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寺
夕照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夕照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城区,夕照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夕照寺,位于北京市广渠门大街,古寺夕照寺就在夕照寺中街里。在北京的众多寺院中,一直觉得夕照寺的名字是最富有诗意的。

夕照寺是东南城最整洁的寺院了。寺院创建年代不详,也有人说寺建于明时,为西山浙僧分院。寺名“夕照”取自燕京八景里的金台夕照。据赵吉士育婴堂碑记云:夕照寺清代顺治初已毁,仅存屋一楹,雍正年间文觉禅师元信退居于此,将殿宇整修一新。

夕照寺

夕照寺在乾隆年间曾进行修缮,清嘉庆三年蓄款重修,庙占地约20余亩,殿房共108间。夕照寺坐北朝南,由山门殿、大雄宝殿、大悲殿、东西配殿、方丈院、后院、砖塔、停灵房等组成。其山门殿上有石额上题“古迹夕照寺”。

夕照寺内最负盛名的就是大悲殿的壁画了。大悲殿左壁为大兴王安昆所写的梁朝沈约的《〈高松赋〉并跋》。右壁是画家陈菘(寿山)所画的《古松图》。陈寿山是天长人,游楚不遇,入都卖画为生,其画多匠心。其所画的夕照松图,离奇天骄,苍翠浓郁,置身其中如入松海。

有关夕照寺的壁画还有一段故事。当年京师右安门弘善寺静观堂有陈香泉、禹之鼎两君的壁画,观者如云。夕照寺的恒吉法师十分羡慕,就请求陈寿山为夕照寺画松,王安昆书赋。乾隆四十年(1775年)六月九日陈寿山在夕照寺作《古松图》。据寺僧言,寿山作画时已年八十。当时正值长夏,寿山解衣裸体,连饮巨杯,然后作画,一气呵成。寿山作画之时,天下大雨,雨如注,庭水积有尺深。雨霁而画毕。寿山画笔,黑阴森森,一堂风雨,游人见之,心目清凉。安昆笔势挺秀,飘飘有逸气,与寿山之古松并传不朽。

夕照寺内壁画传神,景色更为清胜。寺内东院有挹翠轩,为云岩上人修道处。庭中有竹树小池、禅房小舍,芬芳袭人。墙外环以杨柳。循小门出园,园中遍植丁香,杂以奇花异草。丁香盛放之时不减法源寺之丁香。如此景致再加上殿上壁画,夕照寺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脚步。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夕照寺中街19号

电话:010-67119999

开放时间:

8:00-19:00

上一篇 袁崇焕祠和墓
上一篇 蟠桃宫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30.html
东城区周边景点
天坛公园
天坛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坛在北京市东南部,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今日天安门东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是当年皇帝祭祖的地方,西侧的中山公园是祭祀丰收神即五谷耕地之所。天坛天坛在整个北京城里,北有地坛祭地,南有天坛祭天,东有日坛祭太阳,西有月坛祭月亮,其中天坛最为光彩夺目、气宇非凡。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

北京市东城区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国家旅游景区5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其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

北京市东城区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科普教育基地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门大街东侧,紧邻天安门广场、故宫等景点,是一处展示北京从历史上到现在的规划变迁的博物馆。来到这里可以了解北京城区历史上的样子和经过历代变迁发展到如今的过程,还能观看巨大的故宫和北京城全景微缩,值得前来参观了解。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共分为四层,分为多个展馆,游客来此一层层游览参观每个展馆即可,一般需要1-2小时左右。一层处是博物馆的大厅,这里可以看到一座铜质雕塑,展示了北京三面环山、平原如同海湾的地形,也因此这尊雕塑被称为“北京湾”铜雕。除了有雕塑的空旷大厅外,一层还是临时展厅的所在地,经常举办一些临时展览

北京市东城区
国子监
国子监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

北京市东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