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罗邓氏祠堂
上罗邓氏祠堂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罗邓氏祠堂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乐安县,上罗邓氏祠堂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罗邓氏祠”位于万崇镇上罗村小学旁。为上罗邓氏后裔纪念其开基始祖邓君民而建。上罗村邓氏原本姓李,属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元宗李璟(916-961年8月12日)的后裔。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征伐杨州,赐封李璟第八子李从镒(yi)为邓王,镇守宣杨。978年,南唐后主李煜被宋太宗赵炅赐酒毒死,李氏官员受到通辑诛杀,李从镒遂携家提眷,操舟夜发宛陵(安徽),隐居洪州、宜黄、乐安等地。宋微宗崇宁二年(1103),其孙邓君民从济口桥头(乐安招携)肇居上罗,为躲避朝庭追杀,上罗村李氏更姓为邓,延续至今。祠堂始建于明朝宣德戊申年(1428),为使邓氏后裔缅怀先祖丰功业绩,抒发故国之思,--之痛,激励后代发奋图强,正德丁丑年(1517)增建“钟楼”、“鼓楼”,清朝康熙甲寅年(1674),民国十三年(1924)重修。

该祠为前带门坊、庭院,内置前后天井三进硬山式建筑。座西向东。四周墙体二斗一眠砌法,两侧山墙一进三花烽火式,二进五花烽火状,三进人字形搏风头起屏护檐。平面纵向长方形,通面阔17.6米,通进深55.6米。一字式门廊,面阔三间,上部构架双步梁。一、二进明间木构架为抬梁穿斗式,三进用砖墙替代,立面分两层,各进地面用条砖横向错缝铺地。前天井呈方形,条石抱框填底,两侧建钟楼、鼓楼。钟鼓楼为重檐四坡攒尖顶,内置草架梁,楼底层平面呈纵向长方形,面对天井开瓶形门,右侧下层门楣上方凹入面墨书“金和”,上层凹入面墨书“钟楼”,左侧下层门楣上方墨书“玉节”,上层书“鼓楼”,砖构梅花形透窗,墙体四角伸出角梁、抱头梁与硬挑共同承托檐顶,上铺圆椽、望板,覆青灰,四角发戗起翘形成反宇飘檐。后天井横向长方形,中间置步桥,两侧建畔池。

上罗村:上罗村…… 上罗村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 董裕墓
上一篇 西隐寺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0334.html
乐安县周边景点
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
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流坑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位于牛田镇东南部乌江之畔,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江水绕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建村于五代南唐昇元年间(937-943),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流坑为董氏单姓聚族而居血缘村落,全村以董姓为多,家族尊西汉儒学家董仲舒为始祖,但宗谱可考的开基祖则为南唐时的董合。宋时,流坑以董氏科第而兴旺,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之地,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毁。明清时,村中有识之士接续祖业,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并发展竹木贸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
金竹飞瀑景区
金竹飞瀑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金竹瀑布群,位于乐安县金竹乡畲族聚居地的吓通村境内,距离县城72公里。该山山势雄峻,古木参天,山泉甘冽,绿意盎然,自然形成形态各式各样的大小瀑布的总落差,高达400多米。其瀑布之多,总落差之大,在全国都属罕见。其中,气势磅礴、飞珠溅玉、形态奇异、特色鲜明的瀑布计有狗脑瀑、点光潭、双龙潭等。总面积67平方公里,包括由13个景点组成的虎啸瀑、雷打石和幽谷飞濂等三个景区和景区外的独立景点董尚书墓。1、虎啸群瀑。是金竹片区的代表性景点,位于金竹畲族乡流舍村民委员会的吓通村,总落差96米,分为三级,瀑底为深潭,雨季瀑面宽在15米以上,形态优美壮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