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老街
乐安老街
乐安老街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乐安县,据史料记载,乐安建县于南宋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由崇仁、永丰两县柝地而置,以乐安乡名县,驻地鳌溪镇。相传早在北宋乾道三年(公元997年),有詹姓人氏迁居于鳌溪镇,此地原仅有数户钟姓人氏居住。詹姓人氏在四面环绕的群山中发现一块长满芦苇、较为平坦的盆地,视为风水宝地,遂大举迁徙于此繁衍生息,逐渐取代了钟氏。称此地为詹墟,因河中有一块巨石,酷似鳌鱼,故称鳌溪。

据《乐安民国风云》一书介绍:到民国,县城鳌溪镇形成了游、何、元、詹为主四大姓氏,辅之乐、陈、胡、李、邹、黄六姓氏的格局,这10姓人口占县城总人数的90%以上。

这些姓氏以宗祠为中心,形成固定的居住区域,如詹氏在芜塘巷四周;游氏环绕宝塔巷,居于小南门和南门巷;元氏大都居住在北门和东门巷;何氏居民主要居住在西门巷。

民国时期,县城主要街道为东门口至衙前巷,全长约3华里,街道中心铺长条砂岗岩石,沿街有店铺一百来户,多数为“前店后房”结构。衙前巷是该县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砂岗岩条石路的街巷,芜塘巷的司马第由三座门门坊穿插,显示了詹氏家族不凡的气度和人文底蕴。清末民初,乐安游氏富甲一方,经营传承数代人的“游泰顺”商号是县城最大的商号,其在省城南昌有三家分号,乐安周边乡镇还设立了分店和毛边纸作坊17处,穿过游氏总门,可看见这两处宗祠建筑。

“游氏大祠”始建于明代,清代维修过,周恩来同志曾在此居住。1932年8月17日,红一方面军攻克乐安城,当天晚上,苏区中央局在周恩来住地“游氏大祠”召开县城商人会议,宣传党的工商业政策,为中央苏区做出了样板。次日,红一军团指战员开赴宜黄,乘胜攻克了宜黄城。

乐安县城还有大元巷的“毛泽东同志旧居”,在抚州,只有乐安县城有保存完整的两位领袖人物旧居。1932年8月,毛泽东在乐安县城最后一次指挥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前期的一次战役——“乐宜战役”。

上一篇 黎川古城
上一篇 乐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0352.html
乐安县周边景点
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
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流坑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位于牛田镇东南部乌江之畔,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江水绕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建村于五代南唐昇元年间(937-943),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流坑为董氏单姓聚族而居血缘村落,全村以董姓为多,家族尊西汉儒学家董仲舒为始祖,但宗谱可考的开基祖则为南唐时的董合。宋时,流坑以董氏科第而兴旺,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之地,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毁。明清时,村中有识之士接续祖业,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并发展竹木贸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
金竹飞瀑景区
金竹飞瀑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金竹瀑布群,位于乐安县金竹乡畲族聚居地的吓通村境内,距离县城72公里。该山山势雄峻,古木参天,山泉甘冽,绿意盎然,自然形成形态各式各样的大小瀑布的总落差,高达400多米。其瀑布之多,总落差之大,在全国都属罕见。其中,气势磅礴、飞珠溅玉、形态奇异、特色鲜明的瀑布计有狗脑瀑、点光潭、双龙潭等。总面积67平方公里,包括由13个景点组成的虎啸瀑、雷打石和幽谷飞濂等三个景区和景区外的独立景点董尚书墓。1、虎啸群瀑。是金竹片区的代表性景点,位于金竹畲族乡流舍村民委员会的吓通村,总落差96米,分为三级,瀑底为深潭,雨季瀑面宽在15米以上,形态优美壮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