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和村朱德故居
善和村朱德故居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善和村朱德故居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乐安县,善和村朱德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沿乐安县省级风景区“流坑——金竹”的万银公路而行,你会看到湖坪乡的一大片蚕桑产业旅游观光园。这里桑树绿意葱葱,泉水潺潺成溪,水中走蟹游鱼,一条曲曲弯弯的小河,河上有着一座500余年历史的古石桥,石桥连接的另一端便是当年“朱德捡田螺”的村庄——善和村。

正是田野青青时节,记者慕名来到善和村,只见炊烟袅袅,旧屋新舍相挨,宁谧祥和,小桥流水人家美景映入眼帘。村里有一栋雕龙画栋老屋,村里人称它为“善和村庵下大屋”,它便是朱德故居。

走进庵下大屋,深情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听村中一位80多岁的老人给我们讲“朱德捡田螺”的故事。70余年前的1933年5月至7月上旬,红一方面军在湖坪乡善和村一带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军事整编,即“大湖坪整编”。时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随总部驻在善和村庵下大屋。此间适逢传统端午节,没有菜肴,朱老总和直属工兵连的战士提着竹篓,有说有笑地下田去了。没用多久时间,就捡了一大竹篓田螺。会餐时,朱德看了看大家,说:“同志们,我们还少点什么?”战士们说:“酒!”朱德点点头:“是呀,没有酒怎么行呢?”说完,他在通讯员耳边轻声说了几句,通讯员笑着点了点头,马上跑到伙房,不一会儿提出一桶“酒”来,给每人倒了一碗。大家一喝,原来是茶,都笑了起来。这时,朱德说:“过去有首古诗,里面有一句说‘寒夜客来茶当酒’,看来茶是能当酒的。”战士们一边喝着,一边说:“能当,看来这比杏花村的酒足饭饱还美呢。”朱德和战士们一起边吃边聊,到午后才散去。

如今的老屋依旧完好无损,屋内还保存有多处红军标语。老人说,村里至少保存有当年红军写下的标语一百多条。全部书写在村中六栋百年老屋的大门两侧及外侧墙壁上,虽历经70多年的风雨洗礼,仍清晰可辨。其内容有“扩大民族革命战争”、“保障分田胜利”、“扩大工农武装”、“保障土地革命”、“巩固苏维埃政权”等。

听完故事,老人带我们行走在善和村中,还发现村中老屋多处门楣上,保存着色泽鲜艳的彩绘门神画。画上身穿明代服装的武士,高约70厘米,手持宝剑,神情端庄。虽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门神的色泽却始终不改。据有关专家推断,该房屋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彩绘门神亦是明代末期以前的产物。该彩绘门神的发现,对研究古代绘画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善和村,你还能参观到两个明代的建筑,一是在明代末年,为了方便村民来往,村中一寡妇穷毕生积蓄,建成的石桥风采依然。古石桥旁边,是一座建在祠堂内的古戏台,古戏台顶部的三个连接的藻井,见证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善和村:善和村…… 善和村详细信息++

上一篇 康都会议旧址
上一篇 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0427.html
乐安县周边景点
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
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流坑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位于牛田镇东南部乌江之畔,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江水绕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建村于五代南唐昇元年间(937-943),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流坑为董氏单姓聚族而居血缘村落,全村以董姓为多,家族尊西汉儒学家董仲舒为始祖,但宗谱可考的开基祖则为南唐时的董合。宋时,流坑以董氏科第而兴旺,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之地,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毁。明清时,村中有识之士接续祖业,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并发展竹木贸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
金竹飞瀑景区
金竹飞瀑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金竹瀑布群,位于乐安县金竹乡畲族聚居地的吓通村境内,距离县城72公里。该山山势雄峻,古木参天,山泉甘冽,绿意盎然,自然形成形态各式各样的大小瀑布的总落差,高达400多米。其瀑布之多,总落差之大,在全国都属罕见。其中,气势磅礴、飞珠溅玉、形态奇异、特色鲜明的瀑布计有狗脑瀑、点光潭、双龙潭等。总面积67平方公里,包括由13个景点组成的虎啸瀑、雷打石和幽谷飞濂等三个景区和景区外的独立景点董尚书墓。1、虎啸群瀑。是金竹片区的代表性景点,位于金竹畲族乡流舍村民委员会的吓通村,总落差96米,分为三级,瀑底为深潭,雨季瀑面宽在15米以上,形态优美壮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