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应岩
灵应岩
灵应岩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乐安县,中峰位于清溪河上游灵应岩的“男根圣地”,因5000余根刻在石壁或林立于道旁的“桅子”(当地对男性生殖器的别称)而得名。由于綦江地处渝州南大门,历来战事频繁,男人多被抓了壮丁,导致这一带在战乱时期常成为“寡妇村”。对男丁的渴求,使得妇女们在山冈上立下3、4米高的石“桅子”,求神灵保佑生儿。这一习俗始于秦汉时期,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上世纪中期,前来立“桅子”的善男信女仍络绎不绝。

在5000余根古朴粗壮的石刻中,部分呈“十”字形的“根雕”由于与其它“一柱擎天”的造型大相径庭,在国内也绝无仅有,其用途因而成为专家长期争论的焦点。有认为它们是“圣地”的守护神,专为驱邪而设;也有人认为它是男根的写意,体现的仍是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

“它们与西方的十字架一样,都是一种0崇拜。”一直关注着“圣地”“宝剑”之谜的刘达临教授近日专程赶赴中峰,对“宝剑”进行了详细论证。他解释,“十”字的一竖代表男根,一横则代表女阴,二者交叉则意味着交合之意,与遍布中峰体现生殖器崇拜的“桅子”相比,它的含义又进了一层。“古人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单有‘桅子’是生不出儿子来的。”那些被当代女性视作“沙猪”的古代男人,早就在他们的“男根圣地”中,自觉为妇女留出一席之地。

綦江文管所所长曾先生也认为,女阴出现在“男根圣地”,至少表明了对女性在生命繁衍中地位的认同,同时也体现了古人不仅追求生子的结果,他们同样也享受着生命制造过程中的乐趣,这种0崇拜已超越单纯生殖器崇拜的意义。

古人的0崇拜情结究竟达到何种地步?綦江文管所人士介绍,遍布綦江古岩墓中的壁画中,“宝剑”形式的“桅子”随处可见。专家解释,墓主们不仅希望在活着时享受得子的快乐,还希望将这种快乐和福份世代相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上一篇 东华山
上一篇 大湖坪整编旧址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0479.html
乐安县周边景点
金竹飞瀑景区
金竹飞瀑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金竹瀑布群,位于乐安县金竹乡畲族聚居地的吓通村境内,距离县城72公里。该山山势雄峻,古木参天,山泉甘冽,绿意盎然,自然形成形态各式各样的大小瀑布的总落差,高达400多米。其瀑布之多,总落差之大,在全国都属罕见。其中,气势磅礴、飞珠溅玉、形态奇异、特色鲜明的瀑布计有狗脑瀑、点光潭、双龙潭等。总面积67平方公里,包括由13个景点组成的虎啸瀑、雷打石和幽谷飞濂等三个景区和景区外的独立景点董尚书墓。1、虎啸群瀑。是金竹片区的代表性景点,位于金竹畲族乡流舍村民委员会的吓通村,总落差96米,分为三级,瀑底为深潭,雨季瀑面宽在15米以上,形态优美壮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
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
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流坑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位于牛田镇东南部乌江之畔,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江水绕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建村于五代南唐昇元年间(937-943),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流坑为董氏单姓聚族而居血缘村落,全村以董姓为多,家族尊西汉儒学家董仲舒为始祖,但宗谱可考的开基祖则为南唐时的董合。宋时,流坑以董氏科第而兴旺,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之地,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毁。明清时,村中有识之士接续祖业,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并发展竹木贸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