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儿胡同11号四合院位于东城区帽儿胡同。为五进院落的大型四合院,原为清末大学士文煜住宅,建筑保留完整。有大门,倒座房五间和垂花门;后两进院落有廊连接正房及东西厢房,院落东侧的可园是宅院的花园部分。
批次: 北京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其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
天坛在北京市东南部,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今日天安门东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是当年皇帝祭祖的地方,西侧的中山公园是祭祀丰收神即五谷耕地之所。天坛天坛在整个北京城里,北有地坛祭地,南有天坛祭天,东有日坛祭太阳,西有月坛祭月亮,其中天坛最为光彩夺目、气宇非凡。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
0殿位于雍和宫内,建于公元1744年乾隆年间,是寺院僧众举办重大活动的场所。大殿为单檐歇山九脊黄色琉璃瓦覆顶,面阔一字七开间,内加暗廊,前后正中各出大抱厦五间,连接卷棚式歇山顶,殿基平面呈具十字形;殿顶正脊中部及脊前后左右次间处,开设五脊悬山顶式天窗五座,其占位分踞龙宫八卦四维之乾(西北)、艮(东北)、巽(东南)、坤(西南)、中宫(中);天窗顶上,设立了五座铜质鎏金琉璃件宝顶,体现了藏传佛教的建筑风格。殿内正中供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像,殿之东西两山墙,绘有大型佛教壁画《释迦源流图》。壁画下的经架上,藏有镇庙之宝,康熙版本木版
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在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北京孔庙(19张)元大德六年(1302)建,大德十年建成。明永乐九年(1411)重建。宣德、嘉靖、万历年间分别修缮大殿,添建崇圣祠,清顺治、雍正、乾隆时又重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祭祀孔子为大祀,将正殿扩建。孔庙虽然经过历代重修,但其结构基本上仍然保存元代风格。门内院落共有三进,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有元、明、清三代的进士题名碑198块,为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资料。孔庙从1928年起对外开放,供人游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