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
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
  •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 国家水利风景区
    国家水利风景区
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博兴县,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打渔张引黄灌区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右岸。引黄闸本来设计在打渔张村附近,但由于后期论证后,建于现在位置,但命名还是以之前的打渔张引黄闸命名。1956年建成。因黄河河底抬高,1981年在原引水闸后新建引水闸1座。

规模

设计流量120立方米/秒。灌渠1680多条,。排水沟3280多条,总长3850余公里。大小建筑物5万余座。灌溉范围西起张北公路,东至老防潮堤,南到小清河,北至新广利河,控制灌溉面积16.07万公顷。是山东主要灌区之一。

工程发展

近年来,博兴打渔张灌区积极打造省级水利风景区,日前已进入申报程序。

打渔张引黄灌区依托浓厚的灌区文化、黄河文化、自然景观以及区内深厚的佛文化、戏文化,初步形成了“一个核心,四条风景带”独具特色的水利景观。

一个核心

即以打渔张渠首工程为核心。这里有1956年建成的引黄闸、1981年建成的新闸,还有老一干、引黄济青、三合干、十三条渠、稻改干等进水闸。其中打渔张引黄闸已经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闸名也一道成为打渔张灌区的标志之一。新老引黄闸一前一后,默默见证着打渔张灌区的历史变迁。引黄闸后的一组现代水工建筑,布局紧凑,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周边自然景观做衬托,与新老引黄闸一起构成风景区的核心。

四条风景带

灌区文化景观带、三合干生态旅游景观带、引黄济青思源景观带和黄河文化风情带。

灌区文化景观带自打渔张渠首至二干下游,总长31公里。十三条渠进水闸、洛车李枢纽闸、张洛沟渡槽、打渔张河涵洞等历史水工建筑物构成了灌区的主要景观。洛车李闸边的两棵老杨树、二干辛马斗渠旁边的兴河柳树不仅是灌区历史的见证,也是一个个美丽的景点。“月牙海”是由打渔张灌区预留的第十四条沉沙条渠改建成的月牙形水库,在满足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同时,与相邻的十三条渠一起成为两条景观长廊。位于二干渠下游的刘官村附近是山东省吕剧的发源地,黄河水不仅养育了这方土地,还赋予了人们更多的艺术修养。

三合干生态旅游景观带位于三合干渠两侧,总长12公里。位于打渔张渠首的乔庄镇是全省淡水养殖先进镇,星罗棋布的虾池、鱼池点缀于渠道两边,乔庄镇在黄家村南建成的生态百果园等已经成为人们垂钓、采摘、休闲的好去处。

引黄济青思源景观带自渠首至预备河入口,总长34公里,依托原打渔张一干渠建成,为胶东调水和地方生产合用工程。上游有济青泵站植物园,除了几十余种绿化苗木外,园中亭台楼榭等景点点缀其中,既可以赏花、垂钓、踏青,也是观鸟的好地方。各季节都有不同的鸟类在水池中捕鱼、嬉戏,或在树林中栖息。渠首沉沙池又名“思源湖”,黄河水由此沉淀后,再输送到青岛、烟台。引黄济青干渠中部、下游还是博兴佛教文化的发源地。龙华寺遗址位于引黄济青干渠以东约3公里处,已经纳入博兴县开发规划。

上一篇 滨州秦皇河水利风景区
上一篇 龙华寺遗址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4387.html
博兴县周边景点
博兴兴国寺
博兴兴国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国寺俗称丈八佛寺,位于博兴县寨郝乡寨高村西北角。始建于天平元年(公元534年),自隋唐至清代,屡屡重修。据考证,唐天宝,金天眷,元贞,明成化,万历,崇祯,清道光菌重修过。丈八佛石造像亦称兴国寺石造像,坐落在博兴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寨郝乡寨高村西北角,因其身高丈八,俗名丈八佛。佛像坐北面南,全高6.75米,底座高1.5米,底面积7.29平方米,为单身立式圆雕青石造像。佛像高肉髻,面方圆,微笑,丰颐大耳,法相庄严,身披“褒衣博带式”通肩袈裟,内着僧支祗,胸前打结,“施无畏与愿印”,赤足立于莲花座上。佛像雕刻精致,造型生动,人体比例准确,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
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
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国家水利风景区

打渔张引黄灌区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右岸。引黄闸本来设计在打渔张村附近,但由于后期论证后,建于现在位置,但命名还是以之前的打渔张引黄闸命名。1956年建成。因黄河河底抬高,1981年在原引水闸后新建引水闸1座。规模设计流量120立方米/秒。灌渠1680多条,。排水沟3280多条,总长3850余公里。大小建筑物5万余座。灌溉范围西起张北公路,东至老防潮堤,南到小清河,北至新广利河,控制灌溉面积16.07万公顷。是山东主要灌区之一。工程发展近年来,博兴打渔张灌区积极打造省级水利风景区,日前已进入申报程序。打渔张引黄灌区依托浓厚的灌区文化、黄河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