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塔古篆
龙塔古篆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塔古篆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郾城区,龙塔古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塔古篆:在郾城区第一实验中学院内的苍松翠柏之中,有一座身形似古塔,底部由八根透雕蟠龙石柱支撑,且有古朴篆书刻于其上的柱状文物,这就是有名的郾城八大景之一的龙塔古篆。因其建于唐代佛教名刹彼岸寺内,且为记载彼岸寺兴衰始末及佛家传经之事,故史称“彼岸寺经幢”。又因其幢基为石刻八角形香水海池,且拥幢于其上,所以又叫“香水海石幢”。经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用途主要是“借表麾群生,制魔众,而于佛前建之”。可以镇魔驱邪、护佑太平。郾城龙塔古篆既彼岸寺经幢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通体高12.18米,由底盘,基座,篆文碑,造像碑,幢顶等部分构造而成。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底盘为直径5米的八角形香水海池,内刻海浪蛟龙,海岩浮雕有亭台楼阁,禅堂佛殿,高山流水,苍松翠柏,仪仗出行,车銮户舆,西天取经故事,讲经说法活动……。基座取须弥山之意,分上下两层。下层是一八面体浮雕巨石,雕刻天龙八部形象,上层是八根透雕蟠龙石柱支撑的正方形浮雕巨石,雕刻四大天王神像。浮雕形象逼真,呼之欲出。

篆文碑为主体部分,高2.9米,重九吨余,为一方体抹棱大青石,上镌:重修郾城县彼岸寺铭。为八分古篆书写。其书法镌刻浑圆,皆为世间绝品。碑上为庑殿式护碑石盖,雕有仿屋檐形石椽,石瓦和麒麟,云中仙子等。造像碑与碑座,通高近5米。碑座高1.45米,为双层,上层雕刻莲花台座,下层为伎乐仙人,或吹竽、或吹箫、或吹螺、或击鼓、或吹笛、或击筑、或舞蹈,打鼓者为双首共命鸟。造像碑高3.09米,为八棱体,每面雕57尊罗汉和3尊佛像,共计456尊罗汉和24尊佛像。幢顶为七伎密岩式八脊挑角飞檐,檐下雕仿木斗拱,顶端置宝瓶。龙塔古篆是我国现存古代典型多层石刻建筑,连接处均为榫枘衔接,浮雕造形,图案设计独具匠心,石篆书写,镌刻刀法堪称绝品,整体布局、建筑结构风格奇异,实属一座大型石刻工艺珍品,至今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雕刻多取自佛教经典故事,营造一种佛家讲经中的祥和气氛。其中双首共命鸟更有特别的寓意,这个鸟有两个脑袋,一个勤快,一个懒惰,一个吃饱另一个也不饿,这主要是宣传一种和谐。按照现有的龙塔古篆碑刻记载,彼岸寺和历代名人有着不解的缘分,唐代的韩愈、杜甫、刘长卿、公孙大娘,宋代的苏辙、苏轼,元代的元好问等文人墨客均在彼岸寺留下足迹。直至新中国成立前,还常有京、省及外地名人官吏来此拓片。

龙塔古篆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在其四周建造了仿清木结构观光保护亭,目前,已成为各界游客争相观瞻的旅游景点。

上一篇 南阁祭酒祠
上一篇 郾城文庙大成殿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7865.html
郾城区周边景点
化身台兴国寺
化身台兴国寺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台子上的是一座寺院,名叫兴国寺.它始建隋代,毁于兵火,明嘉靖年重建,寺内有600年龄白果树一株,高4丈余,4人合抱。如今,古老的化身台兴国寺是漯河市唯一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化身台兴国寺简介化身台位于郾城西11公里龙城镇李湾村北约1公里处。台高8.3米,东四宽180米,南北长130米,面积约23400平方米。属龙山文化遗址。古碑记载:化身台,但云其夫行於外,其妻朝暮登台望之,心志挛凝,久而立化为石,因以名——化身台。化身台八方位正,五行气和,四野拱而平,若立若陵,不圆不方,磊磊然。而钟灵不异于灵鹫峰也。台顶古刹兴国寺之初建,不知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