多毁坏,仅存梁架。

全堡共有房间240间。

堡内西南、东北二处原有水井,与古堡同龄。60多年前,东北处一井因溺死过一婢女,遂用土石填塞。今存一井深丈许,水清澈,常年不涸,至今堡民仍饮用。

大兴堡具有坚固、耐用、防风、防震、防洪等特点,在二百余年的漫长岁月里,曾经受了多次的-、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安然无恙。该堡壁垒森严,可供水屯粮驻兵,历史上曾配备有鸟铳、土炮,以硝药、生铁珠、碎铁片为弹药,这在古代是一种威力较大,射程较远,杀伤力较强的武器。相传,该堡在清代时还出过一员猛将,惯使一柄重近百斤,长七尺余的“关公刀”,神力无比,舞刀时如旋风,水泼不进,曾立马叱退犯境敌寇。由于大兴堡有一套较为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在当年动荡不定的年代,曾起过一定的防寇、防盗、防匪,保境安民的作用。

古堡屡经战火兵燹,饱阅人间沧桑。民国时期,土匪军阀连年混战,地方不靖,生灵涂炭。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奎斗“民军”徐飞龙率部侵占该堡,自命“团长”,与地方军阀陈国辉旅交恶,连年厮杀,“城头变幻大王旗”。乡村遭受蹂躏,在熊熊火光中燃烧,道有饿殍,野有横尸,大兴堡是苦难历史的见证。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陈国辉部队攻陷三班,扬言要血洗三班。经乡绅求情,交纳三万银元。陈旅如数收下银元后,乃封刀,但犹拆毁土堡护厝以示惩戒。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曾参加“淞沪抗战”的抗日义师十九路军路经三班,发布废除苛捐杂税令,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不人民居。群众箪食壶浆以迎,官兵却作价偿还犒劳。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郑氏族人重修大兴堡。一九四九年夏,-96军残部溃退窜人三班,抓丁派饷烧杀抢掠,大兴堡又添上累累伤痕。

1949年11月,大兴堡迎来了解放的曙光。人民安居乐业,堡内居住人口最盛时,曾达四、五十户,三百余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繁荣,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堡内住户陆续迁出,另建新居。现有居住人口仅数十人。

大兴堡充分显示了我县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工艺水平,至今犹为人们叹为观止,赞赏不已。1985年9月13日,德化县人民政府[1985]第306号文颁布为县级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 和尚寨
上一篇 永嘉寨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28567.html
德化县周边景点
国宝云龙谷
国宝云龙谷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国宝云龙谷,距离城关十几公里左右,是在泉州,或者到德化旅游的避暑地之一。主要景点比较富有农家特色,有樱花岛,连心岛,梨花岛,酒老翁生态探险区等。景区按“一带四区”布局,即峡谷游憩带、田园体验区、宗教观光区、休闲度假区、生态探险区,总面积5000亩。景区内有1200多种高等植物、100多种大型真菌、100多种内陆栖脊椎动物,呈现出戴云山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是天然的森林氧吧;神奇的九龙溪、神匠的溪中怪石、复杂的原始森林、巧夺天工的大小酒瓮,孕育了旖旎的峡谷风光;荷花、樱花、睡莲、映山红、枫叶、紫薇等四季花草,构成一幅美丽的诗画山水世界;佛岭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革命遗址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革命遗址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福建省委机关革命遗址福建省委机关革命遗址,位于水口镇昆坂村,1943年,在-顽固派大肆“围剿”革0据地时,为隐蔽积蓄力量,0福建省委从闽北转移到闽中,同年12月,闽中工委书记林大蕃及游击队20多人来到毛厝、坂里。1944年正月下旬至二月间,省委机关游击队陆续来到坂里。在坂里牛寮坑困狗形山上,盖起了18座竹棚,开了2个操场。省委机关转移到坂里后,在德化大溪、永雁和南安八都等地建立了几个据点,使闽北、闽东北、福州、永泰、大田及闽中地区的莆仙、晋南惠等根据地联结起来。这一时期,坂里村曾成为全省革命活动中心。省委机关在这里召开省委会议,进行整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洞上陶艺村
洞上陶艺村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洞上陶艺村,位于世界瓷都•德化县三班镇蔡径村,距离城区2公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的传统龙窑柴烧和手工制作保护示范基地,当代艺术创作、交流、展示等艺术文化活动的文创基地,以及国内外美术院校师生和陶艺爱好者的培训实践基地和众创空间,先后被授予泉州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福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洞上陶艺村四周群山环绕,苍松翠竹掩映,环境优美静谧。古老的柴烧工艺、素淡典雅的古瓷、自然开放的创作室,宾至如归的乡村客栈,至今有400多年历史的月记窑依然还冒着窑烟,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机械轰鸣的烦躁,只有古朴的自然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