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紫关
荆紫关
荆紫关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县,荆紫关镇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地理坐标为北纬33度14分,东经111度1分。距淅川县城75公里,东至本县的西簧乡、西接湖北郧县白浪镇和陕西商南县白浪镇,南和本县的寺湾镇接壤,北与西峡县西平镇相联,南北长约42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丹江穿境而过。

荆紫关镇形成于唐,兴盛于明清,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成语“朝秦暮楚”充分说明了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古称“豫之屏障”。它脊倚群山,面临丹江,西接秦川,南通鄂蜀,据权威人士言,中国版图三省交界之地共有40余处,而独有此地三省均设有基层政府。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长5华里的清代一条衔,700余间明清建筑错落有致,古香古色;沿丹江河而建的吊脚楼更具江南情调;规模宏大的山陕会馆、平浪宫等古建筑群向人们展示着昔日的辉煌;竹海密林中的千年古刹法海寺(又名大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周围有鬼斧神工的溶洞群,清幽神秘的八龙泉,悬崖绝壁上的千佛洞、万佛洞,佛光照垂帘等胜景多处。气候宜人,风光旖旎。

荆紫关古街道南北走向,分南、中、北三街。古老的集镇被山水环拱,且把南北的建筑风格和自然特点有机地融为一体,显得古朴而独特.长约五华里的古街道盖满古香古色的房舍楼阁,修建了一座座豪华壮观的馆舍殿堂。各种房舍大都是画粱雕栋,独具风格。一街两-连房,现存的700余间明清建筑,基本维持原貌。街道上的房舍,一般临街的都是门面房,木板嵌成门面,昼抽夜闭,便于做生意。里面多是一进几个院落,两侧有对称的厢房,厢房一般都是后墙高,前墙低,一个坡面,屋深很浅,便于利用狭窄的空地搞对称建筑,使其布局严谨,结构合埋:每一院落的门面房两侧前坡都有两米长的封火山高叠,意在阻断意外的火势,实际也增添了房舍的美观程度.古街道上的建筑群很多,座落有致,陪衬生辉。

上一篇 老界岭
上一篇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38433.html
淅川县周边景点
仓房香严寺
仓房香严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淅川香严寺又名长寿寺、香严长寿寺、显通禅寺,中原四大名刹之一。淅川香严寺地处淅川县城南40千米的仓房镇境内,东临龙山,西接虎山,北依后岭,南拱面山,整个地形若莲花状,该寺居正中。淅川香严寺始建于唐朝,原有两座禅院,“一在白岩万山环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相望30里,俗谓之上寺、下寺”。下寺已被丹江库水淹没,现仅存上寺。上寺位于仓房镇西北4千米处,淅川香严寺坐落在龙山岭南的群山环抱之中。淅川香严寺原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曾有僧众数百人,有“千顷香岩”之称。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香岩寺始建于唐”。又据《淅川香严禅寺中兴碑记》,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
坐禅谷
坐禅谷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在丹江水库西岸、香严寺东北方1公里的秀山密林里,有一处神秘的山水峡谷——坐禅谷,因唐朝慧忠国师常带领弟子在此-参禅而得名。她东依象鼻山,西靠青龙山,谷长40余里,两山夹峙,山势险峻,五步一景,十步一潭,泉水淙淙流,飞瀑如云泻,奇石迷人眼,林深似绿海,秀色天然生,为中原地区难得的山水峡谷精品。谷中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惹人醉不思归。有著名景点四十余处,河南省最大的涌泉——龙王泉,罕见的大型水锈石群——千佛崖、面壁崖,中原第一古山寨——楚国古寨,豫西南最大的原始森林——木家沟原始森林,以垂钓、游娱为主的大型休闲区——聚龙湖,还有自布朝阳、古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
淅川八仙洞
淅川八仙洞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八仙洞位于丹江小三峡附近的东岸,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洞内大而神秘,洞中有洞,洞洞相连,一洞一景,石笋如林,钟乳倒挂,姿态万千,栩栩如生,使人如临仙境。相传八仙曾在此修行,洞内有聚仙厅、蓬莱阁、瑶琳仙境等景观。最诱人的是洞中的钟乳石。那些千姿百态、亦真亦幻的钟乳石组成的景观被五光十色、若隐若现的灯光所包围,通体闪着晶莹的光,更为八仙洞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大象戏水;有的像亦庄亦谐的张果老,有的像半痴半醉的铁拐李;有的像高峰飞瀑,有的像冰山雪莲......有趣的是八仙洞中的一些自然形成的图案,竟与八仙人物造型极其对应。再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