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古城
聊城古城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聊城古城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府区,聊城古城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昌古城即聊城古城,统称为山东聊城古城。东昌古城坐落在聊城市区内东昌湖中间,北宋时期的城垣。城呈正方形,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现重新改建为中华水上古城。

城墙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初为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东昌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改筑为砖城。城墙周长3.5千米,高11.7米,顶宽6.7米,基厚11.7米。内墙用三合土夯筑,外墙用砖石砌垒。城设4门,上筑门楼,外设瓮城。南、东、西瓮城为扭头门,南门东向似凤头,东、西门南向似凤翅,北门北向似凤尾,故名“凤凰城”。四城门楼皆重檐歇山,四角飞翘,东曰“春熙”,西曰“清远”,南曰“正德”,北曰“宣武”。明万历七年(1579),城墙上又建垛口2700余个、敌楼27座;4城门楼更名,东曰“寅宾”,西曰“纳日”,南曰“南熏”,北曰“锁钥”。各个城门均有水门、吊桥。城东北角、西北角原有“望岳”“绿云”2楼。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大有高屋建瓴、睥睨四邻之势,又有“能陷不失的凤凰城”之说。

1947年1月聊城解放,为防止敌军重占,遂将城墙拆除,现已重建。光岳楼仍高高矗立于古城中央。以光岳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东西南北4条大街。4条大街向外延伸,依次有东、西、南、北4口、4门、4关。城区街道,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古城利用十字步行商业街将城区用地分为四块。十字大街为商业步行街,两侧以传统风情的商业为主。楼东大街以休闲、保健、养生为主;楼西大街为时尚、高档商品街;楼北大街为餐饮一条街;楼南大街为文化一条街。城市单元的中心地块为风情居住区,以四合院形式住宅为主,临街巷的建筑作民间特色小商业使用,前店后宅,灵活方便。

古城区共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明清时期,大部分政府职能部门集中在古城的西北部。直到现在,老人们还可以很容易地指出哪里是道署衙门,哪里是文庙,哪里是驿所。而在老城的南半部,居住的都是当年的大户人家,一些街道也就因附近的寺庙和人家得名。历史的渊源给东昌古城留下了繁多的文化艺术和生活气息。民间剪纸、东昌葫芦、木版年画等民间艺术,还有古城的状元街、考院街、十县胡同、火神庙街、关帝庙街等传统风貌街……提起这些文化见证,古城老居民津津乐道。

上一篇 昌东橡胶坝
上一篇 堠堌汉墓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3073.html
东昌府区周边景点
堂邑民俗旅游区
堂邑民俗旅游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堂邑镇历史悠久,为原堂邑县所在地,始建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6年)。县城竣工时,有无数白雀翔集上空,所以堂邑又名“白雀城”。自古以来,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仅明清两代就涌现出郭敦、穆孔辉、张凤祥等尚书5人,进士39人,举人62人。近代,更有武训、孔繁森等闻名全国,影响后世。堂邑为千年古镇,至今仍保存大量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着许多独具特色的自然景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民间美术类,如木版年画、剪纸;民间工艺类,如工艺葫芦等;民间舞蹈类,如舞龙、舞狮、高跷、秧歌等;民间音乐类,如唢呐、二胡、锣鼓等;曲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
永兴堂民俗文化大院
永兴堂民俗文化大院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在聊冠路与德商高速交叉口东北方向,有一处清新别致的文化大院,名叫永兴堂民俗文化传承大院,这里便是传承基地,郭春奎自费筹建。在这个大院里,郭春奎尽情挥洒刻刀,刻出文化中的聊城。永兴堂,寓意永远兴旺发达,寄托着郭春奎的期望,他想让东昌木版年画一代代传承下去。永兴堂前排房屋是郭春奎的作品陈列场所,双喜临门、麒麟送子、赵云救阿斗、马超战马岱等经典题材年画整齐摆放在柜台上。由于市场不景气,不少年画甚至积压了几个月,但郭春奎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小心翼翼地将年画上散落的尘土清扫得一尘不染。后院西屋便是郭春奎的创作基地,走进室内,首先看到的便是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