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清真南大寺
济南清真南大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清真南大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市中区,济南清真南大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南大寺原址在济南历山顶乌满喇巷,始建年代不详。元代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迁到现在的地址,当时只有“楹殿数间”。明宣德年间,当时的南大寺掌教整顿教务,济南教门为之一振。(公元1436年),开拓地基,修建院墙,增建礼殿,南大寺始具规模。明弘治七年(公元1492年)陈玺任南大寺掌教,领导济南穆斯林大拓寺基,扩建大殿,立南北讲堂、僻静所、沐浴室等,并将寺门朝向由南改东,南大寺自此始有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特色,成为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此后,南大寺又经明嘉靖、万历清嘉庆、道光、同治和民国初年的多次修葺扩建逐渐臻于完美。

清真南大寺在建筑功能设置、朝向、内殿的装饰等方面都严格遵循伊斯兰教的一些基本原则,而在布局和造型上则有着明显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全寺以望月楼为中心分为二进式四合院,整座寺院排列井然有序、严肃整齐,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四合院对称之美。在造型上,南大寺还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特征。比如邦克楼,下层具有阿拉伯穹窿圆顶的建筑风格,上层则是比较纯粹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古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旧城西关礼拜寺巷。据传,该寺始建于唐末之乌满喇巷,但已不可考。据寺内现存济南府历城县《礼拜寺碑》记载:该寺于元代元贞元年(1295),山东东路都转运盐使司都运使木八喇沙奉命将原寺改建为运盐司部,将寺迁至泺源门西、锦缰沟东,即今址。后于明宣德丙午(1426)重修,弘治八年(1495)再次重新扩建,清嘉庆、道光年间至民国时期亦曾数次维修扩建。南大寺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633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构成一条中轴线,沿轴线为寺正门、望月楼、礼拜大殿,两侧配以沐浴室、讲经堂、教长室等。大门正前方建有大影壁,壁长约6米,高约5米。大门3间起楼,门顶上层筑有邦克楼,楼面阔3间(约8米),单檐黑瓦庑殿顶,单翘单昂斗拱。进深6米。寺院分两进院落,前院有沐浴室,过前院拾级而上约3米即望月楼。门庭石碑1方,铭文共155字,9行,字大如拳,碑刻末镌“本寺掌教陈恩沐手著”,系明嘉靖七年(1528)刻石。甬道顶上望月楼高敞明亮,朝西望月,面东则与礼拜大殿相望。过甬道即礼拜大殿前庭院。礼拜大殿建在高4.2米的台基上,由卷棚、前殿、后殿组成。大殿面阔5间,进深6间。周围廊柱细密而高,加火焰形木券门装饰。殿前抱厦为清代扩建,前殿则系明代建筑,殿内高大宽敞,可容纳600余人同时礼拜。后殿南北各有6扇硬木门扇,高约4米,宽约1米,扇窗镂空,雕有《古兰经》文,工艺精致,别具一格。寺内文物有大香炉两座,木匾额8方,其中明代1方,高悬于正殿上方,匾书“清真”2字,为明崇祯十三年(1640)宁阳王甫所书。有明、清时碑铭7方,主要的有明弘治乙卯年(1495)刘赞撰《济南府礼拜寺重修记》、明嘉靖七年(1528)陈思撰《来复铭》碑、清嘉庆十五年(1810)《重修礼拜寺记》等,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该寺古朴典雅,是济南市历史最久的清真寺。20世纪80年代由人民政府资助重修。现被列为山东省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 张养浩墓公园
上一篇 佛峪景区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4024.html
市中区周边景点
山盛花卉
山盛花卉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山盛花卉成立于2015年1月,是一家以多肉植物种植、科技研发、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已投资两千多万元,建成现代化智能温控大棚5万平米,现代化温室20座,自动化连动温室大棚1座,建成济南首家多肉植物沙生景观,景观区域涵盖多肉植物龙舌兰科、仙人掌科、百合科几大科属几百颗名贵品种,挂牌济南市科普教育基地。建成全国首家多肉植物为主题的生态餐厅。产业规模位于全国前三甲,同时也是全国多肉行业的领导者。山盛花卉一直秉承“山盛多肉王国,美化您的生活”我们的目标就是以创新的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把山盛花卉打造成国际一流的知名花卉品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
山东书城
山东书城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山东书城由山东出版集团投资建设,旗下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新源文化发展分公司管理,项目位于济南市胜利大街56号,济南交通大动脉经十路与胜利大街交汇处,北依经九路,东邻民生大街。整个项目分为图书商城区、五星级酒店和办公写字楼三部分,总占地面积1.6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约900个停车位。地下3层,地下共计4.1万平方米,地上24层,地上共计9万平方米,总高度96.5M,总投资近10亿元,2015年9月山东书城正式营业。地址:济南市市中区胜利大街56号电话:0531-82098533/86193069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