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广禅师塔和甄叔禅师塔
乘广禅师塔和甄叔禅师塔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乘广禅师塔和甄叔禅师塔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上栗县,乘广禅师塔和甄叔禅师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唐

类型:石塔古墓葬及石刻

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杨岐行政村

简介:乘广禅师塔及塔铭,唐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建塔立碑,坐落在上栗镇杨岐行政村。乘广禅师为唐代高僧,容州(今广西容县)人,姓张,十三岁出家,初至衡阳,依天主想公,三十岁,至洛阳从荷泽会公受法。后来到萍乡杨岐山传教,始创“广利禅寺”。唐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乘广禅师圆寂后,由甄叔禅师住持,在“广利寺”之右侧修建舍利石塔,保存至今。该塔仿古代木构建筑风格。塔高2.73米,塔基两层,四面有浮雕佛像,力士、怪兽等,塔檐厚实,出檐深远。塔前有唐元和二年丁亥(公元807年),著名文学家刘禹锡为乘广禅师撰写的碑文。清乾隆年间对左塔进行修复。清道光丙戌年(公元1826年)此碑被山洪冲倒,搬入寺中,于次年并碑座一起嵌入寺正面坐向右侧处墙内。该碑高2.8米,宽6.9米,碑文25行,每行54字。碑额圆首,锈刻螭龙图案,中间二行篆字“乘广禅师碑铭”,碑下是龟趺座,龟座与碑均系花冈石雕刻而成,碑石系青遂石,与塔同时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甄叔禅师塔及碑铭,唐大和元年(公元832年)建塔立碑,坐落在上栗镇杨岐村。

甄叔禅师为唐代佛教一代宗师。他在杨岐山传教四十余年,是杨岐“广利禅寺”的第二位住持。

唐元和十五年正月十三日(公元820年)归寂萘毗,获舍利七百粒,于东峰下建塔。历届县志、府志也都有甄叔的记载。

甄叔禅师舍利塔又称之为“油盐塔”(幽闲塔),塔残高1.78米,宽0.88米,形似方亭。塔左原有大和六年(公元832年)僧至闲撰,元幽书《大唐袁州萍乡杨岐山故甄叔禅师塔铭并序》,由琅?王周古篆额。后因年久失修倒在田中,清道光丁酉(公元1837年)冬迁入寺中,后嵌于寺正面坐向左侧墙内。

该碑铭连额,龟座高2.83米,宽0.95米。碑座为大石龟,其形状同乘广碑座一样,在碑额上,同样锈有雕龙图案,中间一行篆字“甄叔禅师碑铭”。该碑与塔同时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阅读: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 萍乡纯阳观
上一篇 坛华寺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0082.html
上栗县周边景点
杨岐山
杨岐山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杨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萍乡市上栗县境内,距城区25公里,是一个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外延,以丰厚的人文景观为内涵,构成融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重点风景区。杨岐山层峦叠翠,山势嵯峨,四时秀色,气候宜人,素有“二十四景”之称。“二十四景”为:涌泉池、千丘田、观音崖、老虎洞、乌龟洞、前沽塘、后沽塘、仙鱼塘、寒婆岩、张口狮子崖、关门石、杨岐石窟、金瓶晒果、猴子扒石、斗牛石、铁笼关虎、小天池、三岛湖、山顶泉、方竹林、棋盘石、别有洞天,子午泉、案山关等。它以峰峦之旖旎,溪涧之蜿蜒,岩石之突兀,云雾之缠绕,岚光之掩映,成为古今游人的慕游之处。杨岐山位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
孽龙洞
孽龙洞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孽龙洞在2002到2009年宣传为义龙洞,曾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叫许真君大义灭亲而斩孽龙而得名。孽龙洞绵延8里,洞中水景独特,“洞天飞瀑”为世间奇景,只见清泉从洞中峭壁飞湍而下,直注碧潭,潭水被激起飞沫,形成湍流,在潭中辗转回旋;春夏之交多雨季节,水势如银河倒垂,十分壮观。义龙洞是孽龙洞在2002年到2009年由“珠海客商”取的新名字,义龙洞名称已经废除,现在名称已经改回。还是叫孽龙洞。它位于江西萍乡市上栗县福田镇清溪,是形成于1.8亿年前的天然溶洞,洞长4200余米,旧称孽龙洞,洞内怪石、清风、流泉、飞瀑,被称为洞中“四绝高九米,宽七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