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铺北堌堆遗址
十里铺北堌堆遗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里铺北堌堆遗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定陶区,十里铺北堌堆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里铺北堌堆遗址位于定陶县仿山镇十里铺村西北约100米处,菏商公路及菏曹运河斜穿占压遗址的东北角。周围地势平坦,属黄河冲积平原,遗址完全被淤积层覆盖。

该地历史悠久,相传定陶为古陶丘、夏三鬷国、周代曹国。汉初梁国治定陶,后继济阴国、定陶国、济阴郡多有兴废,治所均在定陶。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现已发现,以该遗址为中心,周围绕以官堌堆、仿山、何楼、程庄、十里铺、高河等6处堌堆遗址,形成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周时期持续发展的遗址群。

该遗址发现于2013年冬季菏曹运河拓宽工程施工过程中,此后,定陶县委、政府及文物主管部门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妥善保护,积极协调有关业务部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最大限度使该遗址免遭进一步破坏。后经调查和钻探,2014年7月-12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菏泽市历史文化与考古研究所、定陶县文物局联合组队发掘,对遗址内涵有了更深入了解,取得重大收获。

经勘探与发掘表明,该遗址由北部的堌堆及南部、东南部墓地构成,南北总长约350、东西宽约300米,总面积9万多平方米。堌堆遗址包含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周代文化遗存,大体呈圆丘状,直径约180-190米,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现存约2.7万平方米。遗址曾多次被洪水淹没,上部普遍覆盖0.7-2.1米厚的淤积土,由中部向周缘淤积层渐厚,至边缘处可达3.5-4.5米。文化堆积平均厚达2米,最厚处达3米多,尤以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晚期的遗存最丰富。堌堆的边缘存在一周夯土墙,东部及南部遭破坏,其余部分夯土断断续续,经北部探沟解剖,夯土墙可分早、晚两大期,早期可能为岳石文化时期,晚期约到东周时期。在堌堆南部的东侧、南侧发现断续的三段夯土墙,被汉代墓葬打破,时代约为东周时期,其性质有待进一步认证。墓地分布于南部及东南部三块高台地上,时代为汉代,主要为小型长方形砖椁墓。

该遗址可能为岳石文化、东周时期的一座小型城址,为鲁西南地区新发现的一处重要古聚落遗址,意义重大。鲁西南地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带,恰处于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淮夷文化的交融圈内,历史传说时代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与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亦与该地区有关,菏泽丰富的堌堆文化恰包含了传说时代的重要历史信息。该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对于研究夷、夏文化的交流及探讨鲁西南地区在中华古代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作用无疑具有重大价值,亦对区域历史地位的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的增强及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9年,十里铺北堌堆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里铺村:十里铺村…… 十里铺村详细信息++

上一篇 定陶灵圣湖汉墓
上一篇 官堌堆遗址(刘邦登基台)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2033.html
定陶区周边景点
定陶法源寺
定陶法源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源寺遗址位于定陶县马集镇郭庄村南300米处,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兴华禅院,建于东汉年间,隋、唐、宋时最为兴盛,成为全国著名的佛院之一。该寺于宋元佑、明正德年间曾多次修复。明代寺院占地2.67公顷,自南至北依次建有戏楼、寺门、钟楼、鼓楼、关帝庙、白衣奶奶庙、龙王殿、祖师庙等300余间,以天王殿、十八罗汉堂、立佛殿、睡佛殿、藏经殿和百神殿最为雄伟。殿中的神像雕刻精巧,造型优美,百神殿百尊神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寺院西南角有宝乘塔,据宋元佑(至和)重修宝乘塔碑文记载,塔下藏有舍利子六颗,夜深人静时闪闪发光。清朝末年,法源寺存有大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
仿山风景区
仿山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定陶仿山旅游景区,位于定陶县城北6公里。仿山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级旅游景区,系周代曹国国君墓地,其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地域文化标志和祭祀对象,数千年来昌盛不衰,是苏鲁晋冀豫皖周边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1995年设立仿山旅游开发区,面积4.6平方公里,旅游内以曹文化和陶朱儒商文化为主题,整合当地文化旅游资源,成为以儒商文化为灵魂,以田园水景为特征,以范蠡文化园、五湖乐园、世外陶村、陶朱公商贸区、陶都神苑五大板块为支撑,融农业观光、城郊游憩、商务旅游、宗教揽胜于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区。地址:菏泽市定陶县仿山旅游区类型:山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