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闻韶处
孔子闻韶处
孔子闻韶处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临淄区,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齐都镇韶院村。民国9年《临淄县志》载:清嘉庆时,于城东枣园村掘地得古碑,-“孔子闻韶处”。后又于地中得石磬数枚,遂易村名为韶院。至宣统时,古碑已无下落,本村父老恐古迹湮没无传,故于1911年另立石碑,仍刻“孔子闻韶处”。

1982年,市、区政府拨款将“孔子闻韶处”碑嵌于韶院村学校内墙壁上,并增置“乐舞图”和简述孔子在齐闻韶石刻。石刻文载:传说在中国远古虞舜时期,有一种叫做“韶”的乐舞,又称“箫韶”或“韶箫”。因韶乐有九章,故亦名“九韶”,是一种非常高雅的乐舞。到春秋时期,韶乐在齐国仍然盛行。《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1995年在齐国故城内发现了古琴减字谱《箫韶九成?凤凰

来仪》,经有关专家鉴定为早期齐国韶乐。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再铸钟吕,建造齐国韶乐演示厅,面向游人开放。

孔子闻韶处现位于村北,为一处规模不大的淡灰色仿古建筑。门内北墙正中镶嵌着一方石碑,碑上隶书大字题曰“孔子闻韶处”。石碑左右,分嵌两方石刻,比碑略小。左边一块为“舞乐图”,上刻二人席地而坐,一人执管横吹;另一人居右,端坐正视,似乎全部心神沉入美妙的艺术境界中,当是孔子在欣赏音乐;下刻两个美女,长袖飘带,翩翩起舞。右边的一块为“韶乐及子在齐闻韶”简介。石刻文载:传说在中国远古虞舜时期,有一种叫做“韶”的乐舞,又称“箫韶”或“韶箫”。因韶乐有九章,故亦名“九韶”,是一种非常高雅的乐舞。到春秋时期,韶乐在齐国仍然盛行。《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韶》,史称舜乐。《竹书纪年》载:“有虞氏舜作《大韶》之乐”。《吕氏春秋·古乐篇》同载:“帝舜乃命质修《九韶》、《六列》、《六英》以明帝德。”由此可知,舜作《韶》主要是用以歌颂帝尧的圣德,并示忠心继承。

此后,夏、商、周三代帝王均把《韶》作为国家大典用乐。如武王灭商进入殷都时,就是演奏着《韶》乐。对此,《周逸书》称:“王入,进《万》。”据考《万》即文舞《韶》。同时,《韶》还被用于祭天,《周礼·春官》:“舞《大韶》以祀四望。”就是佐证。周武王定天下,封赏功臣,姜太公以首功封营丘建齐国,《韶》传入齐。

《韶》入齐后,在齐国改革、开放,“因俗简礼”的基本国策影响下,适应当地民情民风习惯;吸收当地艺术营养,从内容到表演形式都有所丰富、演变,从而更增强了表现力,更贴近了东夷传统乐舞,展现了新的风貌。故而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孔子入齐,在高昭子家中观赏齐《韶》后,由衷赞叹曰:“不图为乐至于斯!”“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史记·孔子世家·述而》)留下了一世佳话。

《隋书·何妥传》载:“秦始皇灭齐,得齐《韶》乐;汉高祖灭秦,《韶》传于汉,汉高祖改名《文始》。”《汉书·礼乐志》《史记·孝文帝本纪》同载:秦二世用《大韶》《五行》祀极庙,汉祭高祖太宗用《文始》,《文始》舞者,本舜《韶》舞也。可知秦汉均曾把《韶》定为庙乐,使《韶》在国乐中的位置达到了极致。

及至曹魏,魏文帝曹丕命《文始》复称《大韶》,以为庙乐。至南朝梁武帝,自定郊庙乐,以《大韶》名《大观》。可知此时《韶》乐虽数变其内容而易其名,但仍居于帝王用乐之列。

然而经唐历宋,便再不见《韶》乐被使用或表演的记载了。

《史记·孔子世家》载:“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论语·述而》又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是一个大音乐家,《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师襄子学琴,不仅要习其曲谱,还做到了历其境而得其志。孔子三十岁就办学授徒,当时他所授课目称“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在当时,礼乐并提,可见乐的重要。对此《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于《韶》《武》《雅》《颂》,礼乐自此可得而述”。这些记载,足可以说明,孔子不但是能一般地教授《乐》,并且精通乐理,深谙音律。那么,为什么“在齐闻《韶》”而致于“不知肉味”了呢?这个答案应从齐《韶》本身来寻求。

据当今学者考证,“《韶》本东夷之乐

(《齐国[韶]乐的形成与发展》《管子学刊》2002年第二期)再证之《孟子》载:“舜,东夷人也”。《礼记·乐记》郑玄注:“《韶》舜乐名,言能继尧之德。”《汉书·礼乐志》:“舜作《韶》”。

依此,至少可以说,《韶》与东夷俗乐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周立国,用《韶》作为祭庙乐,故被视为宫廷大乐。姜太公封齐,作为周之宫廷大乐,当然也要随之带入齐国,《韶》又得到了接触其母体的机会。这是因为,姜太公入齐,以“因俗简礼”为基本国策,其下历代君主多继续执行其开放务实的政策,故而宫廷与民间,没有象周王朝那样森严的界限,更加有的君主厌宫廷乐舞而喜欢俗乐。齐景公就曾说:“寡人更好俗乐”。《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定公二年(元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齐国所带参加大典的乐舞就是俗乐(莱乐)。

齐国用俗乐作为诸侯会盟大典用乐,可见齐对俗乐的重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韶》乐受到了当地俗乐的影响,而吸收了新的素材,涂上了地方色彩。也正是由于《韶》具备了齐国地方风貌,齐国君主们使用它的场面也随之扩大,不仅用于祭典,还用于迎宾、宴乐等等。《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聊暇日以偷乐”,就可说明屈原在齐国,受到了包括《韶》在内的隆重接待。

按照常规,各种艺术形式,都会随遇而演变,这是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韶》入宫廷而成为宫廷雅乐,再接触俗乐而又雅俗结合,从而更突出了乐舞的表现力,更增加了艺术魅力,因而更臻完美,这是必然的结果。所以,孔子当看到齐国化的《韶》乐时,便情不由衷地赞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上一篇 桓公台
上一篇 齐园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4729.html
临淄区周边景点
淄博中国古车博物馆
淄博中国古车博物馆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车、马是我国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制车是一个集大成的手工业部门。我国古车以其优异的性能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骑乘所用马具中极为重要的构件――马镫,也是我国首先发明的。在这方面,我国曾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位于临淄区齐陵镇后李官庄,坐落在后李文化遗址上,是当代中国首家最系统、最完整、以车马遗址与文物陈列融为一体的古车博物馆。该馆1991年筹建,1994年9月落成,占地20亩,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包括春秋车马展厅和中国古车陈列展厅两部分。春秋殉马坑殉战车10辆,马32匹,规模之大,配套之齐全,马饰之精美,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临淄齐国故城
临淄齐国故城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故城遗址位于临淄区辛店镇北7.5公里处,东依淄河,西临系水,为周代齐国的都城,西汉时又为齐王国都治,历时千余年。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城由大、小两城组成,大城南北近4.5公里,东西约3.5公里,小城在大城西南角,其东北部伸进大城的西南隅,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两城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周长约21公里。故城的城墙多数已湮没地下,少数因挖土及河水冲刷而无痕迹,现仅存一些断垣残迹。-物部门钻探考证,城墙早在西周时期就存在,春秋、战国、西汉时又多次修补。城墙系夯土而成,依地势而建,多不取直线形,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淄博古车马博物馆
淄博古车马博物馆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临淄中国古车马博物馆位于济青高速公路距济南126公里处,是依托9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后李春秋殉车马而建。该馆分为地下春秋殉车马展厅和中国古车陈列馆两大系列。山东淄博市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淄博管仲纪念馆
淄博管仲纪念馆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富国强兵、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丰功伟业和他的民为邦本、礼法并用、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的深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讴歌和后人的礼赞。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管仲死后,葬于临淄牛山北麓,这就是著名的管仲墓。管仲纪念馆以管仲墓为依托,以《管子》思想为基础,以管仲的生平为脉络,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在展现天下第一相辉煌一生的同时,全面展示博大精深的《管子》思想并综合展示宰相文化及历代名相对社会的贡献,管仲纪念馆占地面积20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