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大桥战斗旧址
解放大桥战斗旧址
解放大桥战斗旧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仓山区,解放大桥位于福州市区,原名万寿桥,跨越闽江,连接台江仓山两区。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由叶飞指挥,分兵三路直取福州。8月17日,中路28军由朱绍清率领,82师和83师于17日5时先后攻入福州。82师主力及83师相继入城。前锋团迅速推进至万寿桥。为阻止人民解放军过江,掩护其主力撤退,国民党军以一个团的兵力固守大桥,以猛烈的火力交叉网--桥面,并以小钢炮不断袭击江面和桥面,形成了坚固的火力墙。

当解放军前锋团冲到万寿桥时,突然遭遇密集火力的射击,伤亡10余人,进攻受阻。团政委孙乐洵命令3营副营长魏景利组织几十人的突击队强行攻击,突击队员奋勇争先,魏景利却胸部中弹,仍用手捂住淌血的胸口继续指挥。此刻,桥南正中一座房屋楼上的两扇窗口,国民党军又增加2枝-,居高临下疯狂射击逼近桥南的解放军突击队员。由于遭到猛烈的火力射击,解放军突击队一度被压在大桥上无法前进。在此紧要关头,桥北的解放军及时组织火力掩护,副排长王克勤首先冲到桥南国民党军工事前,手持-猛烈扫射,并高呼“为副营长报仇”由于解放军突击队的勇猛突击,守桥的国民党兵悉数举手投降。突击队乘胜追击,夺取了烟台山,为大部队的前进打开了通通。当天,福州市和林森县正式解放,数十万市民欢欣鼓舞涌向街头欢迎解放军。

解放大桥始建于宋元祐8年(1093年),先是由2座浮桥组成,由于常被风浪冲垮,后改为石墩桥,1303年改建成简支石梁石板桥,是闽江最早的跨江大石桥。1930年改为公路桥,在原有桥墩上用混凝土加高2米,路面和桥栏均采用钢筋混凝土。1949年以后,为纪念解放军冲过此桥,追击南逃国民党军队,将此桥改名为“解放大桥”。

1970年,解放大桥采取桥上架桥的形式,加高4米、加宽桥面2米。1995年重建,1996年9月竣工。新桥为现代双曲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联拱桥,由万寿桥、中洲岛和江南桥三部分组成,总长565米,宽12米,设置了四组桔红色钢管弧形空中吊桥,分承桥身负荷。

上一篇 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旧址
上一篇 郑震霆抗日救亡夜校旧址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29063.html
仓山区周边景点
索佳艺陶瓷文化创意园
索佳艺陶瓷文化创意园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索佳艺陶瓷文化创意园,在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是以家居陶瓷生产研发,陶瓷文化体验,陶瓷文化创意为主题;集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区,已入选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园区里涵盖了家居陶瓷生产研发、陶瓷文化创意、陶瓷文化体验等,可以休闲,可以购物,可以晒太阳,可以游学陶瓷文化,可以宅在咖啡馆享受静谧时光,也可以在户外攀岩,这里集陶艺、茶艺、花艺、咖啡、户外等为一体,在工业风集装箱式的背景里蕴含着文艺与文化氛围。索佳艺创意园区不仅成为了陶瓷文化者的聚集地,也给游览者提供了体验和享受的空间,并且可贵的是给海峡两岸众多的的创业者们也提供了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