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天宁寺
浚县天宁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浚县天宁寺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浚县,浚县天宁寺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座落于大伾山东山腰,始建于北魏(386—534年),以后历代曾数次重修。天宁寺历史悠久。元代以前,天宁寺名大伾山寺,座西向东。明代始称天宁寺,改为座北向南。清道光年间又改为原座向。现有殿宇30余间,占地面积2600余平方米。道光间建山门5间,门额横书“天宁寺”三字。门前是平台,台下有“七十二磴”,系登山石阶。石阶两旁的地下曾出土东晋时期的石雕狸羊一对(现存河南省博物馆)。

天宁寺现今的布局为东西南北相交的“十字”形。东为正门,内塑“哼哈”二将。南为地藏殿,北为天藏殿,殿内原塑四天王像。中院南北为厅,系禅林僧舍,西为藏经阁。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2丈,分两层,宏伟壮观。阁顶用各色琉璃瓦砌成饰纹图案,古朴端庄。阁内原存藏经6053卷,1949年移交平原省,现存新乡市博物馆。阁内重塑观音像一躯,高4米,俗称“千手千眼佛”。观音像左右各6只手:最上两手托日月,依次左持拐尺,右握金印;两手胸前合掌;左持弓,右拈箭;左拿青杨枝,右拿净水瓶;最下两手下垂,造像生动精致。

穿过藏经阁,便是大佛楼。大佛楼是东西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筑物,高7丈许,倚崖而建,与崖顶齐,高峻巍峨。内坐依崖凿就之大石佛,高8丈许,“八丈佛爷七丈楼”传为奇谈。明末张肯堂修《浚县志》载:“石勒以佛图澄之言,崖石为佛像,高寻丈,以镇河。拓跋魏覆以重阁,元末毁于兵。”明正统十年(1445年)重建(即今之大佛楼),以后历代屡有重修。

上一篇 陈婆造心经浮图
上一篇 陇西尹公浮屠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6498.html
浚县周边景点
大伾山
大伾山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大伾山风景区包括大伾山、浮丘山这两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丽青石山峰。虽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当年大禹治水登临此山,被载入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篇中,历代称为“禹贡名山”。现有大石佛等国保级文物1处10项,省保级文物8处,历代摩崖题刻460余处,汉唐古柏400余株。景区内现有佛道建筑9处,亭台楼阁、寺庙宫观遍布两山。北魏的天宁寺,因保存有八丈石佛七丈楼而闻名遐迩。大石佛高22.29米,已1600余年,全国最早,北方最大,是河南旅游精品。它所包含的宗教文化、石刻艺术、历史政治等早已引起专家学者的惊叹。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