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博物馆
枣庄市博物馆
枣庄市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市中区,枣庄市博物馆位于枣庄市区内,占地16亩,采用具有民国特色的仿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工艺,集园林、建筑于一体。主楼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共设一个门厅,四个主展厅,四个侧展厅。

枣庄市博物馆是全市的文物收藏、陈列和考古研究中心。

枣庄市博物馆是1984年9

月正式建立的一座综合类型的博物馆。馆址坐落在市南风景宜人的龙庭路上,与儿童乐园、科技馆、电业大楼等建筑群体相互辉映,引人注目。馆址南部和东部是宽敞笔直的街道,交通便利,环境幽静。

博物馆主要从事文物收藏、陈列、研究的业务工作。博物馆主展大楼为仿古式现代建筑两翼为二层建筑,中间三层,呈“工”字型。建筑布局采用中国传统主线引导法与现代园林建筑相结合,黄琉璃瓦覆顶,既有园林趣味,又显得古朴壮观。博物馆大门为仿古牌坊式建筑,金黄琉璃瓦覆顶,彩枋飞檐,门额嵌白色大理石,留有名人题刻。院墙为传统式仿古建筑,青瓦覆背,起伏延伸,宛若游龙。主展楼前为绿化带,花草树木点缀其间。西南角为二层建筑的办公楼,呈曲尺状,楼中设有办公机构。一楼为文物库房、保管部、摄影室、馆长办公室等。二楼资料室、会议室等。主展楼面积3320平方米,陈列面积2250平方米。共分九个展室。主展楼大门为仿汉阙形式,两侧对称镶嵌两幅白色浮雕图案,右侧为大汶口文化陶器文字,左侧为战国风鸟图案。大门上方黑大理石门额题刻“枣庄市博物馆”馆名。展室内部宽敞明亮,装饰一新,各展室均设有电视监控系统。一楼展厅为“枣庄历史文物陈列”,展示自北辛文化迄于明清反映枣庄历史上各阶段有代表性的文物,使观众借以了解枣庄,认识枣庄。西大厅分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周文化”、“春秋战国文化”等单元。展示造型精美的陶器。磨制工细的石器、工艺精湛的铜器等文物,辅以图表、说明和照片,使观众对枣庄先秦时期的历史一目了然。东大厅陈列主要是汉代至明请文物,有陶器、铜器、石雕、瓷器、佛造像等。配以汉画像石拓片、古城址照片、器物摹本和说明,力求生动活泼,融知识性与观赏性于一炉,二楼展厅为书画专用展厅,厅内有高3.3米的悬挂字画的板墙,一次可展出字画三百余幅。主展楼后面是小巧玲珑的花园,两侧以花墙和月门相隔。园内居中建有一座仿古游廊式的汉画像石廊,廊内展出汉代画像石刻60余块。其内容有车马出行、杂技百戏、神话传说和楼阁建筑等。在画像石廊旁建有河塘、小亭、曲桥,山桥流水,绿荫覆地。

枣庄市博物馆现收藏各类文物8000余件。重要藏品有全长3.6米的古象牙化石、西周青铜鬲,越铭文戈、汉代石羊、东汉嘉平三年残碑、北齐铭文铜佛造像、战国铭文铜泡、北齐青瓷盘口壶、元白地黑花瓷坛、孙中山先生安葬纪念币等文物。枣庄市博物馆现有职工26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的12人。大专以上学历的19人。枣庄市博物馆还是一个年轻的馆,随着馆藏文物的逐步丰富,展览内容将日趋完善,枣庄市博物馆将以自己独具的地方特色吸引游人前来参观,向人们展现枣庄数千年的发展史、开拓史。


延伸阅读:
·中国国家三级博物馆

上一篇 双龙大裂谷
上一篇 枣庄甘泉禅寺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2336.html
市中区周边景点
鲁南水城·枣庄老街
鲁南水城·枣庄老街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鲁南水城·枣庄老街-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西昌路中段路西,总占地1280余亩,其中水面540亩,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鲁南水城·枣庄老街整体规划设计按照“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设计风格进行定位,坚持功能分区与城市功能相对接。鲁南水城·枣庄老街建筑风格古朴独特,融合了徽派建筑风格、苏州水街风格和北方民居建筑风格,区域内设有室内水街,水城内共有11个水街建有小桥32座。鲁南水城·枣庄老街于2009年10月1日建成开放,并获得“国家级体育公园称号”,目前已形成集观光、度假、生态与体育健身、休闲娱乐、趣味教育为一体的旅游景区。鲁南水城·枣庄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
枣庄龟山风景区
枣庄龟山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龟山风景区坐落在枣庄市市中区孟庄镇境内,距枣庄城区15公里。龟山海拔331米,景区面积238万平方米。景区现有景点数十个,较大的有溶洞、观音堂、山寨、木乃伊古墓、九龙石、老鹰石、八卦园、猴山、水上乐园等。改革开放的春风,使这座尘封多年的历史名山,以崭新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龟山历史悠久。从殷朝到明清,先人活动的踪迹遍布山顶,镌刻精细的八卦图,香烟缭绕的紫云观,雄伟壮观的古山寨依稀可见。山上峰雄石奇,林木茂密,春天花海一片,秋天硕果累累,一年四季郁郁郁葱葱。山下是周村水库,粼粼波光,叶叶扁舟,美不胜收。山水映照,交相生辉,真是一幅活脱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
枣庄甘泉禅寺
枣庄甘泉禅寺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泉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卓山北侧,因寺中甘泉而得名。该寺建于元仁宗延佑六年。寺内现存千年树龄的银杏古树,足以佐证该寺历史之悠久。银杏树下,有一块石碑立于明朝万历十五年(1588年),题为《重修龙窝寺碑记》,该碑高约四米,为一巨石雕刻制而成,碑文为明朝光禄寺卿贾梦龙所撰,其弟贾梦鲤所书。碑背面记载着甘泉寺过去的辉煌:拥有良田千顷,寺内僧人逾百,重修时捐资捐助者有数千人之众。甘泉寺亦历史经劫难,屡受战乱雷火的袭击。到1949年前后,这里已倾圯殆尽,仅存残坦颓壁。1992年,枣庄市市中区渴口镇出资260万元对甘泉寺施以大规模重修。重建后的大雄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