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寺经幢
彼岸寺经幢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彼岸寺经幢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郾城区,彼岸寺经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郾城实验中学内。相传彼岸寺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重修,至清乾隆年有房近千间。寺碑“龙塔古篆”系彼岸寺经幢的俗称。经幢造型优美,高12.18米,幢基为石刻八角形海池,内刻波涛海兽、人物风貌、高山流水、亭台楼阁等。经幢构图古朴,气韵生动,底层为六角须弥座,各角透雕二龙柱,上下各雕海石榴花,中有佛龛、天王龛。

郾城彼岸寺位于漯河市郾城区西大街路北,是旧时城内最早最大的建筑群。建于何时,已无文字记载。但至少在唐代初年,彼岸寺已是全国闻名的佛教圣地了。在历代战乱中虽数遇兵燹,但仍不断有高僧及地方绅士修复和扩建。相传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东京尉氏县契宗大师游郾城,见彼岸寺寺院破败不堪,募金重修;至清乾隆年间,尚占地200余亩,有房近千间。郾城彼岸寺历经千年香火鼎盛,名扬四海,为文人学士经常游历之地。历代名人如唐代韩愈、杜甫、刘长卿、公孙大娘,宋代苏辙、苏轼,元代元好问等文人墨客均在彼岸寺留下过足迹。

彼岸寺系唐朝以来的海内名刹,建筑年代无考,彼岸寺位于漯河市郾城县西关(现郾城二中校内)。相传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东京尉氏县契宗大师游郾城,见彼岸寺寺院破败不堪募金重修;至清乾隆年间,尚占地200余亩,有房近千间。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游寺曾赋诗极赞其大其古:“曾看大柏孔明祠,行尽天涯未见之。此树便当称子行,它山只可作孙枝。”唐朝开元五年,也就是公元717年,大诗人杜甫曾在彼岸寺观看全国知名的舞蹈艺人公孙大娘跳舞。后来他写了一首诗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其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杜甫这首诗歌被后人收在《唐诗三百首》中,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唐朝元和二年,也就是公元807年,大文学家韩愈来到彼岸寺,与朋友李正封夜会联句,得诗一千多言,并刻与彼岸寺西壁。他们的诗句记载在1934年出版的《郾城县志》中。

到了宋代,大文人苏子由到此,有感于寺内古柏苍翠,曾题诗二首。到清代,其规模和建筑,已相当完备了。步入近代,中原大地战火不断民不聊生,郾城彼岸寺也随着国势衰微,日渐衰败下来,后被辟为学校。旧有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天灾-,目前仅遗存一处北宋时期石刻经幢,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 郾城城隍庙
上一篇 山阳故城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7873.html
郾城区周边景点
化身台兴国寺
化身台兴国寺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台子上的是一座寺院,名叫兴国寺.它始建隋代,毁于兵火,明嘉靖年重建,寺内有600年龄白果树一株,高4丈余,4人合抱。如今,古老的化身台兴国寺是漯河市唯一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化身台兴国寺简介化身台位于郾城西11公里龙城镇李湾村北约1公里处。台高8.3米,东四宽180米,南北长130米,面积约23400平方米。属龙山文化遗址。古碑记载:化身台,但云其夫行於外,其妻朝暮登台望之,心志挛凝,久而立化为石,因以名——化身台。化身台八方位正,五行气和,四野拱而平,若立若陵,不圆不方,磊磊然。而钟灵不异于灵鹫峰也。台顶古刹兴国寺之初建,不知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